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英語

港式英語

港式英語或稱香港英語(英語:Honglish)是指帶有粵語廣州話口音、文法及語言元素的英語。港式英語也可指帶有香港口音(即港式粵語)的英語。因為受港式粵語、英式英語、獨特詞語和香港文化影響,以及在珠三角地區為主要語言,所以港式英語不僅僅在香港存在,在母語為粵語地區也普遍存在,例如廣州。

介紹


當中雜有與正式英語間的文法和發音的巨大差異。當中缺乏英語的變調,大多數英語特有而在廣東話中不存在的音調被簡化,以粵語方言腔調取代。港式英語常以廣州話接近的輔、母音取代英語所特有。由於港式粵語和英語間輔音、母音以及音節構造差異甚大,往往使一般英語說話者理解困難。港式英語和港式粵語混合使用,亦因為夾雜中英語特色,不易被英語說話者理解,亦有被人稱作Chinglish(中式英語或中式英文)。

歷史


港式英語普遍最初出現於香港人編寫的通勝(通書/皇曆),在多年前已有記載常用英語的廣東話讀法。通勝以廣州話字詞音譯方式為英語注音。譬如“dinner”(晚餐)一字,通勝上會寫成為“甸拿”、“give me”(給我)一字寫成“劫米”;“husband”(丈夫)一字,會寫成為“蝦子餅”,而“happy new year”(新年快樂)一字則寫成“合皮扭耳”等。由於通勝在香港的文化普及,老一輩香港人會以此參考來學習英文。雖然這種讀音拼寫方法已經很少出現,但香港人又經常以代代相傳的廣州話代替原來英語發音,使原本錯誤發音的英文反變成香港的“特色”之一,例如經常把有線電視的英文名稱“Cable”([ˈkeɪbv9])讀作“畸寶”([kʰeipou])。另外,因為香港的學校普遍不會詳細教授語音知識,學生往往是依靠英語老師來學習英語的發音,但英語老師的發音又不一定正確。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港式英語漸漸形成。

發音


母音

粵語廣州話有9個母音,如分開計算受後接輔音影響而改變的母音(下表斜體者),則有13個。英語則有14個母音。兩者共有的母音有10個。
廣州話特有母音兩者共有母音英語特有母音
œ(oe) ɵ yɛ e i ɪ ɔ o u ʊα æ ɒ ə

輔音

沒有濁輔音,因此以不送氣清輔音代替。但英語發濁音時,舌頭肌肉和口腔應該更放鬆,聲帶震動。以下為除清濁差異外。例如:
baby [ˈbeɪbɪ] → [ˈpeipiː] physics [ˈfɪzɪks] → [ˈfiːsɪks]

不發聲字母

部份英文詞語擁有一些不發聲字母(如Greenwich, Bonham, Beckham, Salisbury 中的 'w','h','l' 和 Leicester, Gloucester 中的'ces'),香港人多不了解而照樣念出來。

港式變音

ə音發成α音如Peter[pi:tə]發音變成[pi:tα]
s結尾音加多i:音如Jess[dʒes]發音變成[dʒesi:]
v音發成f音如very[ˈveri]發音變成[ˈferi],very念成了ferry
n音發成l音如night[naɪt]發音變成[laɪt],night念成了light
在ŋ前的[ɪ]音發成[eɪ]音,king[kɪŋ]念成[keɪŋ]
θ音發成f音,thief [θiːf] → [fiːf]
ð音發成d音,gather [ˈgæðə] → [ˈgɛːdaː]
升降機lift[lɪft]發音成嘴唇lip[lɪp]
單詞的往往加上粵語音調如Hello會讀粵語“蝦老”的音

語調


港式英語的語調,是把廣州話的語調搬到英語。因此比起正常英語語調顯得不自然。

高低

英語語調以多個字為一組,隨著說話人所表達的情感和態度自由升降,音高改變流暢平滑,一般說話音域達兩個八度。通常廣州話每字聲調固定(例外為髒話的音調會於字的結尾下降),因此港式英語單字音節高低也固定不變,通常鎖定重讀音節為55,非重讀為33或22。而且每個音節是有間斷的讀出,如同說廣州話單字。港式英語的語調,因而語流斷斷續續,音節間高低變化大,起伏突兀,音域受限,缺乏感情。

強弱音節

英語多音節字,只有一兩個音節是重讀,其餘為輕讀音節,其母音弱化為[ə], [ɪ],因此這兩個母音出現次數最多。港式英語不將輕音節母音弱化。
例如professional [prəˈfɛʃənəl] →[phouˈfɛːsɵnou],
advantage [ədˈvɑːntɪʤ] → [ə:t´fa:nteitʃ]
動詞過去式-ed讀得過重,
例如wanted [ˈwɒntɪd] → [ˈwɔːntʰɐt]。
有時沒有正確弱化,
如temperature [ˈtɛmprəʧə] →[ˈt:mpri:tsoe:]
有些字重音節也會放錯位置,
如comparable [ˈkɒmpəɹəbl] → [kɐmˈpʰɛːwaːpou],誤將第二音節重讀。
英語句子中主要的字詞,以較強的氣流讀出,較響亮,也會加長。非主要的字詞和非重讀音節,讀得較弱較短。但港式英語往往忽略,把每個字詞都讀得同樣重,主要字詞只延長音節,令聽者不知哪些字詞重要。

英語弱讀

單音節的功能詞如 is, in, that 等,港式英語中,以較低音調讀出;但英語不會刻意把這些字降低音調,而是把讀音弱化。如is原讀[ɪz],弱化為[s], [z];can原讀[kæn],弱化為[kən], [kn]。港式英語不將之弱化,因廣州話也沒有輕讀虛字。
更多例子
• about [əˈbaʊt] → [aːpaːu]
• Alan [ˈælən], Ellen [ˈɛlən]→ [ɛːlɐn]
• around [əˈɹaʊnd] → [aːwaːŋ]
• beautiful [ˈbjuːtɪfḷ] → [piːutʰiːfou]
• fail[feɪl] → [fɛːu]
• go [gəʊ] → [kou]
• is [ɪz] → [jiːs]
• music [ˈmjʊzɪk] → [miːusɪk̚]
• nine [naɪn] → [laːi]
• seven eleven [ˌsɛvṇ ɪˈlɛvṇ] → [sɛːfɐn jiːlɛːfɐn]
• Vivian [ˈvɪvɪən] → [wiːwiːɐn]
• He is a boy. [hɪzəˈbɔɪ] → [hiːjiːsaːpɔːi]

文法


• 冠詞使用不規範:在應使用冠詞(即不定冠詞“a/an”和定冠詞“the”)時漏掉,或在不應使用時加入,或將定冠詞和不定冠詞混淆。
• 無視動詞變位:不因應主詞的人稱和數(單數、複數)而作動詞變位,如“is”和“are”,因中文文法不作這區分。
• 數字
• 在讀出數目時,若果數字超過一萬,因為中文的數字以萬為一組,而英文的以千為一組,常出現轉換困難。中文之中,一千的十倍是一萬、一萬的十倍是十萬……一千萬的十倍是一億;而英文的one thousand(一千)的十倍是 ten thousand(一萬),ten thousand 的十倍是 one hundred thousand(十萬),one hundred thousand 的十倍是 one million(一百萬)。
• 使用分數的困難:中文分母先行,而英文分子先行。如“three over four”變成“four over three”以及“nine times out of ten”變成“ten times out of nine”。
• 前置詞of:使用時,與中文之“的”字語順相反,易生混亂(例:race of a person指一個人的種族);但是有些情況可改用's規避(例:a person's race)。
• 價格折扣習慣的差異:中文用折扣后的比數(八折,即原價的80%),而英文則用折扣的幅度(20% off,即少付20%)。例:“twenty percent discount”,在港式英語中,受到中文“八折”或“80%”的影響,變成了“eight tenths discount”。尤其在商店使用時,需要迅速對答,“10% discount”有時變成了“90% discount”。而且“discount”一字作名詞時,重音應在字首“dis”內,甚至會有人笑言將“discount”誤讀為“電視框”。
• 極性(polarity)
• Yes和No的用法,與中文的“是”和“否”不完全對應。在談話中,中文選用“是”或“否”,準則是同意或不同意對方的語句;而英文則不同,選用Yes或No的準則是后句有沒有否定詞(如not)。故此常見 No, you have 等情況。
• 與上一項類似,中文的使用“也”、“都”等語,不分肯定否定語句,一律適用。但是英文的too,只能用在肯定語句,否定語句需用neither (如句中沒有否定詞)或either (如句中已有否定詞)。
香港的英語拼字法
英式英文用於日常課堂學習,但是英、美兩式的拼字法(例如以-ise/-ize作動詞結尾,以-er/-re或-our/-or作名詞結尾)在香港都普遍通行,而在大部分公開考試中使用美式英文串法亦不會當作錯誤。
加入不屬英語的終助詞
粵語的終助詞,如“啊”、“啦”、“啰”、“嘛”、“喎”等字,常被加到英語中,即“ah”、“la”、“lor”、“ma”、“wor”,破壞英語的結構,這跟星馬的情況類似。此情況多見於網際網路,以至是店鋪等地方一般的對答。甚至有外籍家庭傭工也沾染了這種習性。
香港特有的英語辭彙
• 'Taipan'“大班”原來是香港開埠時的洋行負責人,現泛指大公司或銀行的老闆。另外,前任香港立法會議員鄭經翰的外號“鄭大班”的“大班”就是這個意思。
• 'Chop'-解作“印截”或“蓋印”,來自印度的詞語 cap。香港廣州話口語常把“郵戳”讀成“郵Chop”就是由此英文字轉化而成。
• 'Hong Kong foot'-即“香港腳”的字面翻譯,是非正統的英文。正確的辭彙為athlete's foot(足癬)。
• 'Jetso'-即廣州話“著數”的音譯,是非正統的英文,意義為優惠、利益、好處,相當於台灣的“好康”一詞。
• 'Chief Executive(CE)'- 一般指政府首腦,也可以指某機構之首長。在香港,它特指香港行政長官(即香港特首)。
• 'Legco/LegCo'-香港的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 'Article 23'-香港基本法第廿三條的英文簡稱。
• 'Octopus'-八達通智能卡。
• 'MTR'-可指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前身、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之香港鐵路網路。
• 'NSS'-即香港新高中學制(New Senior Secondary)的簡稱。
• 'MPF'-指強制性公積金(Mandatory Provident Fund)。
• 'RTHK'-香港電台(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值得一提的是,雖則它的中文名稱用上了“電台”(一般指廣播電台)一詞,但是,它不但提供聲音廣播服務,還會製作電視節目,並會在本地電視台播放。它的英文名稱則同時用上Radio及Television二詞,故沒有出現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