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德鎮
黑龍江省雞西市密山市轄鎮
裴德鎮,隸屬黑龍江省雞西市密山市,地處密山市北部,東與興凱鎮、8511農場相鄰,南與和平鄉、密山鎮接壤,西隔青年水庫與富源鄉相望,北與牡丹江市農管局眥連,距市區12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835平方千米。
清末,裴德鎮一帶屬密山府;1984年3月,由裴德公社改為裴德鎮。截至2018年末,裴德鎮戶籍人口為22037人。2019年,裴德鎮下轄9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裴德村。
2018年,裴德鎮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清末,屬密山府。
民國元年(1912年),設裴德鄉。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9月,設裝德區。
1950年9月,改名第九區。
1956年3月,設裴德鄉。
1957年,興利鄉併入裴德鄉。
1958年8月,裴德鄉改裴德公社;同年12月,併入農大試驗農場,劃歸虎林縣。
1962年,析置裴德區。
1963年,由虎林縣劃歸密山縣,改裴德公社。
1984年3月,裴德公社改裴德鎮。
裴德鎮地勢西上東低;大致可分為東西兩個區域:東部區域以青年水庫為界,又可分為東西兩個部分,西部因山峰密集構成南高北低、西高東低的地勢,東部北面多山,南面為裴德里河沖積平原,造成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的地勢;西部區域總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高東南低。
裴德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長,嚴寒少:夏季濕熱,雨量充沛:春秋短促,氣候多變。
裴德鎮水文表德里河是主要河流,屬程棱河流域,總長度78千米,平均流量5立方米/秒,年流量可達2億立方米。
裴德鎮礦資線有煤、石墨、鉀長石、大理石、石灰石、花崗岩、鋱鐵、鈾、金、鋁、鋅等10多種。
2011年,裴德鎮下轄表德、青年、平安、躍進、興利、德興、東勝、中興、紅岩9個行政村。
2019年,裴德鎮下轄9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裴德村。
裴德村 | 東勝村 |
德興村 | 興利村 |
躍進村 | 平安村 |
青年村 | 紅岩村 |
中興村 |
2011年末,裴德鎮總人口26044人。另有流動人口129人;總人口中、男性13251人,佔50.9%;女性12793人,佔49.1%;以漢族為主,達25026人,佔96%。截至2018年末,裴德鎮戶籍人口為22037人。
有朝鮮、蒙古、回等5個少數民族,共1018人,佔4%。2011年,裴德鎮人口出生率7.3‰,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長率3.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1人。
裴德鎮經濟作物有白瓜和烤煙;糧食作物以玉米、大米、大豆為主;工業主要以食品、木製品加工等為主。
2011年,裴德鎮農業總產值31634.5萬元,農業耕地面積18.2萬畝,人均7畝。2011年,裴德鎮糧食總產量9.8萬噸。2011年,裴德鎮工業總產值1298.5萬元,財政總收入602萬元。
地名由來
裴德鎮因裴德河而得名;裴德河,系滿語,“調兵之地的河流”,又名裴德里河、肥德河。
裴德鎮已形成由鐵路、公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網路;東方紅至哈爾濱鐵路境內經過並設有車站裴德站;方虎公路、建雞高速公路、七密公路橫貫境內。
裴德鎮
2011年末,裴德鎮有學校4所,有小學在校生1074人,中學在校生71人,教職工200人,退休教職工129人,有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
裴德鎮
2011年末,中心綜合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7個,村文化活動中心7個。
2011年末,有衛生院1個:病床20張,專業生人員12人,其中執業醫師7人,執業助理醫3人,註冊護士2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2011年,裴德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86戶,人數1217人,支出130萬元;供養農村五保支出16.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79戶,支出18萬元;撫恤事業費支出50萬元。
裴德鎮景點有青年水庫,密山市區北13千米,是1958年5月王震將軍率10萬官兵和青年民兵建造的人工水庫;另有景點北大荒書法藝術長廊,佔地1.5萬平米,立有各種碑刻340多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