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是廣東省人民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成立於1960年1月,前身是1930年由著名農學家丁穎教授創辦的中山大學稻作試驗場及1956年成立的華南農業科學研究所,以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為主。

截至2016年8月,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共有在職職工1462人,其中,高級職稱專家37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職專家2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入選國家和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50人。

歷史沿革


1908年10月,廣東省勸業道委派農學博士唐有恆籌建廣東全省農事試驗場,試驗場附設農業講習所。
1909年,廣東全省農事試驗場成立,唐有恆任廣東全省農事試驗場場長兼農業教員講習所監督。該場選址廣州東門外鷗村(今區庄)。
1920—1923年,鄧植儀任廣東農林試驗場場長、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校長。
1926年7月,廣東全省農事試驗場及農業講習所部分併入台灣中山大學農科學院,1931年改稱中山大學農學院。
1930年4月,中山大學農科學院丁穎教授在廣州創辦了石牌稻作試驗總場,場址在石牌(今石牌村)。
1950年1月,廣東省農林廳在廣州石牌原華南區農業推廣繁殖站建立石牌試驗場,在原稻作改進所設大沙頭試驗場。
1952年5月,石牌試驗場與大沙頭試驗場合併,成立廣東省農業試驗場,隸屬省農林廳,蒲蟄龍任場長。
1953年7月,廣東省農業試驗場與華南農學院稻作試驗場(前身為中山大學農學院石牌稻作試驗總場)合併,以此為基礎,籌備成立華南農業科學研究所。
1956年4月,華南農業科學研究所成立,隸屬中國農業科學院,丁穎任所長。
1960-1965年,各專區農科所和具有地區代表類型的18個縣農科所劃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領導,共有幹部編製370名。每年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統一協調科研計劃,組織良種區域試驗和項目協作,在不同類型地區建立科技示範樣板田,推廣農業科技成果。
1968年12月,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被撤銷,82%的科技人員下放到“五·七”幹校,其餘轉入1969年成立的廣東省農林水科技服務站。吳東江任廣東省農林水科技服務站站長。
1972年5月,恢復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時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羅天兼任院長。下放幹校的科研人員陸續調回,相繼成立水稻、經濟作物等研究所。
1999年,廣東省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院屬研究所進行了重新分類和定位。
2007年4月,中國農業科技華南創新中心簽約掛牌。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廣東省政府商定,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為依託,聯合共建中國農業科技華南創新中心。
2015年12月,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佛山分院正式成立。

科研條件


人員編製

截至2015年9月底,全院共有在職職工1688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226人,碩士學位424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科技人員380人。目前,學院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4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入選國家和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48人。學院已故水稻專家黃耀祥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百千萬人才人選:蔣宗勇、張名位、舒鼎銘
廣東省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專家:李康活、孫映波、王富華、呂復兵、朱根發、徐培智、張雁、徐玉娟、張名位、鄭春田、蔡更元、萬忠、潘學文、邱燕萍、向旭、魏岳榮、周碧容、黃秉智、何自福、彭埃天、曾列先、陳瓊賢、張長遠、黃慶、周少川
國家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專家:陸華忠、蔣宗勇、廖森泰、肖更生、易干軍、羅國慶、舒鼎銘、馬培恰、袁沛元、歐良喜、鍾廣炎、陳景益、房伯平、胡建廣、李少雄、梁炫強、陳炳旭、朱小源、羅少波、王豐

科研機構

截至2016年8月,全院建有15個科研機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農業部專業性/區域性重點實驗室5個、農業科學觀測試驗站5個,廣東省公共實驗室3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11個,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畜禽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級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園林花卉種質創新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茶樹資源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養分資源循環利用與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蔬菜新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熱帶亞熱帶果樹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農作物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功能食品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果蔬深加工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植物保護新技術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水稻育種新技術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畜禽飼料研究實驗室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與評價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功能食品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南亞熱帶果樹生物學與遺傳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南方植物營養與肥料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華南動物營養與飼料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廣東省農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
院級科研機構:水稻研究所、蔬菜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研究所、果樹研究所、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研究所、動物科學研究所、動物衛生研究所、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環境園藝研究所、茶葉研究所、農業生物基因研究中心、農產品公共監測中心和農業科研試驗示範場

設施資源

截至2016年8月,科學院建有國家種質資源圃5個,省市共建種質資源圃(庫)11個。建有廣東廣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國家級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範基地。以省農科院為依託,省政府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聯合共建中國農業科技華南創新中心。在全省100多個縣市(區)建立了試驗、示範、服務基地(基點)483個,與廣州共建現代農業創新中心,與佛山、河源、梅州、韶關、湛江、茂名共建農科院分院,與江門、惠州共建現代農業促進中心。
國家種質資源圃:
國家種質資源圃
國家桑樹種質資源圃華南分圃國家種質廣州野生稻圃國家種質廣州甘薯圃
國家茶樹種質資源圃華南分圃國家果樹種質-廣州荔枝圃國家果樹種質-廣州香蕉圃 
農業部種質資源圃:
農業部種質資源圃
農業部廣州荔枝種質資源圃農業部廣州香蕉種質資源圃 

合作交流

據2015年12月科學院官網信息顯示,2001年以來,科學院與30個國家和地區的科技機構、國際科技組織開展了學術交流活動,先後與國際水稻所(IRRI)、國際熱帶農業中心(CIAT)、亞洲蔬菜發展研究中心(AVRDC)等26個中國國外科研機構和大學開展實質性合作。2007年,國家科技部和廣東省科技廳授牌該院為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近年來先後承辦了第三屆國際香根草大會、首屆國際花生黃麴黴和基因組大會、第二屆國際香大蕉會議、第四屆亞洲球蟲病學術研討會、優質肉雞育種國際研討會等多個國際學術會議。2010年舉辦第五屆國際熱帶亞熱帶果樹研討會。
截至2016年12月,科學院有以下國際合作夥伴及合作領域:
大洲國家合作機構中英文名稱合作領域
亞洲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水稻
菲律賓華商聯(Federation of Filipino-Chinese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Inc)作物
菲律賓大學(University of Philippines)作物、植物保護
馬來西亞國際熱帶水果網路組織(International Tropic Fruit Network, TFNet)水果
廣潤種源公司(Green World Genetics Sdn Bhd, Malaysia)蔬菜
泰國泰國蠶業司(The Queen Sirikit Department of Sericulture)蠶桑
越南越南植物保護研究院(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Vietnam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植物保護
越南國家農業科學院(Vietnam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越南河內農業大學(Hano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作物
印度國際半乾旱作物研究所(Internation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Semi-Arid Tropics)作物
柬埔寨TATAN LAND CO.LTD(柬埔寨TATAN集團)植物保護
日本日本兵庫縣立中央農業技術中心(Hyogo Prefectural Technology Center for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 Japan)水稻
歐洲義大利國際生物多樣性組織(Bioversity International)水果
義大利(Parco Technologico Padano,PTP)水稻、畜牧、水果、蔬菜、農產品加工
英國英國國立動物衛生研究所(Institute for Animal Health, UK)獸醫
俄羅斯俄羅斯科學院生物發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Biology,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植物保護
非洲南非University of Stellenbosch, South Africa(南非Stellenbosch大學)水果
馬達加斯加馬達加斯加FRIGOTA公司(FRIGOTA S.A.R.L Importation Generale Froid-Electronique)水果
美洲美國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The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 of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作物(花生)
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USA)畜牧、果樹、獸醫、蠶桑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USA)畜牧
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 USA)植物保護(紅火蟻)
美國南達科達州立大學(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US)獸醫
加拿大加拿大農業部Guelph食品科學研究中心(Guelph Food Research Centr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anada)農產品加工
拉丁美洲巴西巴西農牧研究院-國家木薯與熱帶果樹研究中心(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ssava and Tropical Fruit Crops, Brazil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Corporation,CNPMF-EMBRAPA)水果
哥斯大黎加哥斯大黎加EARTH大學(Universidad EARTH)水果
秘魯國際馬鈴薯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CIP)作物
厄瓜多厄瓜多東方集團(Orient Group Incorporation in Ecuador)作物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千里達托貝哥西印度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作物
大洋洲澳大利亞澳大利亞食品科學研究所(Foo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ustralia)
農產品加工、
植物保護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廣東省農科院綜合科技實力位居全國省級農科院前茅,是廣東省農業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在廣東省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了科技支撐作用。“十二五”,全院共獲得各類科研項目立項135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79項;獲得科技成果獎勵共123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一等獎5項,省科技一等獎9項;育成通過各級審定的新品種共193個,其中國家審定(鑒定)品種9個,有5個超級稻品種通過國家審定,省審定品種165個(約佔同期廣東省審定品種的40%);獲授權專利201項;共有279個品種和69項技術被列為農業部和省、市主導品種、主推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商品盆花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關鍵技術與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與應用

學術期刊

• 《廣東農業科學》
廣東農業科學
廣東農業科學
《廣東農業科學》創刊於1965年,是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主辦,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主管的廣東省唯一的農業綜合性學術期刊。
《廣東農業科學》分別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08、2011版)、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CSCD)、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農業核心期刊,獲得第四、第五屆全國優秀農業科技期刊,廣東省首屆“十佳”期刊,第二、三、四屆廣東省優秀期刊獎和第二、三屆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獎等,並榮獲中國“雙效”期刊稱號。被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三大資料庫,以及中文農業科技文獻資料庫、FAO農業資料庫、IRRI資料庫等多個中國國內外權威資料庫與檢索系統收錄。
• 《廣東農村實用技術》
廣東農村實用技術
廣東農村實用技術
《廣東農村實用技術》創刊於2000年,是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和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以刊載農業、農村、農民實用技術和政策新聞信息為主的綜合性農業科普讀物,是廣東基層黨組織的指定讀物和廣東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的輔助讀物,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新農村建設,推進我省農業現代化和促進農業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開設有三農要聞、專家答疑、種植園地、植保醫生、畜禽水產、貯藏加工、農技培訓、市場直擊、農資天地、良種展台、供求信息、生活百科等欄目。
• 《廣東園藝》
《廣東園藝》由廣東省園藝學會主辦,2000年第一季度創刊,已出版了50期(13卷),每期內部交流1500-2000冊。
主要欄目有專題論述、研究報告、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經驗交流、病蟲害防治,信息等。主要在我會會員中交流,讀者對象以園藝科研、教學、生產、經營人員、院校師生、園藝專業戶為主。

人才培養


截至2016年12月,科學院主要與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37所高校聯合招收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招生專業涉及水稻、果樹、畜牧、水產、獸醫、蔬菜、蠶桑、農產品加工、農業機械等領域。目前,我院共有研究生導師91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導師10名;已培養畢業研究生367名,其中畢業博士23名;目前在讀研究生136名。
2009年科學院與華中農業大學簽署了“聯合培養基地研究生培養協議”,有華中農業大學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54人,博士研究生導師4人,先後聯合培養了碩士和博士研究生72名。

文化傳統


院徽

釋義:
院徽
院徽
1、綠色是生命的象徵,以綠色為主色調,既寓示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綠色、優質、安全和生態,也寓意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以生命科學研究為主。
2、圖中綠色下深上淺地漸變,既沉穩謙遜又富有朝氣,既隱喻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蓬勃發展的狀態,也表現出農科人不斷尋求創新與超越的精神品質。
3、主體圖形由植物的幼苗姿態抽象而成,中間兩片向上生長的新芽象徵欣欣向榮的現代農業,承托狀的兩片護葉猶如強勁有力的勤勞雙手,寓意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以科技托起現代農業發展。
4、圓形圖形使整個標誌彰顯和諧、圓融,象徵團結合作的精神,體現了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建設和諧院所的理念。

辦院宗旨

辦院宗旨
辦院宗旨
科技創新,服務三農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姓名職務
陸華忠院長、黨委副書記
廖森泰黨委書記
曹俊明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李康活、肖更生、易干軍、何秀古副院長、黨委委員 

歷任領導

姓名職務
蔣宗勇院長、黨委副書記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謝明權院長、黨組書記
郝向前黨委書記
周炳南黨組書記
陳白黨委書記
崔同喜核心小組組長
鄧植儀廣東農林試驗場場長、華南農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唐有恆廣東全省農事試驗場場長兼農業教員講習所監督
丁穎華南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
蒲蟄龍廣東省農業實驗場場長
朱榮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書記
羅天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書記
伍尚忠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
劉仕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
謝明權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