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嗣鎮

重慶市江津區轄鎮

賈嗣鎮,隸屬於重慶市江津區,地處江津區東部。東鄰杜市鎮、夏壩鎮,南連西湖鎮、支坪街道,西南接綦江區永新鎮,北靠珞璜鎮,距江津區人民政府駐地74千米,區域總面積80.9平方千米。

清宣統二年(1910年),賈嗣鎮境域屬三才鎮;1989年8月,由賈嗣鄉改為賈嗣鎮。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賈嗣鎮常住人口為20335人。截至2020年6月,賈嗣鎮下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賈嗣橋社區東北街。

2018年,賈嗣鎮有工業企業3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歷史沿革


清宣統二年(1910年),賈嗣鎮境域屬三才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賈嗣鄉。
1958年9月,賈嗣鄉改為賈嗣公社。
1984年3月,由賈嗣公社改為賈嗣鄉。
1989年8月,由賈嗣鄉改為賈嗣鎮。
1994年1月,五岔鄉、崇興鄉、龍山鄉併入賈嗣鎮。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賈嗣鎮境內地形大部為淺丘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300—750米;境內最高點位於龍登山,海拔864.2米;最低點海拔190.4米。

氣候

賈嗣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4℃,1月平均氣溫8.0℃,極端最低氣溫-2.3℃(1975年12月15日);7月平均氣溫28.0℃,極端最高氣溫44.3℃(2006年8月15日);平均氣溫年較差29.0℃;生長期年平均224天,無霜期年平均346天,最長365天,最短30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141小時,年總輻射86.5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最大降水量1802毫米(1991年),最少降水量583毫米(1962年)。

水文

賈嗣鎮境內河道屬綦河流域;綦河自東向西入境,境內河道長8千米,年均徑流量97.9立方米/秒;其它支流主要有擔水溪、燕五溪、奔溪河等。

自然災害

賈嗣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冰雹、風災等。

自然資源


賈嗣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鐵、煤、石灰石、黏土礦等。2011年,賈嗣鎮有耕地面積2.2萬畝,人均0.6畝;林地面積4.1萬畝。賈嗣鎮有動植物資源500餘種。全鎮有動植物資源500餘種,鐵礦、煤礦、天然氣、石灰石、礦泉水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旅遊資源獨具特色,風光旖旎的長江支流綦河蜿蜒全境12.4公里,綠水潺潺的但水溪、燕五溪悠長清秀,傳說遍山衍生的龍登山高達864.2米,綿延起伏的二賢山、老君山、石牛崗等山嶺林木繁茂,龍登寺、尚書墓、紅光村牌坊、龍登山摩崖造像、塗家扁墓群等人文景觀錯落有致的點綴在青山碧水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賈嗣鎮下轄長崗、長風、新民、新勝、華豐、新光、蓋石、松柏、新風、長連、水利、道德、革新、大林、梨坪、鴨池、臨江、石牛、新立、桐崗、沙嵐、前進、戰旗、愛國、新野、八龍、紅勝、紅光、馬嶺、紅專、紅陽、紅岩、團地、裕農、河嘴35個行政村和賈嗣橋、人民、文化、嗣橋街、人民街、五岔街6個社區。
1998年10月,將臨江、鴨池、梨坪村劃歸夏壩鎮。
2001年4月,將大林、革新、新立村劃歸夏壩鎮。
2011年末,賈嗣鎮下轄賈嗣橋1個社區,民福、崇興、五福、龍山、紅專、玉皇6個行政村;下設5個居民小組、29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賈嗣鎮下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賈嗣橋社區東北街。
賈嗣橋社區五福村民福村崇興村玉皇村紅專村龍山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賈嗣鎮總人口3703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393人,城鎮化率11.8%;總人口中,男性19494人,佔52.6%;女性17542人,佔47.3%;18歲以下6179人,佔16.7%;18—35歲6560人,佔17.7%;35—60歲16845人,佔45.4%;60歲以上7452人,佔20.1%;以漢族為主,達37034人,佔99.9%;有仡佬、彝2個少數民族,共2人,佔0.1%。2011年,賈嗣鎮人口出生率7.0‰,人口死亡率7.8‰,人口自然增長率0.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40.9人。
2017年末,賈嗣鎮常住人口為27685人。
截至2018年末,賈嗣鎮戶籍人口為34101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賈嗣鎮常住人口為2033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賈嗣鎮財政總收入167萬元,比2010年減少25.8%。2011年,賈嗣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545元。
2018年,賈嗣鎮有工業企業3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農業

賈嗣鎮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賈嗣鎮農業總產值為3.0億元,農業增加值2.0萬元。賈嗣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賈嗣鎮生產糧食2.1萬噸,人均554.9千克,其中小麥333噸,玉米3018噸,水稻10561噸;蔬菜總產量2.6萬噸,水果產量6624噸,其中柑橘5007噸。賈嗣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賈嗣鎮生豬飼養量3.7萬頭,年末存欄2.6萬頭。2011年,賈嗣鎮生產肉類3378噸;畜牧業總產值1.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0%。2011年,賈嗣鎮水果種植面積0.4萬畝,產量6624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梨、桃、葡萄等。賈嗣鎮漁業以養殖鰱魚、鯽魚、草魚為主,2011年,賈嗣鎮水產品總產量859噸,漁業總產值13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3%。

工業

賈嗣鎮工業以食品加工、服裝生產為主。2011年,賈嗣鎮工業總產值為7957萬元,比2010年增長19.9%,工業增加值1322萬元,占生產總值的4.7%。2011年,賈嗣鎮有工業企業11家,職工800人,營業收入7827萬元,利潤總額420萬元。

商貿

2011年末,賈嗣鎮有商業網點127個,職工202人。2011年,賈嗣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4億元,比2010年增長20.9%;有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3000萬元。

金融

2011年末,賈嗣鎮有3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4.5億元,比2010年增長20.%;人均儲蓄12150元;各項貸款餘額319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9.7%。
改革開放以來,賈嗣鎮經濟持續增長,截止2004年底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67億元,糧食總產量2.1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211元,一、二、三產業分別佔47.1%、11.12%和41.78%。
農業是賈嗣鎮的主導產業,豐富的農業資源使賈嗣鎮在農業發展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以小家禽、生豬為主的養殖業興旺發達,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公司+業主+農戶+基地”的生產模式帶動四大特色品牌蠶桑、榨菜、柑橘、香料迅猛發展,形成優質桑園10000畝、榨菜7000畝、香料5000畝、晚熟柑橘5000畝,新興香料因重慶市副市長陳光國在視察鐘山香料場時盛讚:“賈嗣香料大有可為”而蜚聲巴渝。
工業以農產品加工、建材業等為主,主要企業有重慶益民蔬菜開發有限公司、重慶鼎力絲綢有限公司、江津市蒼山香料種植場、賈嗣鎮五岔建材廠、江津市賈嗣建築有限責任公司、賈嗣塑料廠等。城鎮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建成區總面積進1平方公里,城鎮人口8000多人。
當前,賈嗣鎮面臨列為江津市“中心城鎮”的歷史機遇和與重慶二環路介面的契機,鎮黨委、政府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推進”三化一興”戰略,大力調整經濟結構,不斷完善投資環境,強化基礎設施條件,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第二產業比重,全面發展以商貿、旅遊、運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強化綦河經濟帶,積極發展小城鎮經濟,推進城鄉經濟一體化,努力把賈嗣打造成江津“一心兩極六個點”中的一個亮點。

文化


地名由來

明初,賈四捐資修石拱橋一座,眾議以彰其德名賈嗣橋,賈嗣鎮以該橋而得名。

交通


賈嗣鎮有渝黔鐵路過境,設有民福寺站。2011年末,賈嗣鎮有仁平、賈百縣鄉(鎮)級公路8條,總長35千米;境內設有賈嗣碼頭、金銀峽碼頭、崩溪嘴碼頭。2011年,賈嗣鎮客運量12萬人次,貨運量63萬噸。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賈嗣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270人,專任教師7人;小學1所,在校生2756人,專任教師14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346人,專任教師11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賈嗣鎮教育經費達1422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400萬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賈嗣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18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80人,經營管理人才70人,技能人才50人,農村實用人才38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賈嗣鎮有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6個,有各類圖書室7個,藏書2.2萬餘冊。2011年末,賈嗣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85.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1%。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賈嗣鎮有衛生院1所,鄉村衛生室、醫療站所13個;床位40張,固定資產總值15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5名。2011年,賈嗣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8萬人次,住院手術210台次,出院病人1.1萬人次。賈嗣鎮重點醫院有賈嗣中心衛生院。2011年,賈嗣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56/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6%,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5萬人,參合率95%;孕產婦死亡率1/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賈嗣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321戶,人數502人,支出121.4萬元,比2010年減少2.3%,月人均225元,比2010年增長21.6%;醫療救助1.6萬人次,救助金額6.9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61人次,共支出7.4萬元,比2010年增長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05戶,人數1295人,支出146.1萬元,比2010年增長18.2%,年人均1345元,比2010年增長32.7%;農村醫療救助40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61人次,共支出73940萬元,比2010年增長6%;農村臨時救濟120人次,支出47550萬元,比2010年增長0.1%;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0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26.4萬元,比2010年增長12%;有敬老院1家,五保家園1個,床位8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70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0萬人,參保率92%。

基礎設施

賈嗣,綦河下游重要的水陸碼頭,自古就是商賈雲集,物資集散之地,具有較強的輻射影響力和帶動江津東部山區經濟全面增長的能力。轄區內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有水廠、五福水電站、110KV變電站、日供氣1500立方米的氣站、4個郵政所、電話交換機容量3000門的電信支局;交通便捷,公路通車里程69.3公里,“兩路一河”即渝黔鐵路、仁屏公路、綦河穿境而過;金融、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服務事業欣欣向榮。特別是鎮中學參加重高考試連續四年名列江津市同類學校四連冠.

旅遊


賈嗣鎮境內有龍登寺、尚書墓、紅光村牌坊、龍登山摩崖造像、塗家扁墓群等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