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龍級潛艇

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役的潛艇類型

徠蒼龍級潛艇(日語:そうりゅうがたせんすいかん,英語:Sōuryū-class submarine)或以建造項目“平成16年度潛艇計劃”簡稱為16SS,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役最新銳的潛艇類型。

“翔龍”號由日本川崎重工旗下的神戶工廠自2015年1月開始建造,長84米、寬9.1米、高10.3米,標準排水量為2950噸,具有斯特林閉循環推進系統(AIP系統)以及相關附屬輪機設施。“翔龍”號的船體使用“高張力鋼”的強力材料製成,擁有兩組柴油動力輪機和4組斯特林閉循環推進輪機,潛航性能有大幅提升。此外,該潛艇還搭載有高性能的聲吶裝置,具有強大的搜索和隱身性能。

本級艇可以視為其前級親潮級潛艇的放大改良版,採用了斯特林AIP閉循環推進系統,滿載排水量達到了3300噸。主武裝為六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反艦/反潛魚雷和反艦導彈。

本級艇是日本海自第一種採用AIP動力的潛艇,亦為現役海自乃至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常規動力攻擊潛艇。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二戰時期,日本“瘋狂”造艇,共造了190艘潛艇,最終戰沉了135艘,剩下的55艘戰敗投降。但是潛艇製造、使用經驗和教訓卻得以積累下來了,依靠著美國援助和自身基礎,日本二戰後的造船、特種鋼材、流體動力學、聲吶技術、電子和火控技術都走在世界前列。
1955年8月,租借美國並改名為SS-501“黑潮”號的潛艇為日本獨立設計建造戰後現代潛艇奠定了基礎。之後1955年至1960年6月建成服役了SS-511“親潮”號,1962年,完成兩艘早潮級SS-521“早潮”號和SS-522“若潮”號,1963年小幅修改後的夏潮級潛艇SS-523“夏潮”號和SS-524“冬潮”號服役。1965年3月,首型大型遠洋SS-561“大潮”號服役,之後經過改進建造了四艘朝潮級潛艇。
1960年代,美國率先展開一波潛艇構型的革新風潮,率先研製並使用了水滴型艇型和艇艏球型聲吶。同時間,日本防衛廳技研本部便著手研究水滴構型。1971至1978年,建造了七艘擁有水滴型艇體、艇艏大型整合聲吶技術的渦潮級潛艇,1973年日本海自對渦潮級進行了改進設計,並於1975年決定建造二戰後第二代水滴型潛艇汐潮級,成功建造后使日本常規潛艇的技戰術性能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1976年至1986年期間,日本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共建造了10艘汐潮級潛艇,很快取代渦潮級成為日本海自潛艇部隊的主力。與此同時,在建造汐潮級的計劃執行到一半時,沿襲日本海自裝備的發展特點,更先進的新型潛艇又在醞釀之中。1986年,日本正式決定建造戰後第三代水滴型春潮級潛艇,1987年至1997年共建造了7艘。1993年,在春潮級還在建造時,日本展開“平成五年潛艇建造計劃”(05SS),研發春潮級柴電攻擊潛艇的後續艦,成為親潮級,日本海自總共建造11艘親潮級,從1998年至2008年以每年一艘的速度成軍。

計劃命名

親潮級潛艇SS-590親潮號
親潮級潛艇SS-590親潮號
日本海自繼親潮級之後,緊接著推出了 浮航排水量2900噸的新一代潛艇設計,稱為“平成16年度潛艇計劃”,簡稱16SS或2900噸型。16SS基本上以親潮級的設計為基礎,並實施較大的改良。16SS首艦由三菱重工神戶廠承造,生產作業緊接在親潮級之後,廠方編號8116,2005年3月31日開工,2007年12月5日下水,於2009年3月30日成軍服役,進入以廣島吳市為母港的第一潛水隊群服役,總共耗資600億日幣。一反日本海自幾十年來為潛艇命名的天文地理名“潮部”規則,舷號SS-501的16SS首艦以蒼龍,成為日本海自成立以來,第一艘採用舊日本帝國時代“漢字成語部”(祥瑞動物名)命名的艦艇。

預算建造

16-SS
16-SS
蒼龍級首艇蒼龍號下水儀式
蒼龍級首艇蒼龍號下水儀式
如同之前的海自潛艇建造一樣,海自逐年訂購蒼龍級,由三菱重工神戶廠與川崎重工神戶廠輪流承造。前五艘蒼龍級(SS-501~505,2004至2008預算年度編列)的每艘平均造價為558億日元(6.12億美元) ,以平成20年度(2008年)編列的SS-505為例,預算為510億日元;2009年沒有訂購,平成22年度(2010年)則訂購第六艘(SS-506),預算為528億日元,預定在2015年完成;在平成23年度(2011年),防衛省編列第七艘蒼龍級(SS-507)的預算,額度為546億日元(概算階段為557億日元) ;在平成24年度(2012年),防衛省編列第八艘蒼龍級(SS-508)的預算,額度為565億日元。在平成25年度(2013年),第9艘蒼龍級的預算獲得編列,價值536億日元。
從海自創立以來首艘國產潛艇親潮號(S-511)開始,三菱與川崎重工便相當規律地輪流為日本海自建造潛艇;2009年新上任的日本民主黨政府為了節約成本,打破長久以來“兩廠均分”的傳統,讓第六艘蒼龍級採用競標方式決定生產廠商,不過之後並未實行,仍然由川崎重工建造。

技術特點


動力系統

SS-502雲龍號
SS-502雲龍號
蒼龍級沿用與親潮級類似的葉卷型艦型以及單/雙殼複合構造,但全長增加至84m,舷寬也略增為9.1m,潛航排水量從3500噸增加至4200噸左右,成為全世界排水量最大的柴電潛艇,而增長的艦體主要是為了容納四具瑞典研發的斯特林閉循環推進系統以及相關附屬輪機設施。為了強化新一代潛艇的水下持續潛航能力,日本海自從1986年便展開AIP的基礎研究;於1991年度向瑞典Kockums廠購買兩具斯特林MK.2主機進行陸上研究,在1997年至1999年度以裝載於潛艇為目標進行陸上測試,2000年12月正式於最後一艘春潮級潛艇朝潮號(SS-589)上安裝四具瑞典授權日本生產的斯特林MK.2發動機,展開實際的艦載測試。
徠春潮級潛艇潮潮號
徠春潮級潛艇潮潮號
2005年7月11日,日本川崎重工正式與Kockums簽約,由Kockums轉移斯特林MK.3發動機的技術並授權KHI生產,作為蒼龍級使用的AIP主機,單一斯特林MK.3主機的輸出功率約75kW ,整套AIP系統重約200噸。雖然蒼龍級的艦長比親潮級增加2m,但作為容納AIP系統,這樣的增長幅度顯然不夠:以加裝斯特林推進船段的春潮級潛艇潮潮號(SS-589)為例,追加的船段長度高達10m。因此,蒼龍級實際上等於犧牲內部人員起居/操作空間來換取裝置AIP,不僅生活艙區減小,指揮控制室的容積也只有親潮級的3/4。蒼龍級限制尺寸成長,是為了將浮航排水量控制在3000噸以內。
除了AIP外,蒼龍級的動力系統兩具輸出功率共3900馬力的柴油機、鉛酸蓄電池、一具水下航行用的電動機等,帶動單軸七葉片高曲度螺旋槳,最大浮航速度為13節,潛航速度20節。日本海自原本打算從第五艘蒼龍級開始,以更先進的鋰電池(Li-ion)取代鉛酸蓄電池,進一步提高持續潛航時間與速度,估計能將蒼龍級的潛航作業時間增加45% ;然而,由於預算刪減,直到平成23年度編列預算的SS-507都還是得繼續採用鉛酸蓄電池。

尾翼系統

蒼龍級潛艇CG
蒼龍級潛艇CG
蒼龍級在外觀上與親潮級的最大不同,就是換裝X型尾翼;在1996至1999年,日本防衛廳技 術研究本部完成了潛艇用X尾舵的研究,這種設計能讓舵面在不超過艦體中段輪廓的前提下獲得最大的翼面積,不僅能使有效舵面積增加而改善運動性,而且在坐底與靠泊時不易造成損壞,比十字舵適合在淺海環境操作。此外,傳統十字形尾翼由於是兩兩分別分攤水平與垂直方向控制,萬一某個軸向的舵面完全失效,就只剩下另一個軸向的控制能力;但是X尾翼的四個舵面都同時參與水平與垂直控制,所以對部分翼面失效的容忍能力較高,任兩個舵面失效都仍保有完整的方向操控能力。X尾翼的動作較為複雜,需要藉助計算機來控制,是這種技術最大的難關。
蒼龍級艇尾
蒼龍級艇尾
蒼龍級相較於親潮級的另一外觀識別點就是帆罩外型;為了減低流體阻力,蒼龍級的帆罩前端設置了一個彎角造型,帆罩頂端也設有弧狀造型。與親潮級相同,蒼龍級的艦殼外部也敷設了消音瓦來減少敵方主動聲納回波並阻絕艦內噪音振動向外輻射,各艙室與輪機裝備也都安裝在彈性基座上以減低噪音震動。蒼龍級的隔音瓦採用螺栓固定而非黏貼,可以避免出海值勤期間因黏著劑失效導致隔音瓦脫落,而且隔音瓦與艦體之間的縫隙還會滲入海水,形成一個額外的吸音層;不過,採用螺栓固定會額外增加螺栓本身的重量,而且暴露在隔音瓦表面的螺栓頭難免多少會產生一些紊流。

船電武裝

蒼龍級控制室內的潛望鏡
蒼龍級控制室內的潛望鏡
蒼龍級採用比親潮級更新一代的ZYQ-51 潛艇戰鬥系統,技術上類似日本為水面艦新開發的ATECS,全面以COTS商規科技取代軍用科技;隨後蒼龍級的ZYQ-51又升級為ZYQ-51C,能與海自現有的ZYQ-31指揮管制支援系統結合,使蒼龍級兼容於海自與美國海軍的戰術網路。蒼龍級採用ZQQ-7聲納系統,改良自親潮級的ZYQ-6,全系統包括艦首下方的主/被動陣列聲納、艦首上方逆探測聲納、兩側大型低頻被動陣列聲納以及拖曳陣列聲納等;ZQQ-7比ZQQ-6進一步強化低頻長距離操作能力,也改善處理淺水海域背景雜訊的能力,進入服役后也逐步升級為ZQQ-7B。
蒼龍級的魚雷室
蒼龍級的魚雷室
除了聲納系統之外,艦上還裝有英國授權日本生產的CM010非貫穿式光電潛望鏡 桅杆(也被皇家海軍機敏級核潛艇採用)以及一具傳統的光學潛望鏡,此外還有海自海幕資料傳輸系統的指揮終端機(Command and Control Terminal,C2T)、MOF海上指揮管制系統以及新的USM反艦導彈射控系統,意味著蒼龍級具有發射反艦導彈在遠距離攻擊水面艦艇的能力。由於自動化程度提高,蒼龍級的人員編製從親潮級的70名降至65名。蒼龍級的七號艦(SS-507)開始配備X波段衛星通信系統,而在平成24年度(2012年)編列預算的八號艦(SS-508)配備了性能提升后的魚雷對抗系統。蒼龍級的魚雷管配置與親潮級相同,均為六具533mm HU-605型,使用武裝包括89式533mm反潛魚雷、AGM-84反艦導彈與水雷等。

性能數據


技術數據
浮航排水量≈浮航2950噸
潛航排水量≈潛航3300噸 
全長≈84米
全寬≈9.1米
型深≈10.3米
動力
2×柴油機/3900
1×推進用電動機/8000
4×斯特林MK.2封閉循環發動機(AIP)/400
單軸/七葉片螺旋槳
航速
浮航13節
潛航20節
乘員65 人
潛航深度≈500米
船電武裝
主要武裝
6×HU-605 533mm魚雷發射管
(管內裝填六枚,艦內可攜帶24枚,使用美製MK-37或日本89式魚雷、魚叉反艦導彈與水雷等)
聲納ZQQ-7整合式聲納系統(含拖曳陣列聲納)
——艦首主/被動聲納
——側面被動陣列聲納
作戰系統ZYQ-51潛艇戰鬥系統

本級各艦


艦名編號番號動工下水服役製造商
蒼龍號8116SS - 5012005年3月31日2007年12月5日2009年3月30日三菱重工
雲龍號8117SS - 5022006年3月31日2008年10月15日2010年3月25日川崎造船
白龍號8118SS - 5032007年2月6日2009年10月16日2011年3月14日三菱重工
劍龍號8119SS - 5042008年3月31日2010年11月15日2012年3月16日川崎造船
瑞龍號8120SS - 5052009年3月16日2011年10月20日2013年3月9日三菱重工
黑龍號8121SS - 5062011年1月21日2013年10月31日2015年3月9日川崎造船
仁龍號8122SS - 5072012年3月2014年10月8日2016年3月7日三菱重工
赤龍號8123SS - 5082013年3月15日2015年11月2日2017年3月13日 川崎造船
青龍號8124SS - 5092014年3月2016年10月12日2018年3月12日 三菱重工
翔龍號8125SS - 5102015年3月2017年11月6日2019年3月18日 川崎造船 
凰龍號8126SS - 5112015年11月2018年10月4日 2020年3月5日 三菱重工

服役動態


2011年底,日本鬆綁長久以來的“武器出口 三原則”之後,澳大利亞立刻對蒼龍級潛艇表示了高度的興趣,隨即展開各項洽商與考察作業。澳大利亞綿長的海岸線需要最頂尖規格、排水量四千噸級的遠洋型柴電潛艇,全世界只有蒼龍級是符合這些特徵的現成設計(幾種常見歐洲柴電潛艇都屬於2000噸級以內的中型潛艇)。

總體評價


近2017年11月,本蒼龍級潛艇第十號艇“翔龍”號在神戶正式下水,日本的潛艇陣容由此增加到19艘。日本海上自衛隊正在加速新建潛艇裝備的更新換代,並積極推進武器出口和民間軍事裝備技術的研究發展。分析人士指出,隨著裝備更新換代,日本海上自衛隊實戰能力將大幅增強,應警惕其軍事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