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陽光下的罪惡的結果 展開
- 1982年蓋伊·漢彌爾頓執導電影
- 英國2001年Brian Farnham導演電影
- 英國阿加莎·克里斯蒂著長篇小說
- 2015年康琳浠主演電影
- 散木偶樂隊演唱歌曲
陽光下的罪惡
1982年蓋伊·漢彌爾頓執導電影
《陽光下的罪惡》是由蓋伊·漢彌爾頓執導,彼德·烏斯蒂諾夫、簡·伯金主演的驚悚懸疑電影,於1982年3月5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根據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度假小島上一名女子突然遇害,而住在旅館的每個人都有不在場證明,名偵探波洛經過仔細分析終於查出了真兇。
阿倫娜·馬歇爾是一個美艷不可方物的女明星,她從不掩飾對其他男性的喜愛,也十分享受被男性追求的感覺,從而徹底忽略了丈夫和養女的感受。帕特里克·雷德芬是個血氣方剛的英俊小伙,雖然已經有了體弱多病的妻子克莉絲汀·雷德芬,但他依然難以抵擋阿倫娜的誘惑。位於萊瑟庫姆灣旁小島上的度假旅館“快樂羅傑”成為了展示罪惡的舞台,來這裡渡假的所有遊客,似乎都和阿倫娜有個多多少少的利益糾葛。哪裡有罪惡,哪裡就有波洛,這次也不例外,聰明的他將一切矛盾都看在眼底。阿倫娜死了,這令眾人毫不意外。儘管每個人都有作案的動機,但每個人又都有完美的不在場證明,但其實兇手很早便露出了狐狸尾巴。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彼德·烏斯蒂諾夫 | 波洛 | 配音 畢克(上譯版)、陸建藝(央視版) |
簡·伯金 | 克莉絲汀·雷德芬 | 配音 劉廣寧、扈茜茜 |
尼古拉斯·克萊 | 帕特里克·雷德芬 | 配音 喬榛、徐光宇 |
黛安娜·里格 | 阿倫娜·馬歇爾 | 簡介 歌劇院明星 |
詹姆斯·梅森 | 奧德爾·加德納 | 簡介 劇院老闆 |
羅迪·麥克道爾 | 雷克斯·布魯斯特 | 簡介 作家 |
西爾維婭·邁爾斯 | 瑪拉·加德納 | 簡介 奧戴爾妻子 |
瑪吉·史密斯 | 達芙妮·卡索爾 | 簡介 酒店老闆 |
Colin Blakely | 霍勒斯·布拉特爵士 | 簡介 富翁 |
Denis Quilley | 肯尼斯·馬歇爾 | 配音 尚華、趙述仁 |
Emily Hone | 琳達·馬歇爾 | 簡介 肯尼斯女兒 |
John Alderson | 警官 | 配音 戴學廬 |
Paul Antrim | 巡視員 | 配音 嚴崇德 |
Cyril Conway | 法醫 | 配音 蓋文源 |
Richard Vernon | 弗盧伊特先生 | 簡介 保險公司老闆 |
Barbara Hicks | 弗盧伊特的秘書 | 配音 王建新、扈茜茜 |
Robert Dorning | 看門人 | |
Dimitri Andreas | 吉諾 | 配音 施融 |
製作人 | John Brabourne、Richard B. Goodwin、Michael John Knatchbull |
原著 | 阿加莎·克里斯蒂 |
導演 | 蓋伊·漢彌爾頓 |
副導演(助理) | Derek Cracknell |
編劇 | 阿加莎·克里斯蒂、安東尼·沙弗尼、Barry Sandler |
攝影 | Christopher Challis |
剪輯 | Richard Marden |
配音導演 | 畢克 |
藝術指導 | 艾略特·斯科特 |
美術設計 | Alan Cassie |
服裝設計 | Anthony Powell |
布景師 | Peter Howitt |
角色介紹
波洛
演員彼德·烏斯蒂諾夫
偵探,解決了“尼羅河慘案”之後,他來到萊瑟庫姆灣旁的一個小島上度假,但新的一起兇案很快就發生了。於是波洛開始協助警方進行調查,在調查過程中,他搜集到了許多線索和證據,但是住在旅館的每個人都有不在場證明,這一來就把警方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外來人身上,而波洛卻覺得事有蹊蹺。
克莉絲汀·雷德芬
演員簡·伯金
帕特里克的妻子,她是一個美麗優雅的女人,對於丈夫帕特里克的風流花心早有耳聞。然而讓克莉絲汀沒想到的是,她與丈夫來到小島上度假,丈夫居然當著她的面,公然與有夫之婦阿倫娜調情。
阿倫娜·馬歇爾
演員黛安娜·里格
馬歇爾上尉的妻子,她美艷的外表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更是令許多男士為之傾倒,可是她早已名花有主了。阿倫娜是一個水性揚花的女人,到了島上之後,很快就勾搭上了年輕英俊的有婦之夫帕特里克·雷德芬。
(以上資料來源)
序列 | 曲目 | 原聲帶封面 |
01 | Main Titles | ![]() 陽光下的罪惡[英國1982年蓋伊·漢彌爾頓執導電影] |
02 | Restaurant Interior | |
03 | Daphne's Island | |
04 | Poirot on Boat | |
05 | Cocktail Party | |
06 | Arlena & Patrick | |
07 | Swimming | |
08 | Hotel Balcony | |
09 | Myra & Christine | |
10 | Gardener's Suite | |
11 | Breakfast on the Terrace | |
12 | Christine in Hotel Corridor | |
13 | Dance Sequence | |
14 | Daphne's Office | |
15 | Check Out | |
16 | Grotto | |
17 | Hotel Exterior |
彼得·烏斯蒂諾夫在片中有場戲所穿的游泳裝是他自己設計的。當波洛在檢查賓館登記的旅客名單時,其中有位客人的名字是科爾·波特,而科爾正是該片的配樂師。片中的旅客名單里,有很多名字都是20世紀30年代觀眾所熟悉的人,雖然只有一兩秒的鏡頭,但這份名單更像是製作方開的一個玩笑。
國家 | 日期 | 國家 | 日期 |
美國 | 1982年3月5日 | 荷蘭 | 1982年4月1日 |
澳大利亞 | 1982年2月12日 | 法國 | 1982年4月21日 |
芬蘭 | 1982年3月12日 | 西德 | 1982年9月30日 |
瑞典 | 1982年3月26日 | - | - |
製作公司 | 1. EMI Films Ltd. (英國) 2. GW Films (英國) 3. Mersham Productions Ltd. (英國) 4. Titan Productions |
發行公司 | 1. 環球影業(美國) 2. Columbia-EMI-Warner (英國) (1982) 3. Thorn EMI Video Australia (澳大利亞) 4. Associated Film Distributors (AFD) (美國) 5. Lumière Home Vídeo (巴西) 6.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澳大利亞) 7. Lumiere Home Video (澳大利亞) 8. EMI Film Distributors Overseas Limited 9. Associated Film Distribution (美國) (1982) 10. Greater Union Organisation (澳大利亞) (1982) |
陽光下的罪惡》基本沿襲了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一片的模式,撲朔迷離的情節讓人印象深刻。該片是 一部英國風味《濃厚的推理電影,和《尼羅河上的慘案》相似之處很多,同樣是發生在風光如畫的旅遊勝地的謀殺案,死者同樣是一位美艷動人的女郎,片中的海洋風光令人有一種度假般的閑適感。雖然該片在前半部人物關係的交代上稍嫌混亂,但片尾的案情解釋仍相當精彩。該片雖然算不上阿加莎·克里斯蒂最經典的作品,但確實是值得慢慢體味的,影片去除了小說中的第一部分,改編了結尾,去掉了一些人物,使整個情節更加緊湊,探案小說的氣氛變得更加濃重,可以說該片高於原著小說(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