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戰英豪
空戰英豪
影片《空戰英豪》由托尼·比爾執導,詹姆斯·弗蘭科、馬丁·亨德森、讓·雷諾和珍妮芙·德克、切基·卡尤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6年9月22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群胸懷無私人道主義之心的熱血美國青年因為不滿戰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志願加入了這場歐洲大陸的戰爭,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早日結束戰爭,使人們的生活回歸平靜 。影片《空戰英豪》榮獲土星獎最佳提名和最佳服裝獎。
1914年,一戰在歐洲打響。到了1917年,法國、英國、義大利和許多國家都站在了統一戰線聯合對抗德國,儘管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在海外死去,但處於別人的自由與己無關的歪理,美國首先還是選擇了隔山觀虎鬥。這個時候有不少胸懷無私人道主義之心的熱血美國青年因為不滿戰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志願加入了這場歐洲大陸的戰爭,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早日結束戰爭,使人們的生活回歸平靜。這一部分志願者中有的加入了步兵團,有的加入了救護隊,但其中一些更有想法的年輕人卻決定學習如何駕駛飛機搏擊長空。他們之中的第一批人組成了一個38人的“拉菲特戰隊”。然而,不少熱血沸騰的美國年輕人卻有不同的看法,被逼放棄家族牧場的布雷恩(詹姆斯、弗蘭科)看見了新聞里播放的飛行員,威廉為了家族榮耀發誓讓父親驕傲,富家子弟布里格斯決定開始自己的穿越大西洋旅行。
在被迫拋棄家庭隻身來到歐洲之後,布萊恩·羅林斯雄心勃勃地加入了在法國的美國志願者空軍隊伍,期待自己的光榮戰績能夠被載入史冊。在內布拉斯加州的一個小火車站裡,威廉姆·詹森向他的家人承諾,一定要為自己的家族爭得榮譽。
而在紐約,被父母寵壞的布里吉斯·勞瑞剛剛踏上他橫跨大西洋的旅程。與此同時,在法國流亡至此的黑人拳擊手尤金·斯基納決心要以自己的努力來報效這個以寬容的心收留了他的國家。懷著不同的信念,這群美國青年來到了法國的空軍機場,熱切地希望學習如何駕駛戰鬥機。但是他們並沒有真正意識到,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個怎樣偉大而又浪漫的冒險旅程,他們將成為世界上第一批真正的戰鬥機駕駛員。
空戰英豪
● 詹姆斯·弗蘭科 飾 布萊恩·羅林斯配音 吳凌雲
● ● ● 馬丁·亨德森 飾 里德·卡西迪配音 孟令軍
● ● 讓·雷諾 飾 特諾隊長
● ● 珍妮芙·德克 飾 露西安妮
● ● 大衛·埃利森 飾 埃迪·比格
● ● 麥克·麥克唐納德 飾 警長
● ● 史葛·哈澤爾 飾 電影院招待
● ● 菲利普·溫徹斯特 飾 威廉姆·詹森
● ● 托德·博伊斯 飾 詹森先生
● ● 邁克爾·吉布森 飾 萊爾·波特
● 凱倫·福特 飾 詹森夫人
● ● ● 露絲·布萊德利 飾 勞拉
● ● 蒂姆·皮戈特-史密斯 飾 勞里先生
● ● 泰勒·拉拜 飾 布里格斯·勞里
● ● 汀斯利·安霍爾特 飾 希金斯
製作人 | 傑姆斯·克萊頓、迪安·德夫林 |
導演 | 托尼·比爾 |
副導演(助理) | 保羅·班尼特、大衛·丹尼爾斯 |
編劇 | 大衛·S·瓦德、菲爾·西爾斯 |
攝影 | 亨利·布拉漢姆 |
配樂 | 特沃·拉賓 |
剪輯 | 克里斯·布倫登、羅恩·羅森 |
配音導演 | 孟麗 |
藝術指導 | 查爾斯·伍德 |
美術設計 | 菲利普·埃爾頓、馬修·格雷 |
服裝設計 | 尼克·埃德 |
視覺特效 | 彼得·蔣、喬迪·約翰遜、約翰·洛克伍德 |
展開
布萊恩·羅林斯
● 演員 詹姆斯·弗蘭科
● 來自於德州的布雷恩·羅林斯是為了贖回抵押給銀行的大農場,毅然選擇來到法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入“拉菲特”飛行部隊。
● 里德·卡西迪
● 演員 馬丁·亨德森
● “拉菲特部隊”中擊落敵機最多的人,外表冷酷不言辭,也不願意與新來的戰友交往。在一次對抗中德軍敵機擊中身負重傷,最後一刻選擇駕機與敵人同歸於盡。
● 特諾隊長
● 演員 讓·雷諾
● 法國“拉菲特部隊”的牽頭人,也是布萊恩等人學習駕機的導師。
● 露西安妮
● 演員 珍妮芙·德克
● 美麗的法國女孩,在布萊恩執行任務負傷昏迷時照顧他的女孩,並使得布萊恩一度痴迷鍾情於她。當家園被德軍侵入時,與家人一舉往法國巴黎。
● 威廉姆·詹森
● 演員 菲利普·溫徹斯特
● 家在內布拉斯加州,為了維護家族光榮的傳統,隻身一人前往法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大戰期間,一度深陷戰爭的恐懼之中,在戰友的幫助下逐漸克服,並在戰爭結束后光榮回鄉。
曲目 | 專輯資料 | |
---|---|---|
Main Title | Training Montage | |
We're Out of Gas | Cassidy Funeral | |
Dogfight | The Last Battle | |
The Planes Arrive | Rawlings and Luciane Fly | |
ID the Planes | Rawlings and Luciane | |
Heroes | The Cuffs Are Off | |
Battle Hymn | Have to Get Luciane | 作曲者:特沃·拉賓 |
Black Falcon | Briefing Room | 發行日期:2006年10月10日 |
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種類 | 得獎者 |
---|---|---|---|---|
2007年 | 土星獎 | 最佳服裝 | 提名 | 尼克·埃德 |
最佳配樂 | 特沃·拉賓 | |||
最佳動作/冒險/驚悚電影 | 全體劇組 |
1. Electric Entertainment (美國) | 3. Ingenious Media (英國) |
2. Flyboys Films | 4. Skydance Productions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時間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時間 |
---|---|---|---|
法國 | 2006年5月18日(戛納電影市場)、2007年8月13日(DVD首映) | 美國 | 2006年9月22日 |
中國 | 2006年10月20日(台灣)、11月16日(香港)、2007年2月9日(大陸) | 菲律賓 | 2006年9月27日(馬尼拉)、10月11日(達沃) |
希臘 | 2006年9月28日 | 拉脫維亞、愛沙尼亞 | 2006年9月29日 |
土耳其 | 2006年10月6日 | 斯洛維尼亞 | 2006年10月11日 |
俄羅斯 | 2006年10月26日 | 匈牙利、巴西 | 2006年11月2日 |
泰國 | 2006年11月9日 | 冰島 | 2006年11月10日 |
羅馬尼亞 | 2006年12月1日 | 新加坡 | 2006年12月14日 |
葡萄牙 | 2007年2月1日 | 墨西哥 | 2007年2月9日 |
澳大利亞 | 2007年2月15日 | 波蘭 | 2007年4月27日 |
德國 | 2007年5月10日 | 比利時 | 2007年5月16日 |
愛爾蘭、英國 | 2007年6月1日 | 義大利、西班牙 | 2007年6月29日 |
荷蘭 | 2007年8月7日(DVD首映) | 韓國 | 2007年8月30日 |
瑞典 | 2007年9月12日(DVD首映)、14日(DVD首映) | 科威特 | 2007年9月13日 |
阿根廷 | 2007年9月27日 | 日本 | 2007年11月17日 |
哥倫比亞 | 2008年3月7日 | 秘魯 | 2008年12月4日 |
類別 | 成績(以美元為單位) |
---|---|
開映票房 | 600,219 |
北美票房 | 13,090,630 |
海外票房 | 4,744,235 |
總票房 | 17,834,865 |
劇情簡單 交待甚少
《空戰英豪》的劇情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為照顧多數觀影人員製作影像片(9張) 群的口味,《珍珠港》式的男歡女愛還是少不了。影片在氛圍、節奏上的安排顯得有些單調,基本上就是慘烈、快節奏的空戰,穿插悠閑、舒緩地與法國女友“雞同鴨講”,而這段感情最終也未修成正果,只是讓法國女友的英文水平獲得了突飛猛進。《空戰英豪》沒有如《天空上尉與明日世界》中老電影式的光線、顏色運用,對於當時戰機的性能、研發情況也交待得很少。隊員的訓練更簡單,就是練聽力和平衡,窩在飛機模型里移動打靶,而著重叮囑的注意事項,居然包括要戴圍脖防止頸部受傷。(南方都市報評)
動作為主 煽情為輔
影片充滿了飛行、空戰、愛情、戰友、英雄主義、勇氣和忍耐,踏入異域氣息濃烈的法國,雖然不可避免增添了點白鴿飛翔、綠樹青蔥的場景,卻不至於像若干年前野心爆棚卻誤成戰爭三角戀的《珍珠港》一樣俗套。影片把空戰和愛情穿插起來描寫,突出了美法空戰英雄的豪情與柔情(還包括友情、親情)這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從沒有一部電影如此真實而準確地描述空戰驚險,影片也得到不少飛行員的首肯,其成功的關鍵在於它是典型的動作為主、煽情為輔的商業戰爭大片。再加上新老酷哥讓·雷諾攜手詹姆斯·弗蘭克共飆演技,《空戰英豪》不容錯過。
【關注第一次世界大戰】
當導演托尼·比爾第一次看到《空戰英豪》的劇本時,才突然意識到,電影工業已經有超過30年,不曾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非常有傳奇色彩的“拉斐特飛行小隊”進行如此細緻地描寫了,這是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故事,一群來自於美國的年輕人,他們從一個自願參戰的普通人,最終變成了受人景仰的民族英雄。
翻看戰爭電影的歷史,被描述數次最多的還是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無數電影和電視節目都在歌頌二戰中的榮譽和英雄主義,而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關於那些發生在空中的激戰,卻被好萊塢的電影人們拋在了腦後。《銀翼雄風》(Wings)是第一部關注一戰中“拉斐特飛行小隊”的影片,同時還在1929年拿走了第一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獎。在隨後而至的30年代,接連又出現了兩部--《黎明偵察》(The Dawn Patrol)和《地獄天使》(Hell's Angels),也都得到了廣泛意義的成功,而且,這三部影片都和《空戰英豪》一樣,是非常有經驗的飛行員執導的。托尼·比爾14歲的時候就拿到了飛機的駕駛執照,再加上他對一戰近乎於痴迷的狂熱程度,實在是找不到比他更合適的人選了。
然而將目光拉回到現在,具體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片卻幾乎完全沒有了,只除了前年由法國出品的《漫長的婚約》(A Very Long Engagement),而且還是描寫陸地戰的,關於空戰隻字未提。但這並不意味著發生在一戰期間的空戰所帶來的影響就真的被世人所遺忘了,仔細觀察一下喬治·盧卡斯執導的《星球大戰》系列,你看到了什麼?盧卡斯為影片設計的在外太空大戰的場景,很多細節和靈感都來源於一戰,只不過是將雙翼飛機換成了宇宙飛船而已。
一戰爆發的當口,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見過真正的飛機。自從1903年被發明以來,飛機製造業並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直到多年以後,一戰才帶動了航空業的前進。那是一個大多數人都沒有開過車的年代,就更別提飛機了,幾乎是交通工具中的空白領域。而且,那個時候的雙翼戰鬥機裡面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甚至連降落傘都不給飛行員配備--那是一個飛機的價值大於人命的殘酷年代,飛行員經常感覺自己駕駛的不是一架飛機,而是坐在一個風箏上。
【真實與虛構相互交替】
現實活中的“拉斐特飛行小隊”確實是由法國上校喬治斯·塞納爾特指揮的,經他手訓練出來的38名美國飛行員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緊張的戰爭中去,並迅速成為小分隊乃至整個法國飛行中隊的中堅力量,這些人中最出名的包括詹姆斯·諾曼·霍爾(James Norman Hall),他退伍后曾參與過經典小說《叛艦喋血記》(Mutiny on The Bounty)的創作;非常有傳奇色彩的弗蘭克·盧克(Frank Luke);以及拉奧爾·盧弗貝瑞(Raoul Lufbery),一個出生在美國的法國人,他是飛行中隊中的第一位王牌飛行員。最終,前後有256名美國飛行員在法國服役過,他們都是“拉斐特飛行小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而《空戰英豪》主要對焦的是1916-1918年中的這一批年輕人,他們剛到法國的時候,年輕且天真,都還不到上大學的年齡,有的人甚至還未成年,如果你能在消耗生命非常大的“拉斐特飛行小隊”中活過了6個星期,就可以以“老兵”自居了。
可以說,導演托尼·比爾在選擇演員上還是耗費了很大功夫的,既有讓人耳熟能詳的讓·雷諾和詹姆斯·弗蘭科,又有詹妮弗·戴克(Jennifer Decker)這種聽起來非常陌生的法國新人。每一個人的角色都有天性的缺陷,但也正是這些缺陷,讓那些英雄人物變得更真實、更豐富。另一個在現實生活中有人物原型的是里德·卡斯迪,他的“真身”即是拉奧爾·盧弗貝瑞。作為“拉斐特飛行小隊”中唯一的老兵,里德並不歡迎那些從美國來的新兵,他非常嚴厲而且有些冷酷,那是因為經歷了多場戰爭的他深深地知道這些人恐怕活不過6個星期,他之所以表現得這般難以接近,實在是怕承受不住失去他們的痛苦。然而相處了一個月之後,共同的信仰還是讓他們成了最親密的戰友。
在一戰中,空戰是最為殘酷的,因為這些人的生命比地面上的步兵更加沒有保障。導演托尼·比爾翻閱了很多一戰時飛行員給親人寫的家書的存檔資料,總是會看到這樣的描述:“天啊,這裡簡直太美妙了,能在天空中飛行太棒了。上一周出現了兩次意外事故,不過沒關係,我很好,不用擔心……”可是幾天之後,這位寫家書的飛行員就陣亡了。這些對法國進行友情援助的美國人,聚在一起的初衷不盡相同,有的人為了別人的自由而戰,有的人則是為了擺脫自己的過去,還有一些只是單純地想飛上天空……可當戰鬥打響時,這些人卻以最緊密的方式團結在一起,只有死亡才能將他們分開。
花絮:·“拉斐特飛行小隊”是美國的第一批戰鬥飛行員。
·美工小組本來“複製”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使用的戰鬥機,卻因為一次意外摔了個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