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陵
漢桓帝陵寢
漢桓帝宣陵位於位於河南省偃師市大口鄉經周寨村和周寨村之間,寧村鄉東北。其中現存最大的一座墓冢,東西長56米,南北寬55米,高12.2米。夯層明顯,每層厚0.35-0.40米,封土完好,基本呈平頂圜丘形,頂部呈圓角方形,東西長25.2米。南北長23.5米,當地人稱為最大冢。
2020年12月17日報,白草坡東漢陵園出土“紀年”器物,基本確認墓主為漢桓帝。
《東漢觀記》載:“七月,祀黃老於北宮濯龍中,以文罽為壇,飾金銀扣器,采色眩耀,祠用三牲,太官設珍饌,作倡樂,以求福祥。名臣少府李膺等並為閹人所譖誣為黨人,下獄死。永康元年,西河言白兔見。在位二十一年崩,年三十六,葬宣陵。”
《後漢書·孝桓帝紀第七》:“永康元年十二月壬申,復癭陶王悝為勃海王。丁丑,帝崩於德陽前殿。年三十六。戊寅,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
《後漢書·孝靈帝紀第八》:“建寧元年二月辛酉,葬孝桓皇帝於宣陵,廟曰威宗。”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桓帝宣陵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陽東南,去雒陽三十里。”(按:看來漢桓帝和漢靈帝要麼是太混賬了,讓後代史學家懶得去記;要麼是給自己修的墓太過誇張不符合原則,以至於後面的學者都不去記他們的陵的具體狀況。)
梁劉昭、西晉司馬彪《續漢書·禮儀志》:“《古今注》具載帝陵丈尺頃畝,今附之後焉。《帝王世紀》曰:‘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陽東南,去雒陽三十里。’”
《文獻通考》載“桓帝宣陵,《帝王世紀》曰: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陽東南,去雒陽三十里(帝以延熹九年十二月辛丑崩,次年二月辛酉葬)。”
朱孔陽《歷代陵寢備考》:孝桓皇帝諱志,章帝玄孫,父蠡吾侯翼,母匽明,......在位二十一年丁未十二月丁丑崩於德陽前殿年三十六建寧元年二月辛酉葬宣陵在河南府城東北廟曰威宗。《後漢書》注山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在雒陽東南,去雒陽三十里。懿獻梁皇后諱女瑩,順烈皇后之女弟也。帝初為蠡吾侯,梁太后征,欲與後為婚,未及嘉禮,會質帝崩,因以立帝。建和元年六月始入掖庭,八月立為皇后。悉依孝惠皇帝納后故事。后既無子,潛懷怨忌,每宮人孕育,鮮得全者。至延熹二年,后以憂恚崩,在位十三年,葬懿陵。其歲,誅梁冀,廢懿陵為貴人冢焉。綱目書法后葬不低此其帝何不以合葬也故地凡后葬書地非宜合而不合則不宜合者都則不宜陵而陵者也終綱目后葬書地七皆讖也。元嘉二年四月母孝崇皇后匽氏崩五月葬博陵亦在其例按博陵桓帝父蠡吾侯翼之墓也在河間府縣東二里書法尊藩妃后禮非常也故地。
2006年至2007年,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為配合鄭西高速鐵路建設,曾對白草坡東漢陵園進行過初步調查和發掘。
2017年起,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的考古工作重新啟動。
近年,考古人員陸續在該陵園遺址發現院落、房址、天井、廊道、水井、道路、排水渠等遺跡,對陵園的整體布局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然而,這座陵園下究竟埋葬著東漢哪位皇帝,謎題一直沒有解開。
主持白草坡東漢陵園發掘工作的市文物考古院專家 王咸秋說,根據文獻記載,距離洛陽城最近的一座東漢帝陵是漢桓帝的宣陵,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雖然符合這一條件,但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有力的證據支撐其是漢桓帝宣陵這一推論。
2020年12月17日報道,“最近的出土一件圓形石質器物,為這一推論提供了實證。”王咸秋說,這件石質器物外壁刻有“光和三年造”字樣,其中的“光和”為漢桓帝的繼任者漢靈帝的年號,而漢靈帝文陵位置已經確定位於邙山陵區,因此此石器應是漢靈帝為漢桓帝修建陵園時製造的,從而基本確認百草坡東漢陵園是漢桓帝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