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五度的結果 展開

五度

中醫術語

五度,古診法,即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五度有虛有實,亦有說五度有陰有陽,故又稱十度。五度診法是診斷疾病的方法,是四診的組成部分,其內容為四診的深化,而非四診之外另有十診。

術語解讀


出《素問·方盛衰論》。度,衡量測度。古代有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等五度,五度有虛有實,故合稱十度。用針前,先辨別十度,可以較準確地進行補瀉刺法。《素問·方盛衰論》曰:“診有十度,度人,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陰陽氣盡,人病自具。脈動無常,散陰頗陽,脈脫不具,診無常行。診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師不卒。使術不明。不察逆從,是為妄行,持雌失雄,棄陽附陰,不知併合,診故不明,傳之後世,反論自章。”《中醫大辭典》關於“十度”解釋,認為是古診法,有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等五度,五度有虛有實,合稱十度;另一種認識也是診察“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五度,但須辨別五度的陰陽關係。

應用領域


1、一度人脈“度人脈者,度人合天地而成三部九候也。”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脈”是指血脈、經脈、筋脈中氣的運行,中醫“脈”的靈動性有別於單純的解剖結構。因此,“脈”是有形實體和無形氣運的統一,兩者缺一不可。一度人脈包括脈動診、脈色診、脈氣診。
2、二度藏“度藏者,度五臟之奇恆逆從也(《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廣義的藏指依附於體內有形結構,精氣血進行化生、運化和氣化的功能綜合體,藏包括心肝脾肺腎五本臟,與五臟相對應的腑、官、竅等和絡屬於藏得經脈等。二度藏包括五本藏診(本臟形態、本藏氣機)、府官竅診、藏府脈診。
3、三度肉“度肉者,度人之形與氣,相任則壽,不相任則夭,皮與肉相果則壽,不相果則夭,如病而形肉脫者死(《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度肉,主要是觀察人的形體與精氣的關係。《氣穴論》:“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谿,肉分之間,谿谷之會,以行榮衛,以會大氣……谿谷三百六十五穴會。”度肉不僅包括診察人體肉的形態、質地和肉分之間的谿谷,更包括肉相關的形體和肉相連的皮膚。三度肉包括形體診、肉態診、膚質診。
4、四度筋“度筋者,手足三陰三陽之筋,各有所起,經於形身,病則宜用燔針劫刺也(《黃帝內經素問集注》)。”《靈樞·經脈》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谷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此文論述了人體胚胎形成過程中“筋為剛”的作用。《素問·痿論》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認為“宗筋”主持人體各個關節的活動,“宗筋”與“骨”的關係密切,經筋為經絡氣血所濡養,並受十二經脈之氣的調節。度筋主要指揣度形體、筋骨、經筋以判斷機體狀態,四度筋包括形態診、筋骨診、經筋診。
5、五度俞“度俞者,五臟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俞也(《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度俞包括十二正經、奇經八脈、絡脈和俞穴的揣度。為了明辨盛衰,經文提出“脈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的十度診法。十度合參,全面把握病情變化,才能診察明確,治療正確。值得注意的是,十度診法,是四診的組成成分,具體內容,是四診的深化,並不是在四診之外,又有十診。此種關係,讀者務必明確,否則錯亂綱目,反於診斷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