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寶集團
中國農業能源物流金融金礦物和礦石業企業
來寶集團在42個國家共設有70多個辦事處,業務範圍遍布全球,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具備世界級市場智慧和滿足客戶需求的創新途徑,在主要的棉花市場中享有盛譽,並獲得高度評價。
徠2016年世界500強排名第116位,2018年世界500強排名第339位。
來寶集團(NobleGroup)創立於1987年(丁卯年),以亞洲的鋼鐵貿易業起家。
2007年,來寶集團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已超過157億美元。來寶正是以這樣的優異成績發展並壯大,擁有和管理著越來越多的固定資產,從低成本的生產地,如巴西、印度尼西亞和澳洲,到供應高需求的市場,如中國、印度和中東等。
來寶集團
來寶集團旗下擁有幾個業務,分佈在五個領域:農業、能源、物流、金融,以及金屬、礦物和礦石業。
來寶集團所提供的是完整的一條龍服務,將農業和工業期貨產品的採購、行銷、加工、融資、保險和運輸程序結合起來。這一套完整的服務意味,來寶集團能夠向客戶保證,它們的貨品能夠準時運往全世界每一個角落。
來寶集團所享有的獨特市場位置,能夠將廠商和客戶聯繫起來,為他們提供一條龍的服務——這就是來寶集團所謂的“價值鏈”。“價值鏈”是一種一站式的一條龍服務。來寶集團參與並負責管理價值鏈中的每一個步驟——從採購、運輸、貨倉、分銷到出售。
在中國東部地區連接蘇州與南通的蘇通大橋正式通車前兩周,一個要客車隊在警方的護送下從橋上跨過長江。在打頭的梅賽德斯(Mercedes)轎車中,坐的是艾禮文(RichardElman),香港船運及大眾商品公司來寶集團(NobleGroup)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艾禮文與其他來寶集團高管正駛往南通,在那裡,他們計劃為該公司在華第四家大豆壓榨廠舉行落成典禮。己正在做的事情。”他在對該公司過去7年在大宗商品領域(包括硬商品與軟商品)的積極擴張進行反思。他表示:“如果你想的太多,障礙會變得很高。那樣你什麼也做不了。”“我們原有的(商業)模式沒有任何問題。我們只是需要創建一項可持續的業務——而為了創建我們可持續的業務,我們需要擁有資產。這是一種自然的發展。”
來寶偶然進行的嘗試
——這是艾禮文謙虛的描述——也很聰明。
來寶多元化產業
中國大豆產業的挑戰
該公司向大豆業務的擴張機會主義色彩尤為明顯,適逢中國一場前所未有的行業危機。2004年,中國大豆壓榨企業(將大豆加工成動物飼料和各種油品)的利潤暴跌。每壓榨1噸大豆要虧損800元人民幣,430家工廠因此倒閉,中國政府將長期受到保護的這一領域向外國投資者開放。來寶匆忙進入市場,搶購重慶、山東、廣西以及江蘇南通等地的壓榨廠。艾禮文表示:“我們是在破產法院購得的(南通壓榨廠),”他同時提到,收購該廠時,來寶必須擊敗美國嘉吉公司(Cargill)等企業。“(在與當地政府打交道方面)你不可能有比這更好的證明了。這一過程非常透明,非常簡單。”
所謂的“壓榨利潤”的反彈速度幾乎與暴跌時一樣快,而對外國投資者敞開的大門再次關閉。但來寶集團已安然進入,目前佔中國大豆壓榨量的10%。在中國市場上,只有馬來西亞華僑大亨郭鶴年(RobertKuok)家族控股的豐益公司
(Wilmar)以及國有巨頭中糧集團(Cofco)佔據著更大的市場份額。2005年至2007年間,中國7家領先的大豆加工企業所佔據的市場份額從56%升至65%。來寶大豆供應線的經濟狀況令人注目。它從巴西和阿根廷採購大豆,那裡的生產成本比美國低25%。巴西農民一年能收穫3次,而北美只有一熟。在供應線的另一端,中國壓榨廠的運營成本則比巴西和美國低40%至50%。投資銀行摩根大通(JPMorgan)稱,中國的大豆價格比國際市場高出40%左右,這反映中國對大豆及其衍生產品的熱切需求。在中國,四分之三的國內需求依賴進口。隨著中國人越來越富裕,並攝入更多的肉類,對作為動物飼料的大豆粉的需求也會上升。艾禮文稱:“全世界的一大問題就是將碳水化合物轉變為蛋白質。過去,人們種植穀物是為了解決溫飽。現在,我們種植穀物來飼養動物。”對來寶集團而言,不幸的是,在全球最大的大豆市場,這不像低買高賣那樣容易。
駐新加坡的來寶集團穀物和油籽部門主管迭戈?巴韋羅(DiegoBarbero)指出,收購商必須經常與農民玩貓捉老鼠的遊戲——那些農民自然希望將大豆貯藏起來,以待價格飛漲。動蕩的市場也意味著,在船運和加工過程中,價格可能大幅波動。來寶集團試圖通過套期保值和與農民之間的租賃協議來控制這些風險。艾禮文表示:“這就是貿易流動管理的實質。”“如果你是個投機者,波動是件好事,但要管理一家企業,這會使事情變得極其困難。”
來寶集團(NobleGroupLtd.,N21.SG),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將以8.5億
來寶集團
在這項交易中,由摩根大通(亞太)公司擔任中投公司的財務顧問,美林(新加坡)公司擔任了來寶公司的獨家配售代理商。來寶公司稱,此次配售的凈所得預計在6.422億美元左右,公司計劃將這些資金用於一般企業用途。
根據協議,來寶集團將通過私人配售方式以每股2.1137新元的價格向中投公司出售5.73億股股票。來寶集團表示,此次配售的股票中,有4.38億股為公司新股,另外1.35億股來自公司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RichardElman有利益關係的信託公司。
對於Elman的減持,來寶公司特別說明,這次Elman所出售的股權只佔他所擁有股份很小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他創辦這家企業以來,第二次出售個人所持股份,其目的是用於籌辦一個慈善基金,以提升亞洲國家間的關係。
來寶集團表示,在入股之後,中投將進一步在農產品物業配售以及基礎資產方面與來寶進行合作投資。
總部設於香港、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來寶集團通過在42個國家的100多個分支機構所組成的運營系統,向全球4000多家客戶提供服務,2004年營業收入達到86億美元,2005年營業收入約達117億美元,2008年達到360億美元,在全球前500強企業中排名第218位。
有香港的基金經理表示,此前中投的投資項目以金融業為主,而且集中於發達市場,但是經過近一年的觀察已經發現,歐美金融行業疲弱不堪,且恢復緩慢,中投在這種情況下,開始關注亞洲新興市場的投資項目,實屬必要。至於來寶集團,其物流領域的能力在業界較為出色,近年來又加強了農產品、工業原料等方面的業務,並開始向歐洲電力和燃氣領域擴張,對於中投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新加坡商品貿易商來寶集團發布聲明稱,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8.50億美元購買來寶的14.5%股權,並稱此舉擴大了中國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布局.
來寶集團已同意以每股2.1137坡元價格,將5.73億股售予中投,與來寶最近一次成交價2.30坡元相比,中投購買的價格下降了8%
來寶稱,此次售股有4.38億股為新發行股,1.35億股為來寶創辦人兼執行長RichardElman相關信託持股。公告稱,新發行股份將為來寶集團在全球關鍵農業市場進行戰略投資提供額外資本。
來寶過去一周暫停股票交易,因該公司表示與一投資者進行重大股權商談.
這項入股案將使中投公司與來寶眾多硬性資產及交易專才建立起關係,這也顯示新興市場大國政府及國營企業正競逐資源公司,取得在全球市場交易優勢及原物料管道.
不過,這項入股案還需獲得來寶集團與中投董事會通過。
來寶旗下經營一全球供應鏈,並從事農產品、工業品及能源產品交易。該公司亦參與運輸、貿易融資、煤礦、大豆、榨糖、及乙醇生產等業務。來寶在全球五大洲40多國的營業據點超過100處。全球客戶家數逾4,000家,員工約4,800人。來寶集團業務廣泛。該公司在阿根廷、烏拉圭、巴西等地從事農業生產,在南美擁有自己的港口設施,同時還擁有糖廠等農業資產,此外還在一些煤礦和鐵礦中擁有權益。
美林(新加坡)有限公司(MerrillLynch(Singapore)Pte.Ltd.)為此次配股交易的獨家代理機構,摩根大通證券(亞太)有限公司(J.P.MorganSecurities(AsiaPacific)Ltd.)則擔任中投公司的財務顧問。
自成立以來,來寶一直堅持及努力實現的,就是簡單及減少繁文縟節的集團企業文化。掌握足夠及合適的信息,適時作出決定,是集團堅守的重要原則。堅守積極進取的態度及「沒東西可攔到」的樂觀精神,建立明確目標,把挑戰視為機會,亦強調工作及交付項目的交易品質,遵從道德操守,更以長遠眼光及靈活思維,與時並進。身體力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實踐集團的文化及價值,而集團的行政人員及管理人員亦會以身作則,鼓勵員工積極實踐這些信念。
來寶集團作為調控農業、工業及能源產品全球供應鏈的市場領袖,結合重要原料產品的採購、市場銷售、加工、融資、保障及運輸等服務,提高供應鏈各個環節之間的價值,使年度總收益超過200億美元,更因而獲得福布斯頂尖50強企業之一及標準普爾「全球挑戰者」的榮譽。
為了配合集團全球各地的業務發展,來寶集團現正尋找年輕能幹、積極進取、懂多國語言的人才,加入集團的全球培訓生計劃。成功獲取錄者可到香港總部參加為期六個月的培訓計劃,在完成培訓后,將輪流派駐到不同地方,進行各種業務工作。
申請者必須是工商、財務、經濟或工程學科的大學畢業生,思維靈活、積極主動、誠實可靠,具有靈敏的市場商業觸覺和良好的人際溝通技巧。
此外,申請者亦需具備積極學習的精神,喜歡出外工作,而且能說流利英語及精通普通話、法語、俄羅斯語、西班牙語或葡萄牙語其中一種語言。
徠來寶集團在世界五大洲40個國家均設有多元化業務,而且正在不斷增長,請把握在充滿活力的跨國企業接受培訓學習和工作的機會。集團會在每年1至6月期間接受全球培訓生計劃的申請。
奧德曼(RichardElman)來自英國,中學沒畢業就出來社會工作。早在1969年,他就到亞洲地區來,最初去東京,在一家美國的金屬製造公司工作,到1986年才創辦來寶集團。在這個區域居住超過30年,他見證了這個區域的變化。
對中國感到樂觀
也正是因為這樣,當記者問他為什麼對中國感到樂觀的時候,奧德曼說:“我們肯定是要樂觀的。為什麼?因為我看到他們在過去20年裡所創造的改變。那裡有十幾億希望生活得好一點的人,而要過好日子的唯一途徑,就是建立強盛穩健的經濟。”
香港人不了解中國,因為現在香港的生活已經太舒適了。但是在中國,還有很多在挨餓的人願意努力工作,而他們知道只要努力工作,生活就會改善。
奧德曼回憶自己在1969年剛開始到廣東談生意的情形,上午從香港出發,乘火車到粵港邊防,走過一座木橋后,就在火車站附近吃午餐和辦理通關手續,真正到達廣州已經是下午四點鐘。而要真正把事情辦完,他們得待上一個月的時間,因為當時到廣東去,沒有所謂的多次進入的簽證。
當時中國是個計劃經濟,他只有一個客戶,而且是個大客戶,那就是中國政府。到廣東去,總要耗上很多時間,等著與部門的負責人談。
慢慢地,中國改變了,官員們都在從與他們的會談中學習貿易。到後來,來寶開始在中國開設辦事處,到今天在中國擁有四五十個職員,而他們的客戶,已經擴大到適用原料的工廠或原料的生產商。而奧德曼本人,則越來越熟悉中國。
擁有30多年與中國人打交道的經驗,奧德曼說:“它有自己的特點。這是中國,不是美國,也不是德國。這裡的人有自己的個性,你必須了解他們。比如和你談判的那人,你也許以為他看來很懦弱,或者不願意拿主意。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這回事,那是因為他沒有決定權。西方的公司,負責人一般有較大的權力,但是在中國,這裡通常是由委員會來決定的。因此那個人必須先從你那裡盡量得到資訊,然後再去同他的一組人討論,最後才能做決定。”
奧德曼告訴記者:“我們必須了解中國,否則我們怎麼可能運作?不過不要誤解我的意思,以為我了解中國。我不了解中國,但是我了解自己不了解中國,而這個‘不了解’也是一份重要的了解。”
他進一步闡明:“以中國的數據為例,我假設他們是不正確的,作為數字是不可靠的。我一直都假設它們作為數字不可靠,因此我該怎麼看?我把它們當作一個趨勢來看,不管中國說經濟增長是6%、7%或8%,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次他們說是8%,而明年則說是9%,那意味著經濟是往上走。你要做的是懂得如何詮釋自己所聽說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