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澂

張澂

張澂,生卒年不詳,字雁初,古浪縣暖泉(今古浪縣暖泉村)人。出身名門大戶人家,自幼在家庭的陶冶和名師的教導下,聰明好學,精讀《四書》、《五經》,進而博覽群書。他的文章“行理縝密透徹,文風清新自然,很受學界器重。”於同治九年庚午(1870)入泮(中秀才)。光緒元年乙亥(1875),考取副貢生。光緒十一年乙酉(1885)應鄉試,得中舉人。光緒十五先後參加會試,殿試考取第二甲第四十八名進士,后又經過幾次朝考,被朝庭授為翰林院庶吉士編修,達到了讀書人夢寐以求的最高境界。他是古浪有史以來唯一一名名列皇榜的進士,是古浪人民的驕傲。長期在福建為官,晚年定居泉州,家道殷昌,子孫興旺。

人物經歷


張澂(生卒年不詳),字雁初,古浪縣暖泉(今古浪縣暖泉村)人。出身名門大戶人家,曾祖父張進南,號來山,字賦文,為人天資聰慧、稟性英豪,是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57—1822)科舉人,歷任安徽省祁門、太和穎上等縣知縣,方誌有“政平訟理,卓卓有聲”的評價。祖父張起鵷(1786-1858),字子斑,亦久居官場,歷任永定河道、順天府府尹和直隸天津道道台和誥授通奉大夫、賞戴花翎、布政使銜等重要職務。方誌對他的評價是“尚氣節,崇義禮,盡忠國事,所至有聲,士民感戴,河北知名。”他的父親張育()早年亡故,母親王宜人含辛茹苦,矢志不移地培養教育他。
張澂自幼在家庭的陶冶和名師的教導下,聰明好學,精讀《四書》、《五經》,進而博覽群書。他的文章“行理縝密透徹,文風清新自然,很受學界器重。”於同治九年庚午(1870)入泮(中秀才)。光緒元年乙亥(1875),考取副貢生。光緒十一年乙酉(1885)應鄉試,得中舉人。光緒十五先後參加會試,殿試考取第二甲第四十八名進士,后又經過幾次朝考,被朝庭授為翰林院庶吉士編修,達到了讀書人夢寐以求的最高境界。他是古浪有史以來唯一一名名列皇榜的進士,是古浪人民的驕傲。後來在福建省,先後擔任建寧、泉州等府知府,方誌有“勤政務,恤黎民,聲望頗高”的讚譽。
張澂長期在福建為官,晚年定居泉州,家道殷昌,子孫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