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家村鎮
路家村鎮
路家村鎮位於縣城東南,南與陽泉市郊區接壤。鎮政府駐地路家村,距縣城6公里,總面積92平方公里,現有家庭6840戶,人口21420人,共有58個自然村,設37個村民委員會。
徠2017年,固原市頭營鎮和山西省盂縣路家村鎮締結為友好鄉鎮。
盂縣路家村鎮
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屬典型的土石山區,境內山地起伏,主要有東山、華山和紅面山,山地多,平地少;河流主要有招山河、陰山河,工業、農業和人口主要集中在兩河沿岸;氣候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無霜期為180天左右。
農業上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兼有穀子、豆類和薯類。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全鎮的畜牧養殖業保持了較強的發展勢頭,出現了具有一定規模的養豬、牛、羊、雞專業戶和以狐狸、獺兔的特種養殖專業戶,其中有東溝奶牛養殖的濟泰乳業有限公司、招山萬頭機械化養豬場及鑫源萬頭養豬場三家龍頭企業以及趙家堖、付家堖養雞,滴水崖、清城、苗家莊、劉家村養豬等以農業專業合作社為形式的養殖大戶。
工業上,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煤、鋁釩土、硫鐵礦等礦產,其中煤炭儲量最多,屬沁水煤田東部邊緣,且煤質好,熱量高,素有“煤鄉”之稱,分佈有躍進、興峪兩家縣辦煤礦,萬泉、東庄頭、神益溝三家外鄉辦煤礦,有榆林堖、楊樹灣、西溝、西坡、閆家溝、大寨溝、興寨、上烏紗、路家村礦、楊家坪、皇后、清城聯營12座鎮辦及村辦煤礦。隨著全國能源、原材料市場的趨緊、煤炭市場的升溫,我鎮工業經濟進入了一個又好又快發展的新時期,形成了集體、股份、私營、個體等經濟類型並存的工業經濟新格局,形成了煤炭,鑄造、耐火、無紡布、食品加工的現代化工業體系。
由於境內交通發達,第發三產業展較為迅速,主要以陽石線和十里一條街為骨架,呈放射狀支開,加上近幾年的村村通公路,全鎮通車總里程達到160公里,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路,依靠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促進了全鎮的運輸、餐飲、加工修理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全鎮現有中學2所,小學18所,小學入學率達100%,從業教師365人,在校學生3658人;有衛生院2所,衛生所34個,從業醫務人員314人,初步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
路家村鎮
路家村鎮轄:石坡峪村、劉家村、興寨村、觀溝村、路家村、楊家溝村、閆家溝村、西杜村、東杜村、下烏紗村、上烏紗村、蛤蟆堖村、清城村、西溝村、前楊家坪村、后楊家坪村、周家溝村、東溝村、胡家溝村、賈家溝村、南溝村、趙家堖村、賈家堖村、張家堖村、付家堖村、滴水崖村、庄只上村、寨堖村、大黃溝村、青崖頭村、榆林堖村、高家溝村、營房溝村、紅澗溝村、楊家峪村、皇后村、苗家莊村等。
過去的清城、西溝、南溝等村生產的鐵鍬、鋤、鐵鍋等,聞名省內外。改革開放生以來,鄉鎮企業發展較快,主要經營煤礦、鑄造、運輸、石料等。90年代以來,該鎮在發揮煤炭工業優勢的基礎上,狠抓地下企業向地面企業的轉軌,先後興建了機械修配廠、招山陶瓷廠、紙箱包裝廠、冶金粉末廠、地板廠、瑪瑙潔具廠等地面企業。其中活性碳纖維填補了全國化工領域的空白,遠銷日本、韓國和西歐一些國家。於1997年建成長6.8公里的城市二級區域幹道,被喻為“陽泉村鎮第一路”,為該鎮的小城鎮建設奠定了基礎。已於2005年將建成集政府、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娛樂和商業為一體的“衛星集鎮”,在全市實現農村城市化。去年全鎮農村經濟收入達115123萬元,人均收入達3304元。
永清寺座落在盂縣城東南6.5公里處路家村鎮東杜村。東距石家莊140公里,陽泉市45公里,西鄰太原市120公里,北靠五台山170公里處,此地岡陵連綿,沃野如畫,望四周群山俊秀,競生紫氣風采。碑文記載寺院始創北魏(386--533)時期,素有“先有永清寺、後有盂縣城”之說,寺院鼎盛於宋、金、元三代。據金正隆年(1156--1161)碑記,長老昴公大觀年(1108)至永清寺擔任住持,護持如來家業。可見寺院據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
交通發達,煤炭儲藏量和產量均居全縣前列,境內最大的煤礦有躍進煤礦,企業還有清城工業集團公司和路家村工業集團公司。經濟實力雄厚,是盂縣第二大經濟強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0962 |
男 | 5967 |
女 | 4995 |
家庭戶戶數 | 2765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0227 |
家庭戶男 | 5243 |
家庭戶女 | 4984 |
0-14歲(總) | 3015 |
0-14歲男 | 1559 |
0-14歲女 | 1456 |
15-64歲(總) | 7189 |
15-64歲男 | 4000 |
15-64歲女 | 3189 |
65歲及以上(總) | 758 |
65歲及以上男 | 408 |
65歲及以上女 | 350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9060 |
盂縣路家村鎮榆林堖村飲水安全工程即將竣工
盂縣路家村鎮榆林堖村地處陽盂公路交界處,全村700多口人。該村周邊大中型煤礦採煤多年,致使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全村人畜吃水困難。該村曾於1992年打720米深井一眼,雖然水量滿足需求,但水質不達標,近年來一直不能正常投入使用。
為徹底解決該村人畜的吃水安全問題,今年以來,市、縣水利部門技術人員現場赴該村進行勘測設計,實施了飲水安全工程。該工程的主要建設內容是新鑿淺井兩眼,安裝水處理設備,鋪設管道入戶,解決本村人畜吃水。工程自3月份開工以來,共投入206萬元,進行工程建設,到目前已進入掃尾階段。其中投資80多萬元完成水源工程建設,投資10多萬元進行管道鋪設,60多萬元機房及附屬設施建設,20多萬元高壓線路安裝,36萬元水處理設備。目前正在進行水處理設備的安裝,全部工程可望在九月初完成,屆時,該村村民將徹底告別吃水難的歷史,飲用上甘甜、潔凈的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