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無核黃皮

廣東省郁南縣特產

郁南無核黃皮,廣東省郁南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郁南無核黃皮原產於郁南縣建城鎮,樹齡已有100多年歷史,仍然生勢旺盛、掛果累累。郁南無核黃皮以其果大、肉厚、味美、無核的特點成為黃皮中的珍品,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廣泛用途。郁南無核黃皮在1960年廣東省水果資源普查時發現,專家確認屬廣東省優稀水果之一。

2004年06月0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郁南無核黃皮”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郁南無核黃皮果型為雞心型,果肉黃白,嫩滑,肉多,多汁無渣,是數十種黃皮品種中之珍品。無核率達95%。
1、適應強。樹勢強健,對土壤適應性強,粗生易栽,病蟲害少,栽培管理容易。
2、投產早,產量高。定植后3年可投產,第7年進入盛產期,單產高且較穩產,沒有大小年現象,盛產期畝產可達1000—1300公斤。
3、中遲熟品種。成熟期為7月中旬至下旬。
4、果形大。花穗長20—30厘米,果穗大,果粒未熟前稜角分明,成熟時果實呈橢圓雞心形,果皮黃褐色,果實飽滿,大小均勻,果形特大,平均單果重12克以上。
5、無核。無核率達95%以上、果皮薄,可食率79.4%以上。
6、甜酸適中。果肉黃白色,內質結實嫩滑,肉厚多汁無渣,甜酸適中,香味濃郁。
7、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果實含可溶性固形物18.6%以上,固酸比為10.7:1,檸檬酸1.74%,每100克果實含維生素C43.8毫克,還含有多種氨基酸
8、用途廣泛。果實除鮮食外,還可加工製成蜜餞、果脯、果醬、果凍、果餅和具芳香特色的清涼飲料,也可製成鹽漬、糖漬食品,此外還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具有消食健胃、理氣健脾、行氣止痛、消痰化氣、潤肺止咳、去疳積、生津解渴等功效。
黃皮一般在7月中、下旬成熟,採摘期可以延續到8月中旬。

營養價值

郁南無核黃皮
郁南無核黃皮
郁南無核黃皮除鮮食外,可製成果脯、果醬、果餅等食品,並可製成具有芳香特色、藥物顯著的清涼飲料。郁南無核黃皮每百克果實含維生素c43.8毫克,並含有多種果糖、氨基酸,具有消食和胃、健脾、消疳積、消痰化氣、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等功效,其梗、葉更是消暑解毒涼茶必備之品,其葉芳香通竅。

產地環境


郁南縣位於廣東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山岸,地勢中間高分別向南、北傾斜,形成以丘陵、山地、谷地、窪地、沼地、平原等6類型分佈的山區地貌,屬丘陵低山地區。其中山地、丘陵約總面積的80.5%。全縣森林覆蓋率70.5%,地面因長年樹葉落下堆積腐化,積累了大量有機質。自然土壤的質地以中壤、輕壤為主,占自然土壤總面積的85%,自然土壤的母岩以沙質岩為主,占自然土壤總面積的80.69%。旱地耕層質地以沙壤、中壤為主,佔71%,旱地土壤母質多是坡積物的赤紅壤為主。土壤有機質1.8—3.6%,土壤PH值5.5—6.8(微酸),氮平均含量(鹼解氮)116.5ppm(較高)、速效磷平均含量7.0ppm(較高),速效鉀平均含量90ppm(較高)。確保郁南無核黃皮果大、肉厚多汁、無渣、甜酸適中、風味濃郁的特色。
郁南無核黃皮
郁南無核黃皮

歷史淵源


綜述
郁南無核黃皮
郁南無核黃皮
據調查考證,郁南無核黃皮原種母樹,是郁南縣建城鎮人曾乃楨,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卸任樂昌縣縣長后回家鄉建城興建“干園”別墅時,由其同僚贈送一批良種水果品種其中包括桂綠荔枝、無核黃皮植於其“干園”別墅內,現無核黃皮樹僅存兩株。兩株母樹一大一小,其中較大的一株母樹高約5米,樹冠約7米,樹榦粗壯,距地面60厘米處樹徑為26.7厘米,然後分叉成三主枝伸展,形成自然圓頭形樹冠,葉色濃綠,枝葉茂盛,樹勢強壯,每年均開花結果,產鮮果約125—175公斤。這兩株郁南無核黃皮原種母樹,郁南縣已作為優稀水果母樹重點保護,並向廣東省農業廳申報。廣東省農業廳長司徒紹和廣東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的專家、教授曾多次親臨郁南縣建城鎮對郁南無核黃皮原種母樹進行考察,認定郁南縣是無核黃皮原產地。
試驗培育種植(1960年—1990年)
郁南無核黃皮,1960年廣東省水果資源普查時發現,1964年被廣東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專家確認屬廣東省優稀水果之一,並采母樹枝條回省農科院果樹所採用嫁接方法培育後代取得成功、廣東省果樹所種植3株,郁南縣建城果木場種植6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干園”別墅充公當地政府,歸屬某部門管理,郁南無核黃皮默默無聞於民間長達10多年。1986年,郁南無核黃皮在廣東省第二次優稀水果鑒評會上被評為廣東省優質水果。同年,郁南縣科委到廣東省農科院果樹所引回嫁接好的郁南無核黃皮種苗50多株種植,並試驗繁殖無核黃皮種苗。1987年,廣東省農業展覽館與郁南縣農委、建城鎮政府在建城聯辦無核黃皮苗圃25畝,取母樹枝條嫁接培育無核黃皮種苗,1990年出圃無核黃皮嫁接苗近5萬株,建立無核黃皮基地1000多畝。
大規模推廣種植(1991年—)
1990年以來,每年郁南縣都培育出大量的無核黃皮種苗,供應全縣群眾廣泛種植。1995年3月,郁南縣創立南江山區“三高”農業開發示範區,縣委、縣政府作出建立全國無核黃皮基地縣的決策,成立郁南縣發展無核黃皮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專門辦公室,進一步加大郁南無核黃皮推廣種植力度。至1995年底,全縣無核黃皮基地已發展到1.82萬畝。1999年,以經營郁南無核黃皮生產、銷售、開發加工為主的郁南縣富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富康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招引來自台灣、香港、廣州、珠江三角洲地區及廣西等地的老闆和種植專業大戶投資與富康公司合作聯辦無核黃皮基地,進一步推進了郁南無核黃皮特色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到2000年底,全縣無核黃皮基地已發展到6.2萬畝.其中投產面積2.03萬畝。發展種植郁南無核黃皮已成為郁南縣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加的支柱產業。
外地引種
由於郁南無核黃皮質優味美,遠近馳名,從1990年開始,郁南鄰近縣市和肇慶、廣州、東莞、湛江、江門、海南以及廣西等地都有引種郁南無核黃皮栽培種植。各級領導對郁南發展無核黃皮品種的重視和支持1992年和I995年廣東省科委將郁南縣發展郁南無核黃皮列入“星火計劃”項目支持推廣種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謝非,廣東省副省長歐廣源、湯炳權,廣東省農業廳廳長司徒紹先後親臨郁南視察無核黃皮基地。謝非書記鼓勵郁南縣要“建設成為全國有名的無核黃皮基地縣”;歐廣源副省長親筆題詞“雲浮市南江山區三高農業開發示範區”,並撥款100萬元支持郁南縣無核黃皮基地建設;司徒紹廳長考察了郁南無核黃皮原種母樹,視察了無核黃皮苗圃場、示範基地,稱讚“郁南無核黃皮最優”、“郁南縣是無核黃皮原產地”、“郁南無核黃皮最正宗”。品種特徵特性郁南縣是無核黃皮原產地,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特別是經過近十多年的實踐,郁南縣農科技術人員已摸索出一套矮化、密植、早產、豐產、優質的無核黃皮栽培技術。編撰出版了《郁南無核黃皮栽培技術》一書,發給農戶指導種植,郁南無核黃皮已成最具地方特色的品種。由原母樹引種嫁接定植出來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無核黃皮,結出來的果實仍然保持原母樹的優良種性,而且比母樹結的果還大。
郁南無核黃皮
郁南無核黃皮

生產情況


1999年10月,郁南縣建立萬畝無核黃皮示範基地。
2002年,郁南縣建立1000畝郁南無核黃皮標準化生產技術示範基地;
2012年,郁南無核黃皮預計總產1.25萬噸,產量較2011年下降約30%。
2015年,郁南無核黃皮種植面積達到7.2萬畝,其中投產面積6.8萬畝,產量1.87萬噸,產值達1.87億元,覆蓋了全縣80%行政村。
2017年,郁南無核黃皮種植面積達到7.3萬畝,已投產達6.8萬畝,產量約2.1萬噸。

產品榮譽


1986年10月,鬱江牌無核黃皮在廣東省第二次優稀水果鑒評會被評為優質水果。
2001年11月,鬱江牌無核黃皮榮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
2002年4月,郁南縣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組織委員會授予“中國無核黃皮之鄉”稱號。
2003年,鬱江無核黃皮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
2004年06月0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郁南無核黃皮”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2005年,鬱江無核黃皮獲“中華名果”稱號。
2007年,鬱江無核黃皮獲“廣東人民最喜愛的土特產”稱號。
郁南無核黃皮
郁南無核黃皮
2009年,鬱江無核黃皮獲香港有機認證中心有機食品認證
2020年5月20日,入選2020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郁南無核黃皮”原產地域範圍以廣東省郁南縣人民政府《關於請求將郁南無核黃皮列入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函》(郁府函[2003]41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廣東省郁南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果樹品種:干園無核黃皮。
土壤要求:土壤PH值5.5—6.8,有機質含量≥1.5%,土壤相對含水量70%左右。
採收:在鮮果顏色從金黃色略向淡褐色轉化時用人工逐穗採摘。
鮮果特性:果型為雞心型,果肉黃白、嫩滑、肉多、多汁無渣。無核率達95%以上,果皮薄,可食率≥75%,最低單果重8克。

專用標誌使用

在郁南無核黃皮原產地域範圍內的生產者,如使用郁南無核黃皮“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須向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設立的申報機構申請並經初審合格,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郁南無核黃皮“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