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

詞語

此大幅書法,疏放流暢,欹正相因,於不經意中揮灑自如,結體清勁,巧拙皆成,於勁健中有流麗之姿,沉著痛快的整體氣勢與詩文相得益彰,百看不厭,堪稱力作!曾是劉墉舊藏。

定義


繪在宣紙上的字畫,稱為紙本。

分類


宣紙分兩種,一種容易吸水的是生宣;另一種不易吸水的是熟宣

保養常識


相比寶石和陶瓷器具傳承千年的恆久,古代之本書畫流傳至今則顯得相當困難,如何妥善的保養古代紙本書畫,顯然是每個收藏愛好者的重中之重。
一般而言,紙本書畫由載體、書畫主要內容、歷代藏家題跋等幾個方面組成。分析其中的物質組成,植物纖維礦物顏料植物染料等。由於礦物顏料的穩定性和植物染料的不確定性,平常談及紙本書畫的保養,都是針對書畫的載體——紙張而言。
造紙的主要原料——植物纖維,從其化學組成來看,主要是纖維素、半纖維素
紙本
紙本
木質素三大成分。纖維素是由許多個β-葡萄糖基連接而成,在常溫下很穩定,隨著溫度的升高,其抗張強度相應降低,紙張的老化加速。另外,在高溫、光照和氧存在的條件下,會發生氧化反應,形成易碎的氧化纖維素。溫度在零下時,紙張會因內部含有的水分結冰而發脆。但從化學反應速度考慮,溫度越低,老化速度越慢,有利於紙本書畫的保存。
紙張含適量的水分會使其本身柔軟,而具有韌性,乾燥的熱空氣會使紙張中的水分過度蒸發,導致紙張變硬、變脆,易於斷裂。與之相反,潮濕的環境也會使紙張變潮而發生水解,同時還會使耐水性差的字跡洇化褪色,模糊不清。同時,潮濕的環境還有利於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最佳濕度一般為70%以上,此時黴菌生長很快,其分泌物中的有機酸會促使紙張加速變質。紙張、漿糊等都是黴菌滋生的天然場所和營養庫。黴菌對纖維素的分解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們吸收纖維素中的營養成分,分泌出一種酶,加速纖維素的水解,同時還分泌出有機酸,增加紙張的酸性。一般紙張的PH值低於5.6時,就要採取去酸措施。
說到書畫,就必須談到裝潢藝術。裝潢是伴隨著書畫藝術的發展和需要而產生的。裝裱工藝是我國傳統的技術,對於古代紙本書畫而言,最好還是採用手工修裱。在修裱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所用材料的選擇。裝裱漿糊材料為小麥澱粉和高分子物質。用小麥澱粉為原料時,要加一定的防蟲防霉劑,在我國古代常加乳香、礬末、花椒等類;現在則多加入對二氯苯、氯酚類等化學藥品。最關鍵的是,要把傳統的修裱技術和現代科學分析技術結合起來。比如說,去酸的問題,傳統工藝會有一些做法,但是,往往是不明就裡的行為而已,要是能將二者優勢結合考慮,則事半功倍。
此外,還可以用其他一些脆弱紙張加固方法,如絲網加固法。絲網加固法又稱網膜保護法,其方法是在被處理的紙張兩面各加一層透明的網膜,利用溶劑或加壓來提高紙的強度。絲網加固技術適用於加固糟朽脆弱、破碎的紙張,尤以薄紙見長,特別適用兩面書寫或印刷的脆紙及遇水(或溶劑)字跡滲化而不便使用傳統托裱的紙質對象。其做法是用蠶絲和樹脂製成網膜,將紙張夾在網膜中間,在一定溫度(80-140℃)和壓力(8-30Kg/cm2)下加熱壓合,從而使絲網固結在紙張上。經過處理的紙張具有很好的透明度,增加紙張的強度,防霉抗老化,有可逆性,能保持原貌。
紙本書畫的保存環境要求較高。溫度控制在14-24℃之間,濕度控制在45%-60%之間。書畫必須採用櫃、箱、盒三層保存方式,捲起來存放在防蟲、防霉藥劑以及偏鹼性物質的櫃內。需要注意的是,卷字畫時,先松后緊,先鬆鬆捲起后,再慢慢旋轉軸頭,把字畫卷緊卷實。然後用帶適度捆紮。捆紮的輕重一定要適度,太松使畫卷鬆動,易於被折壓;太緊使畫卷中間留下捆紮的硬痕迹,影響畫面整體美觀。另外,紙本書畫不宜長期懸掛保存,同時,也不能束之高閣,要定期檢查,出現問題要及時有效得到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