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坑村

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海澄鎮下轄村

羅坑村是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海澄鎮的下轄村,位於海澄鎮西部,東與溪北村相鄰,南與下埭村相望,西與和平村為界,北與溪北村連接。

地理位置


羅坑村的面積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986畝,戶數1346戶,人口5309人,其中黨員135人,設有9個村民小組。

歷史沿革


蘇其清老人講解“旌表碑”的來歷
蘇其清老人講解“旌表碑”的來歷
在龍海市海澄鎮羅坑村廣林社蘇氏宗祠內,就聳立著這樣一塊聖旨石碑——“旌表義民蘇寧之門”。
廣林社蘇氏宗祠是一間標準的三進宮廷式建築,雖然經過歲月和戰亂的洗禮,如今殘磚片瓦、雜草叢生,但年代久遠的石條、清晰的地基,仍然可以讓人感受到曾經的繁華。“旌表碑”矗立在第二進中堂的地磚上,至今保存完好。它,花崗岩材質,高約250厘米,寬約80厘米。
由於年代久遠,當年記載“旌表碑”的一些文稿早已遺失,傳到現在出現了兩個版本。
據祖輩相傳,蘇寧生於龍海市東泗鄉太江村,因蘇寧是偏房所生,在家族裡曾一度被人看不起,後來他立志經商,積累了一些財富。1455年,他受當地官府委託,從月港經水路運送一批皇糧進京,在途經興化(今莆田)一帶,他看到當地發生旱災饑民遍地,於心不忍,私下決定把運送的皇糧分一半賑濟災民。沒想到,他的善舉被奸臣誣陷“私吞皇糧”,明代宗下旨要將他問斬。消息傳回村裡,為救蘇寧,族人派人連夜趕往興化,請求當地百姓救蘇寧一命。當地百姓感恩蘇寧義舉,自費趕赴京城請願。明代宗獲悉詳情后,赦免了蘇寧的死罪。兩年後明英宗繼位,恩賜蘇寧壽官石碑,題為“旌表義民蘇寧之門”。
蘇建明保存的有關“旌表碑”手稿
蘇建明保存的有關“旌表碑”手稿
村中有一本記錄祖輩大事的手稿,裡面並沒有提到蘇寧興化賑災的事,反而提到蘇寧作為一名鄉紳,受朝廷委託到河南一帶賑災的情況,事後朝廷為表彰他,將他封為壽官並御賜“旌表碑”,壽官是一種虛銜,但只有德高望重、年長者才能授封。
雖然兩個版本所記述的地點不同,這有待相關專家的進一步考證,但蘇寧賑災義舉是事實,我們也應該將這種美德傳承下去。
石碑的主人救過人,石碑本身也救過人。明末清初,鄭成功在閩南一帶沿海和清軍作戰,其部將登陸海澄,出於對清軍的仇視,這些部將嚴厲打擊清朝官吏,在經過廣林社時,他們誤以為蘇氏一族隸屬清朝,便一把火要燒掉蘇氏宗祠。由於蘇姓族人救火及時,大火只燒了天井和中堂,祖堂幸得保存。鄭成功的部將得知情況后,更認為這些“清朝刁民”在反抗,盛怒之下,他們揚言要殺死廣林社百姓。危在旦夕間,村中長者想起了“旌表碑”,讓8個年輕人連夜趕到太江村,將“旌表碑”抬至宗祠。第二天,鄭成功的這些部將帶兵殺氣騰騰趕來,待走進宗祠后,他們大吃一驚,連忙跪對石碑,恭恭敬敬地叩了三個響頭,而後撤走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