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柳樹村

甘肅武山縣洛門鎮下轄村

大柳樹村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縣洛門鎮東邊,與洛門鎮相隔一條河,大柳樹在過道316旁邊,交通便利,在村的南邊是五龍山,是一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自然條件


由於大柳樹村所在的地方有山有水,又環境比較適合產蘋果,所以本村的蘋果一直很出色,遠銷全國。所在的地方由於四周特色的地域環境,造成四級分明,冬暖夏涼。

村莊基礎建設


村裡這幾年發展快速,道路全部用水泥重修,路燈全村大道上都有,村裡有小學,幼兒園各一個,醫療合作社2個,大型舞台一個。

村莊歷史


大柳樹歷史悠久,其村東邊為歷史遺跡東旱坪遺址,屬於秦文化遺址,根據考古發掘,這個區域在西周,戰國,漢,唐,宋,元,明,清均有人居住。
在武山縣洛門鎮大柳樹村村委會辦公室的牆上,至今懸掛著上個世紀50年代,由國務院和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頒發的兩面獎狀。獎狀背後,更多的榮耀記錄在當時用布料做成的簽到簿上。
這兩張泛黃的簽到簿,同樣有著半個世紀的滄桑,見證著一個村莊往日的輝煌和驕傲。從1958年8月開始,到1979年的12月,來自全國各地的工農學商兵代表和國際友人在這兩張簽到簿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和讚美之詞。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村莊迎來了二十多年不間斷的參觀人潮?
武山有三面紅旗,鄧家堡的水土保持、東梁渠的引水上山的典型,大柳樹的衛生模範,
大柳樹村戶戶垂楊,家家花圃。大柳樹村,如同她的名字一樣,自然中流露著生命力。這是一個文風昌盛之地。清朝光緒年間,武山縣考中的三位進士中,唯一的一位文進士陳廷鑒,就是土生土長的大柳樹人;隴上詩人、舉人出身的陳青選也生活在這裡,他的詩歌流露著大柳樹山水田園的美好情懷;
1958年2月,人民日報第7版刊發題為《縮短實現“四無”規劃的期限甘肅省除四害運動伸向空白點》的專欄,主要介紹了甘肅省和武山縣大柳樹村的成績和經驗:
“根據部分縣市的統計,到1月28日止,已經消滅老鼠一百七十六萬七千多隻,麻雀三百二十三萬二千多隻,挖蠅蛹一萬三千多斤。各地長期積存的垃圾已被清掃一空。武山縣今年的衛生規劃在最近兩個月內就被突破了。武山縣的大柳樹村現在已經變成家家講衛生,人人愛清潔,基本上無臭蟲、跳蚤、蒼蠅、蚊子,基本上消滅流行疾病的衛生模範村了。這樣,武山縣已經從只有一個大柳樹村發展到湧現一百一十多個大柳樹村。”
解放前的中國,經濟落後、百姓貧困,衛生狀況差。1952年3月,全國開展了“愛祖國、講衛生”的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愛國衛生運動振奮了全國人民的精神。舊中國遺留下來的不衛生狀況有了初步的改善。社會面貌和社會環境都出現了新的氣象。
1958年12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召開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代表大會。會上,國務院獎給大柳樹村獎狀一面。同月,大柳樹村還受到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的表彰。五十多年之後,這兩面獎狀仍舊完好的保存在村裡,至今激勵著大柳樹人乃至武山人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潮流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