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都暴動
寧都暴動
1931年12月14日,駐寧都縣城的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17000餘人,在該部中共地下特支和共產黨員趙博生及進步軍官董振堂、季振同、黃中嶽等領導下,舉行起義,加入紅軍,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史稱“寧都暴動”"寧都起義"
目錄
1931年1月,蔣介石發動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剛收編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即被蔣從河南調往江西反共前線“剿共”。該部第二十七師八十一旅在永豐同紅軍一交手就被殲滅大部,對二十六路軍震動很大。
在第三次“圍剿”中,蔣介石調第二十六路軍進駐寧都一帶,國民黨軍第三次“圍剿”失敗,其他各路軍都撤出了蘇區,而第二十六路軍仍被蔣介石留在寧都一帶駐守。第二十六路軍對孤軍駐守寧都十分不滿,加上紅軍的政治瓦解,軍心日漸不穩。適孫連仲本人患牙疾,乃請假赴南京就醫,27師師長高樹勛亦私自離隊赴廬山,部隊交由參謀長,地下黨員趙博生指揮。
1931年12月14日,在趙博生、第七十三旅旅長董振堂、第七十四旅旅長季振同的率領下,發動了寧都暴動,口號是:“打倒喝兵血的大軍閥孫連仲、高樹勛!” 。26路軍1萬7千餘人起義參加紅軍,整編為十三、十四、十五共三個軍,組建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季振同任第五軍團總指揮,董振堂任副總指揮,肖勁光任軍團政委,劉伯堅任政治部主任,十三軍軍長由董振堂兼任,政委何長工;十四軍軍長趙博生,政委黃火青;十五軍軍長黃仲岳,政委左權。紅五軍團成立后,隨即 開往中央革命根據地。
1935年11月,紅五軍團與紅三十三軍合編 為紅五軍,歸屬紅四方面軍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