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沙漠

柴達木沙漠

柴達木沙漠,全稱柴達木盆地沙漠,是中國第五大沙漠,面積3.49萬平方公里。柴達木沙漠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的一個巨大內陸盆地——柴達木盆地的腹地。海拔2500米-3000米,是中國沙漠分佈最高的地區。乾旱程度由東向西增大,東部年降水量在50~170毫米,乾燥度2.1~9.0,西部年降水量僅10~25毫米,乾燥度在9.0~20.0。盆地中呈現出風蝕地、沙丘、戈壁、鹽湖及鹽土平原相互交錯分佈的景觀。

簡介


柴達木沙漠
柴達木沙漠
柴達木沙漠是中國八大沙漠之一,位於青海西北部柴達木盆地之中,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沙漠。柴達木盆地 沙漠面積大約3.49萬平方千米,約佔柴達木盆地總面積的1/3左右。沙丘、戈壁、鹽湖、鹽土平原交錯。沙漠與風蝕地面積為3.5萬平方公里,其中流沙約佔70%,以新月形沙丘鏈為主;戈壁面積達4.5萬平方公里。
沙漠化面積大,分佈較集中,類型較多。隨著氣候的變化,人類活動的增加,沙區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使原有沙漠化土地面積不斷擴大,河流水量日益減少,嚴重威脅正常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並將制約柴達木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

沙丘分佈


柴達木沙漠
柴達木沙漠
柴達木沙漠的沙丘分佈比較零散,並多與戈壁交錯分佈於山前洪積平原上,其中比較集中的是在盆地西南 部的祁曼塔格山、沙松烏拉山北麓等地,形成一條大致呈西北--東南向的斷續分佈的沙帶。北部花海子和東部鐵圭等地也有小面積的分佈。沙丘多為流動的新月形沙丘、沙丘鏈和沙壟,一般高5米-10米;高大的(20米-50米)複合型沙丘鏈也有分佈,但面積很小,固定、半固定的灌叢沙堆,則散布在洪積平原前緣潛水位較高的地帶。

風蝕地貌


柴達木沙漠
柴達木沙漠
柴達木沙漠風蝕地貌發育廣泛,占盆地內沙漠面積的67%。主要分佈在盆地西北部,東起馬海、南八仙一帶,西達茫崖地區,北至冷湖、俄博梁之間的範圍內。那裡由第三系的泥岩粉砂岩和砂岩所構成的西 北—東南走向的短軸背斜構造非常發育,岩層疏鬆,軟硬相間。風向與構造走向一致,也是西北方向,強烈的風蝕作用形成了排列方向大致與風向相同的風蝕長丘和風蝕劣地。有一些褶曲隆起的穹形丘陵上也廣泛分佈有這種風蝕地貌。
晴天麗日下的青海柴達木荒漠戈壁常常出現“海市蜃樓”奇觀。戈壁灘上的沙丘在陽光和浮雲的作用下不斷變幻著顏色,周圍“波光粼粼的湖水”中的倒影若隱若現、瞬息萬變。

間歇泉奇觀


柴達木沙漠的“珍珠”,驚見冰涼美妙的泉水
柴達木沙漠“間歇泉”
柴達木沙漠“間歇泉”
一條約20餘米寬、七八米深的大土溝,溝底一條碧清的河流自南向北蜿蜒流過。這條河寬不過3米,但是水流很急,從岸上能夠清楚地看到水中隨波飄動的水草和河底的石塊。大土溝向南延伸了數百米就分成了東西兩岔,河水也分別來自兩方。越往南走,河水越小,兩岸溝坡上的泉眼越來越多。東邊的土溝縱深大約不足一公里,正南方的一岔顯得遠一些,但相同的是溝的盡頭便是河的源頭。
柴達木沙漠
柴達木沙漠
有的一處擁擠著許多個泉眼,它們熱烈地擁在溝底,不分你我地歡快噴涌;有的獨自傲立坡頭,洶湧澎湃地展示著自己的身姿;有的泉大水旺,看上去非常類似“泉城”濟南聞名遐邇的趵突泉;有的則是涓涓細流,文靜得幾乎讓人分辨不出是泉眼。由於泉水的涌動,隨之冒出的細沙在泉眼周圍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狀。幾汪大的泉眼,大概是源自不同的地層,帶出的細紗色彩也各不相同,有的褐紅,有的青灰,有的鵝黃,有的則顯黑綠,它們周圍還有無數的小泉在冒著氣泡,彷彿從水底升起顆顆珍珠。在一個拐彎處,細沙在河底形成一個人耳型的圖案,整個耳廓飽滿,中間向里凹進,顯得惟妙惟肖;另一個大泉底部細沙的形狀像一頭大肥豬,身子圓鼓鼓的,黑色的蹄子隱約可見,還有一條細細的尾巴;一個有眾多小泉包圍的大泉噴出的細沙形成的圖案不斷變化,一會兒像和平鴿,一會兒又像娃娃臉;還有一個高幫大頭皮鞋的圖案,在鞋頭和鞋跟處分別有一眼大泉。鞋頭處的大泉不間斷地冒著,周圍的紅褐色細沙形成一個圓形,就像天上的太陽。鞋跟處的是一眼間歇泉,泉水時冒時歇,紅褐色細沙就像噴湧出的火山岩漿一樣時斷時續,形成大小不一的半圓型或月牙型,彷彿是夜空中的月亮。兩眼泉交相呼應,形成一幅日月同輝的美妙圖畫。
這裡的泉水一年四季長流不斷,無論旱澇,泉水的流量也不漲不消,即使在數九寒天也不會結冰,反而會冒出熱氣。

其他詞條


海市蜃樓 冷湖 俄博梁 流沙 鹽湖 戈壁
柴達木盆地 青藏高原 青海 沙漠 盆地 花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