臨床治癒

臨床治癒

臨床治癒是一個醫學名詞。根據我國現行的權威性的一些療效評價標準來看,觀察乙肝治療是否有效,取決於患者的主要癥狀、肝臟功能的檢查指標、病毒複製標誌物等3個因素的綜合改善情況。療效標準可定為基本治癒(顯效)、好轉(有效)及無效3種。

名詞解釋


從醫學角度上講,只要表面癥狀消失便是治癒(臨床治癒),所需費用和時間較少。

目標


乙肝臨床治療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獲得e抗原轉陰,出現e抗體,即e抗原血清學轉換,肝功能ALT正常,乙肝病毒複製得到有效抑制,也就是《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所指的“完全應答”。在臨床上,取得e抗原血清學轉換意味著疾病持續緩解,人體能夠通過自身免疫力來有效抑制乙肝病毒複製,停葯后複發率低。
在取得e抗原血清學轉換的基礎上,部分患者可獲得表面抗原轉陰,並出現表面抗體,即表面抗原血清學轉換。有專家稱此種狀態為“臨床治癒”。表面抗原血清學轉換意味著患者出現了保護性抗體,在慢性乙肝冗長病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