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譫語的結果 展開

譫語

中醫術語

簡介


● 英文名稱:Delirious Speech
● 又稱:譫言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聞診
● 常見病證:熱擾心神之實證

古籍摘選


● 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沉為在里,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表虛里實,久則譫語。(《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名詞解釋


● 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語無倫次,聲高氣粗的表現。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譫語是臨床中常見病態語言中的一種,是指患者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語無倫次並且聲高氣粗的癥狀,多為實證的表現。

名詞由來

● 關於譫語的記載,最早見於《素問·熱論》:“二日則陽明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譫言”。《傷寒論》則明確提出“夫實則譫語”,指出譫語屬於實證,其病因為津少、胃燥、陽亡、血結,並提出用承氣湯類以及用針刺的方法進行治療。

病因病機

● 譫語的病因是由於邪熱向上侵擾神明,導致心神不明,神志不清,從而出現胡言亂語的現象。常見於傷寒陽明腑實證、蓄血證、熱入心包等證。

伴隨癥狀

● 譫語同時常伴有發熱甚至高熱,神志不清或狂亂,頭痛頭脹,面紅目赤,腹脹,腹痛拒按,皮膚出現斑疹,吐血,大便不通,或者大便乾燥硬結,或者便出臭穢稀水等。

治療原則

● 治療往往需要予以攻下之法,以保存體內陰津,瀉熱清心。

特殊類型

● 另外還有幾種特殊情況,常常單獨命名。
● 疫喉譫語:是由於罹患疫喉,疫毒之邪不能夠發散至體外,向內侵入心包,導致神昏、譫語,以及出現痧隱、喉爛的病症。
● 經來譫語:是指婦女月經期間由於七情所傷,肝氣逆亂,血隨氣逆,使心神擾亂,出現神志狂亂、譫語的病症。
● 妊娠譫語:是妊娠期間由於臟腑極熱,而出現譫語的情況。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朱文鋒。中醫診斷學.1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