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羞成怒

漢語成語

惱羞成怒

【拼音】: nǎo xiū chéng nù

【解釋】:由於羞愧到了極點,下不了台而發怒。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那撫台見是如此,知道王協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

釋義


由於羞愧到了極點,下不了台而發怒。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那撫台見是如此,知道王協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

典故


惱羞到極點而發怒恨人。《官場現形記》六回:“〔王協台〕射完之後,照例上來屈膝報名。那撫台見是如此,知道王協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亦作“惱羞變怒”。清.張南庄《何典》五回:“劉打鬼聽了,不覺惱羞變怒,跳得八丈高,把雌鬼‘觸千搗萬’亂罵起來。”亦作“老羞成怒”。《兒女英雄傳》一六回:“那一個老羞成怒,就假公濟私,把他參革,拿問下監,因此一口暗氣而亡。”亦作“老羞變怒”。清.孔尚任《桃花扇.辭院》:“想因卻奩一事,太激烈了,故此老羞變怒耳!”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大發雷霆、老羞成怒、惱羞變怒、怒形於色、氣急敗壞、義憤填膺。

反義詞

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發怒。

例句

他惱羞成怒,打了兒子一耳光。

英文翻譯


be ashamed into a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