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黑城遺址的結果 展開

黑城遺址

黑城遺址

黑城遺址位於內蒙古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南偏東方向約22公里(東經101.147,北緯41.7647)處,是古絲綢之路北線上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遺址。黑城蒙古語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現存城牆為元代擴築而成。平面為長方形,周長約1公里,東西434米,南北384米,周圍約1600米,最高達10米,東西兩面開設城門,並加築有瓮城。城牆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約13米的覆缽式塔一座,城內的官署、府第、倉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遺跡仍依稀可辨。城外西南角有伊斯蘭教拱北一座,巍然聳立地表。城牆用黃土夯築而成,殘高約9米。城西北角建有5座覆體式喇嘛塔,原有的街道和主建築依稀可辨,四周古河道和農田的殘貌仍保持其輪廓。沙漠已經快將這裡吞噬,黑城裡面還埋藏有多少珍寶是一個未解之謎,但它給人類帶來的思考絕不應該僅僅是珍寶……雖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紀中期就已成為沙海中的孤城殘址了,但兩千年前開闢的絲綢之路的北線——居延北線,就在黑城附近通過,因而黑城仍有極高的考古價值。

歷史背景


殘陽如血、漠風當歌,烽火狼煙、羽翎傳信。撫摸暮色籠罩下的殘垣斷壁,沉甸甸的思緒從指間滑落,消失在歷史無言的厚重里。古道蜿蜒、笛聲悠咽,對視著胡楊林淚水潸然……
“居延”一詞為匈奴語,其意為“天”。居延地區原為匈奴牧地,19歲的大漢將軍霍去病大破匈奴後漢朝曾在這裡屯兵戍邊,創造了居延地區燦爛的漢文明。漢后這裡的文明斷斷續續、起起伏伏,戰爭的創傷浸透了弱水河畔。時至公元1038年,黨項族建立的西夏國在這裡設立“威福軍司”,這是居延文明的又一次高潮,也是這裡成為如今西夏文化研究重要線索的原因。1226年,成吉思汗蒙古軍第四次南征攻破黑城,1286年元世祖在此設“亦集乃路總管府”,這裡成為中原到漠北的交通樞紐,馬克波羅就是沿著這條古道走進了東方天堂。
1372年,明朝征西將軍馮勝攻破黑城后明朝隨即放棄了這一地區,此後黑城便在塵封的歷史里沉睡了的近700年。1886年,俄國學者波塔寧在額濟納考察時發現了黑城。1908年4月,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在這裡掘得大量西夏文物,其中包括珍貴的漢文、夏文對照的《番漢合時掌中珠》及《音同》、《文海》等古籍,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和掠奪行徑轟動考古界和史學界……
黑城平面為長方形,周長約1公里,東西434米,南北384米,兩牆中部開設城門並加築有瓮城。城牆用黃土夯築而成,殘高約9米。城西北角建有一覆缽式喇嘛塔,原有的街道和主建築依稀可辨,四周古河道和農田的殘貌仍保持其輪廓。沙漠已經快將這裡吞噬,黑城裡面還埋藏有多少珍寶是一個未解之謎,但它給人類帶來的思考絕不應該僅僅是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