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迦納的結果 展開

迦納

西部非洲古代帝國

迦納帝國,或稱迦納王國,非洲一個古代黑人王國,中心大約在尼日河中上游地區。其前身為西元300年前後建立的古迦納王國,在塞內加爾河至尼日河上游之間。約720年,西蘇丹索寧克建立迦納帝國。到1076年,穆拉比特王國攻陷迦納的首都昆比,逼迫當地人民改信伊斯蘭教。此後迦納帝國開始衰微,於1240年被馬里帝國吞併。

歷史


非洲西部古國。西蘇丹索寧克人建立。公元七世紀時,傳說已歷經二十個王朝。首都迦納城。八世紀末,版圖包括西非尼日河上游和塞內加爾河流域。盛產黃金。因西非對北非的貿易興盛而繁榮。阿拉伯商人運來鹽、織物、雜貨、貝殼(迦納用作貨幣),換去黃金、奴隸、象牙。商道附近興起瓦格拉、迭內、廷巴克圖和加奧等城市。
根據口頭傳說,早期的迦納國王是來自北方撒哈拉地區的游牧民族的首領。主要居民是曼丁戈族的索寧克人。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9世紀30年代阿拉伯地理學家阿爾·法扎里的著作。阿爾·法扎里稱之為“黃金之國”。11世紀的阿拉伯作家阿爾·巴克希的記載較為具體。他寫道:迦納首都由兩城組成。一城由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居住,內有12座清真寺。城內有專職的伊斯蘭教長、法學家和學者等。他們不從事農業生產。另一城有國王居住,其中有一系列園頂房屋,周圍有城牆,城外有叢林,外人不得擅入。兩城之間相距約10公里,其間民房連綿不斷。迦納王國的軍隊約有20萬人,其中有4萬名弓箭手,還有一些騎兵。
西元7世紀后,伊斯蘭教的勢力擴張至北非,而迦納一直獨立於伊斯蘭世界之外,並進入了版圖最為遼闊的時期。西元11世紀,摩洛哥地區伊斯蘭化的穆拉比特王朝興起,於1062年侵略迦納,被擊退;不過到了1076年,穆拉比特王國終於攻陷迦納的首都昆比(昆比是否為迦納帝國首都尚有爭議),逼迫當地人民改信伊斯蘭教。不久恢復獨立。此後,分裂為若干小國,國勢日衰。
1204年,馬里王國代之而興。“迦納”一詞原為該國統治者的稱號,後傳為國名。一般認為興起時間在公元3-4世紀,全盛時期約在8-11世紀,
1240年為馬里帝國所吞併。統治地域大體在尼日河北岸和塞內加爾河上游。相當於今馬利共和國、塞內加爾共和國及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一帶。西元300年前後,古迦納王國在塞內加爾河至尼日河上游之間建立。

民族


薩赫勒地帶撒哈拉沙漠南緣地帶,西起塞內加爾河口東到查德湖地區)向南遠至森林地帶的廣大區域,分佈著一支名為曼德族系的人群。索寧凱人曼德族系分佈於薩赫勒地帶的族體中的一支,他們是古迦納王國的主體人群。

地理


疆域

迦納的疆域長期局限於塞內加爾河和尼日河上游的河間地區。關於迦納的早期發展,據《探索者史》記載,在8世紀末葉之前,曾有44位柏柏爾人君主接連不斷地統治這個國家,其中公元622前在位的有22位,之後在位的有22位。
公元8世紀末,一個名叫卡亞—馬加·西塞的索寧凱人奪取了國家權力,從此開始了西塞王朝的統治。9-11世紀是迦納繁榮強盛的時代,其領土北起撒哈拉沙漠南緣,南到尼日河和塞內加爾河上游的黃金產地,西與塞內加爾河中、下游地區的台克魯爾、錫拉兩王國接壤,向東伸展到廷巴克圖附近。

藩邦

迦納在其鼎盛時期是一個擁有眾多藩邦的帝國。阿拉伯地理學家雅古比於827年寫道:“迦納國王是一個偉大的國王。在他的土地上有的是金礦,而且在他的管轄下有許許多多個王國。”主要的藩邦有南方的台克魯爾、索索、馬勒爾等,東邊尼日河中央三角洲上的一些王國,北邊的瓦拉塔、奧達戈斯特等。
奧達戈斯特是迦納諸藩邦中最富庶的一個。它是公元6世紀時柏柏爾人在一片綠洲上建起來的一個商埠,位於從北非的西吉爾馬薩南下越過撒哈拉沙漠的商道的南方終點,是柏柏爾人的一個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在今天的台格道斯特發掘出來的一些房屋的廢墟,表明那些房屋當年是被用作貨棧的。當時奧達戈斯特擁有10萬名沙漠行商和單峰駱駝,並迫使迦納以外的黑人群體繳納貢賦。從10世紀末起,迦納攻佔了奧達戈斯特,在這裡設了一名黑人總督。

經濟


迦納帝國統治著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地區。因為一度壟斷了西非的黃金交易(後來被馬里帝國取代),日常生活又幾乎都與黃金有關,迦納帝國又被稱為黃金國度。帝國以商業為基礎,將其權力範圍向外擴展,向北控制食鹽進口,向南控制黃金買賣。帝國歲入的大部分都來自對這些和其他一些商品買賣的徵稅。
迦納國王以生產黃金著稱。國家規定一盎司以上的金塊歸國王所有,但金砂可以自由買賣。金價有國王控制。國王政府還控制著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貿易。這種貿易主要以撒哈拉沙漠的鹽和地中海地區的銅、乾果、貝殼等商品換取西非的黃金和奴隸,貿易稅收成為王國的重要收入。據阿爾·巴克希記載:迦納國王對入境的每一頭驢所馱的鹽,徵收1金第納爾的稅,出境稅加倍。黃金生產和撒哈拉貿易促進了迦納王國的繁榮。到迦納訪問過的人都盛讚起宮廷中服飾之華麗,不僅國王及大臣的衣服上帶有貴重的金飾,就連衛士手中的盾牌、寶劍也鑲有黃金。
黃金產自南方的加蘭、班布克和布雷等產金區。國王對金礦的開採實行某種形式的壟斷,從這個國家的礦山裡挖出的天然金塊,全部歸國王所有,只有金砂留給採金的平民。據說國王擁有一塊重達15公斤的天然金塊,它被嵌在國王的寶座上。金砂產出后,經萬加臘商人流入薩赫勒地帶的商埠。萬加臘人由於經常往返於黃金產地與昆比等商埠之間,與阿拉伯和柏柏爾商人之間聯繫密切,所以較多地接受了伊斯蘭教。
迦納的黃金可能在8世紀時就已大量輸出到馬格裡布。馬格裡布商人深入到迦納的黃金產地,與當地人開展“啞交易”:馬格裡布商人們從西吉爾馬薩出發,前往蘇丹邊緣地帶一個叫作迦納的城市。經歷了聞所未聞的困難后,馬格裡布人終於來到和金砂之國分界的地方,於是他們敲響隨身攜帶的大鼓,凡當地人民所住之處,都能聽到鼓聲。商人們確定那些人已經聽到鼓聲,於是就擺開各人所帶的貨物,各種商品分門別類陳列。然後他們離開這個地點大約一天路程的地方,這時候蘇丹人帶了黃金來到這裡,在每一類貨物旁邊放上一定數量的黃金,然後離去。接著,商人們就來收起放在自己貨物旁邊的黃金,將貨物留下,最後商人們擊鼓離去。

風俗


西塞氏族的圖騰祖先是蛇神瓦加杜—比達,據說它在國王即位那天爬出洞穴享受祭品。只有國王和王儲有權穿裁剪和縫製的衣服,其餘的人則身上裹著一塊四角的棉布,富裕的人則裹一塊綢子或錦緞。國王穿戴得像婦女一樣,帶著項圈和手鐲。
國王被視為具有神性的人,他是作為一個族長來統治國家的。他的宮殿里居住著一個大家族,有他的近親、奴僕和顯貴。他是索寧凱人諸部落的大酋長,又是軍事首領,還是宗教首領,支配著王城附近的聖林(王陵)的祭司們。他被認為是索寧凱人諸部落的保護神的子孫。
國王坐在一個圓錐形茅屋宮殿里接見自己的人民,傾聽他們的訴訟,為他們主持公道。宮殿周圍繞著一圈像圍牆一樣的籬笆,院子里拴著一些披金制馬衣的馬匹。國王“把他的馬匹拴在沉重的黃金樁上”,以炫耀其擁有的財富和權力。國王的身後,站著10個手執盾牌和鑲金寶劍的侍從,他的右邊是在其宮廷中作為人質的藩邦國王們的兒子。他們都穿著華麗,頭髮中間編入黃金。王城的總督和宮廷中的諸大臣坐在國王前面的地上。宮門由良種狗守護著,它們從不離開王座所在的地方。這些狗都戴著金制項圈,項圈上懸垂著一些裝飾品。國王到來的時候,擊鼓升堂。他們把這種鼓叫作“得巴”,是用一塊鑿空的大木頭做成的。民眾一聽到這種鼓聲,就聚攏到這裡來。當他們來到國王面前時,都一齊跪下並用塵土撒在自己頭上,這是他們朝見國王的禮節。
當國王要死的時候,就用木頭建造一個圓頂的陵墓。國王死後,人們把屍體放在陵寢內一個用毯子和墊子鋪成的檯子上。在屍體周圍,放上死者的食物和武器,以及他生前常用的餐具,裡面盛滿食物。國王的廚師、司酒官和很多奴婢,也被置於其死去的主子的身邊。然後人們用織物和席子覆蓋在棺木上面,貼著地面層層縫合;接著用土隆起一個很大的土墩,土墩周圍挖一條壕溝,只留下一條通道。每逢重大節日,就殺人祭奠已死的歷代國王。王陵位於王城附近的一片叢林里,祭司們住在那裡為死去的國王做祈禱,並保護這片叢林,不準任何人入內。國王在這片叢林里設有監獄,“只要把什麼人弄到那裡去,那末誰也就不再提這個人了。”
迦納
迦納

衰亡


穆拉比德人崛起於塞內加爾河口一帶之後,於1054年洗劫了奧達戈斯特,城中一部分黑人居民逃往南方,另一部分則皈依了伊斯蘭教。20年後,阿布·貝克爾指揮的穆拉比德軍隊征服了迦納,於1076年攻佔昆比。12世紀中期迦納國王及其人民都成了穆斯林。穆拉比德人對迦納的統治只維持了11年。阿布·貝克爾於1087年去世后,迦納重獲獨立。但是,穆拉比德人的入侵給迦納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由於烽煙四起,戰火不熄,造成商路不通,迦納的對外貿易和國家稅收受到致命打擊;由於穆拉比德人濫加放牧,水井失修,牧草消耗殆盡,造成沙漠南侵,農耕難以進行,甚至連京城昆比也日漸荒廢。在這種情況下,迦納以前的藩邦紛紛叛離。迦納國勢昌盛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不過關於迦納的衰亡,還有另外一個口頭傳說。瓦加杜(“迦納”在索寧凱人中被叫作“瓦加杜”)是一個繁榮的王國,其首都在昆比,其國王的尊號為“馬加”或“曼加”,國王屬於西塞父系集團。由於受惠於國王的守護神——一條蛇,瓦加杜每年都能採集到大量的黃金。在祭拜這條蛇時都以一名處女作為犧牲。有一年,被選作祭品的那名處女的意中人殺死了這條蛇,結果意想不到的災難發生了:垂死的蛇發出了可怕的詛咒,從而引起土地的乾涸和黃金資源的斷絕。自那時起,金脈轉移到了尼日河上游的布爾。結果,人民四處離散,他們的家園變成了沙漠。1076年,摩洛哥的阿爾穆拉比特王朝征服迦納,伊斯蘭教從此在西非傳播。該王朝對迦納的統治只維持了十餘年,但破壞了迦納王國的農牧業生產極其同北非的貿易關係,使迦納的藩屬相繼獨立,迦納王國從此一蹶不振。1200年前後,蘇蘇國王蘇曼古魯征服了迦納王國的殘餘部分,把它變為了自己的藩屬。1240年迦納王國最終為馬里帝國所吞併。

研究


對迦納王國歷史的研究,有許多問題還不清楚。對於其興起的時間,有人認為,在回教紀元開始(622)前,迦納王國已歷22王;關於其具體疆界,有人認為其北界可能達到離昆比薩利赫350公里的阿瓦達古斯特。其首都,一般認為可能在馬利共和國首都巴馬科以北約300公里處的昆比薩利赫,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對此地進行發掘,已發現一個面積為30平方公里的城市遺址,遺址內房址密集,部分房屋是兩層的石頭建築,還出土有鐵制的矛、刀、釘等遺物,另外還發現地中海地區製造的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