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高漢的結果 展開
  •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下轄鎮
  • 溫梓川

高漢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下轄鎮

高漢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東部,是江都的一個集鎮。2009年全鎮總人口5.6萬人,面積22.3平方公里,西與昌松相接,北與泰州市相鄰,2008年全鎮實現GDP13.16億元,工業產值5.2億元,農業產值4.7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1771元。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高漢境內地勢平坦,河湖交織,地面真高1.6~9.9米,傾斜坡度小於6度,南北最長處4.6千米,東西最寬處5.6千米。總面積22.3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佔89.8%,水域面積佔10.2%)。

氣候特徵

高漢氣候屬副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4.9℃,降水量978.7毫米,四季分明,無霜期較長。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高漢資源豐富,經濟繁榮。地下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燃氣;礦泉水品質好、貯量大、具有極大的開發利用價值。

生物資源

十多萬畝的耕地適宜種植多種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農副產品資源豐富,蠶繭、棉花、銀杏、無花果、豬鬃、以及各種花木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生產基地,同時,20多萬畝的湖河水面盛產河鰻、甲魚、螃蟹等特種水產品。。動物種類較多,鳥類有154種,魚類有50餘種,還有爬行、哺乳、甲殼、軟體等類動物。植物約160種。

行政區劃


高漢村漢中村七河村大同村石橋村聯橋村蔡窪村劉元村合作村潘橋村顏塔村東顏村

人口民族


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56233
29049
27184
家庭戶戶數11077
庭戶總人口(總)56233
家庭戶男29049
家庭戶女27184
0-14歲(總)16988
0-14歲男8977
0-14歲女8011
15-64歲(總)29170
15-64歲男13765
15-64歲女15405
65歲及以上(總)3709
65歲及以上男1721
65歲及以上女1988
戶口當地住在當地47899

經濟


工業

十一五以來高漢經濟社會得到穩步較快發展,工業形成了以繩網、鈑金、電子、服裝、五金、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了特色化、規模化、商品化的生產模式;以農業為主體逐步發展;城鎮經濟活躍,擁有2個中心市場;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優化,基本實現城鎮路道綠化、亮化、美化和鎮通行政村路道硬底化目標;社會治安環境、政務環境不斷改善優化,各項事業持續發展。高漢正向構建富裕、文明、和諧的集鎮目標邁進。

農業

全鎮提出“一年抓典型,兩年抓推廣,三年抓提高”的目標和思路,大力調整農業結構,通過實行辦點示範、加強扶持和服務等措施,大力發展特色農業。2007年全鎮種植特色作物面積突破10萬畝,總產值達4億元,其中種植水稻5.2萬畝、油菜1.6萬、玉米7000畝、棉花1800畝、香薯2000畝、花生1500畝等。同時,突出抓好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在企業資金信貸、技術服務、信念提供等方面給予扶持,引導企業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創建基地,輻射農戶,搞活產業,大力支持、引導、幫助企業創品牌、增效益。

社會


教育

全鎮共有中小學校3所,其中中學1所,中心小學2所,農村小學40間,共有0.6萬名中小學生,其中農業戶口學生0.6萬名,已全部免收學業雜費,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制。穩步推進教學新課程改革,建立激烈機制,提高教師積極性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多方籌集大量資金增加對教育的投入,2008、2009年兩年先後投入800多萬元新建中小學教學樓,基本完成了中小學校建設。
高漢中學
高漢中學

基礎設施

境內路網,電網.通訊等設施完善、鎮內寬暢的水泥路道相通:實現村鎮通公路,村村通電、通郵、通廣播電視通網路,規劃有面積600畝的高漢開發區,有豐富的土地資源,水力資源:旅遊資源和勞動力資源。

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七月三十趕集,是高漢的傳統“節日”。集市設置於高漢車站至蔡窪道路沿線,為期2-3日。

代表人物


現代人物

原名丁正,1919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偽滿時期考取了日本早稻田大學新聞部,后又入東京帝國大學攻讀政治、法律專業。回東北后在偽滿哈爾濱市警察局任督察長。他富有正義感和愛國心,不堪忍受日本帝國主義的奴役,掛冠而去,輾轉流亡到關內,並改名為高漢,希冀到關內來尋求救國之路。不料蔣介石政府消極抗戰,積極反共,使他報國無門。他到處流浪,生活沒有著落,不得已在南京報考了汪偽中央宣傳部部長林柏生創辦的新聞訓練班第一期。他的學歷和寫作水平受到林柏生的賞識,學習結束后即被任命為偽中央電訊社採訪部主任,不久后又被提升為副總編輯。
1943年春,高漢悄悄指派與他志同道合的新聞訓練班同學倪弘毅,以中央電訊社記者的名義,前往偽軍李長江部採訪,暗地裡尋找機會與堅持蘇中抗戰的新四軍取得聯繫。倪弘毅此行雖未完成高漢託付的使命,卻看到和聽到了赫赫有名的陳毅將軍指揮新四軍打擊日偽的許多生動事例,了解了敵後抗日根據地欣欣向榮的許多情況。他向高漢一一敘說,這更增強了高漢到共產黨新四軍那裡尋找抗日救國之路的決心。
倪弘毅在採訪期間,結識了郝鵬舉。高漢也和郝鵬舉相識並有了較多往來。1943年9月13日,郝鵬舉到徐州就任蘇淮特別區行政長官,高漢也隨同前來,擔任了多種要職,成了郝的一個重要幕僚。
高漢的特殊身份,使他有機會看到敵偽收集的新四軍政治、軍事、經濟情報以及四師出版的《拂曉報》等,鐵的事實教育了他。1944年10月,他秘密指派新聞訓練班同學秦漢城化裝潛入淮北抗日根據地,與新四軍取得了直接聯繫。后經鄧子恢親自批准,高漢、秦漢城作為淮北區黨委城工部直接掌握的地下工作關係,對郝鵬舉部開展情報、策反工作。
高漢還秘密成立了一個“徐州愛國抗戰小組”,由他擔任組長,小組的成員有他的妻子周立(公開身份是偽淮海省政府秘書)、秦漢城(公開身份是偽中央電訊社記者)、祖國華(公開身份是偽淮海省政府日語翻譯,主要敵人郝鵬舉與駐敘日軍頭目談話時的口譯)、馮子良(公開身份是偽淮海省警務處視察)。在他們的努力下,源源不斷的情報由高漢親手交給地下交通員張明和左奇(女)。次數之多,高漢說是“難以記其確數”。其中,有一個電報密碼本,一份駐徐州日軍65師團司令部使用的五萬分之一《中支那地圖》。它以徐州為中心,南到上海杭州,北到山東兗州,西至開封鄭州,東至連雲港,共有40多幅,每幅4開報紙大小,拼在一起,整個華中的城鎮、村莊、道路、山川、地形、地貌等等,就歷歷在目,一覽無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