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守仁

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水電工程專家

鄭守仁(1940年1月-2020年7月24日),男,安徽潁上人,漢族,196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本科畢業,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鄭守仁於1963年9月從華東水利學院畢業後分配到長辦施工設計處工作,歷任烏江勘測設計大隊導流專業組組長、施工設計處導流組副組長、施工處設計處副處長、施工設計處處長,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施工處副處長、葛洲壩工程設計處副總工程師、處長;196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6月任隔河岩工程設計代表處處長、長辦副總工程師;1991年5月任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1994年2月任長江委總工程師、中共長江委黨組成員兼三峽工程代表局局長;2003年8月任長江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鄭守仁主要從事設計、隔河岩現場全過程設計等方面的工作,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7年7月8日,捷克布拉格召開的國際大壩委員會第85屆執行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榮獲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2019年被評選為“最美奮鬥者”。2020年7月24日,鄭守仁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個人履歷


1940年1月30日,鄭守仁出生於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
1958年9月至1963年9月,就讀於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河川系水工建築專業大學本科,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63年8月至1964年10月,在長辦施工總隊實習。
1964年9月,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64年10月至1979年2月,在長辦施工設計處、烏江勘測設計大隊、三三0設代處工作,擔任技術員。
1979年2月至1983年8月,在長辦施工處導流科工作,擔任副科長。
1983年8月至1984年10月,在長辦葛洲壩工程設代處、施工處工作,擔任副總工程師。
1984年10月至1986年6月,在長辦施工設計處工作,擔任副處長。
1986年6月至1987年1月,在長辦、葛洲壩工程設代處工作,擔任處長。
1987年1月至1993年12月,在長江水利委員會隔河岩工程設計代表處工作,擔任處長。
1993年12月至1994年2月,在長江委、隔河岩工程設代處工作,擔任處長。
1994年2月至2004年7月,在長江委、三峽工程設代局工作,擔任局長。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4年7月,在長江委、三峽工程設計代表局工作,擔任局長。
2017年12月,中共水利部黨組決定:免去鄭守仁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的職務。
2020年7月24日,鄭守仁因病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鄭守仁長期超負荷的工作和工地艱苦的生活工作環境,對鄭守仁的健康影響很大。2005年,他被診斷患上前列腺癌,2015年,他又患上原發性肝癌,兩種癌症再加上身體的其他疾病,讓他時常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把工作拚命往前趕,除了去醫院看病,其他時間幾乎都是在辦公室度過的。

人物逝世

2020年7月2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鄭守仁因病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人物評價


鄭守仁院士對中國和世界大壩發展所做出的卓越貢獻,他從事水利水電工作50多年來潛心壩工技術、孜孜不倦追求的工匠精神,他在推動中國水庫大壩建設技術進步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及在水庫大壩公眾認知、知識傳承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貢獻。(國際大壩委員會主席安東·斯萊斯評)
鄭守仁他夜以繼日地在三峽工程各個工地之間奔走,堅持在工地上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跟蹤、檢測、總結,10年來他的腳步踏遍大壩的每一個角落。他的生命已與大壩融為一體。他將一位三峽之子的赤誠,永遠鑄於大壩之內。(湖北省人民政府評)

人物悼念


《悼念∣堅守以至仁》
劉寧
2020年7月24日15點54分——
鄭守仁院士辭世的噩耗傳來,令人悲痛萬分!
鄭院士(我常常稱鄭總,也稱鄭院士、鄭先生)工地奔波、認真負責、尊重科學、簡約生活、質樸待人、專一匪石、克己奉公的形象從心裡又浮現在眼前。
往事再現,故人已遠,思切種種,悵然淚下……
記得剛剛參加工作,就從同事那裡聽說我們單位有一位國家級勞模,名字叫鄭守仁!也知道他和夫人高黛安(我校的知名校友,我們也叫高總)兩口子常年在工地,連唯一的女兒出生不久都寄養在高總的老家蘇州。直到清江隔河岩工程開工建設,我才近距離接觸到鄭總。
那時,工地條件是難以想象的差,他常年駐守,以工地為家,令人心生欽佩。記得,為了配合施工,我們也時不時的到工地去搞動態設計,也有時逢年過節在工地值守,為了偶爾改善生活,周末都是自己到長陽縣去採買一些食材,回來搭夥燒飯,算是聚餐度假、守歲。而這種時候,鄭總都是送過來一些好吃的給我們,以表慰問。狼吞虎咽之餘,我們由是感到了一些“以工地為家”的溫暖。1993年隔河岩水電站第一台機組發電,清江公司獎勵了一批功臣,鄭總獲得最高獎——5萬元人民幣。幾個年輕的同事心裡就嘀咕,鄭總這次會不會給我們送更好吃的東西來?果不其然,除夕的晚上,從不喝酒的鄭總攜夫人高總一起專門拿來兩瓶夷陵大麴,還帶上在家裡炒的兩個菜,與我們一起過年了。鄭總對隔河岩首台機組順利發電錶示祝賀,並感謝我們的工作,隨後也極簡短的說到獲獎,那個意思就是說,工作都是大家做的,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而已——隨後,音調變高地說,我打算把這個獎金捐給長陽縣火燒坪希望小學!要知道,當時的5萬元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了,可鄭總真的悉數捐了。大家都覺得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優秀共產黨員!
真正到鄭總身邊工作,記得是從1997年7月開始的。當時作為總工程師助理,我協助他處理一些三峽工程設計和其它事務。從那個時候起,一直到2002年初調離長江水利委員會,我都是隨同鄭總做事,無論是在委機關還是在三峽工地,辦公面對面,去工地同行。開會一起,出差一路,到工地食堂吃飯也是一同。在他身邊,我才更切實的感受到他對自律的嚴格,對工程的負責,對同志的真誠!
1997年11月8日15時30分,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實現大江截流。大江截流成功,標誌著為期5年的一期工程勝利完成,三峽工程轉入二期工程建設。2002年11月6日9點40分,三峽大壩導流明渠截流成功,標誌著三峽三期工程開始。三峽工程大江截流和導流明渠截流是迄今水利水電工程史上兩次極具挑戰性的壯舉。事實上,三峽工程導截流是世界性難題!業內人士都知道,鄭總是著名的工程導流專家。如果說,三峽工程建設,鄭總貢獻了非同一般的才智,那麼關於三峽工程導截流的科研、試驗、設計和施工,鄭總則傾注了非同一般的心血。
1997年鄭總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其實,參評院士他是多次推辭的。記得我在協助鄭總整理參評材料時,他多次擱下或問而不答,幾次說應該讓水平更高的人去評,我們只要把工程建好就行了。無奈,我們只能把鄭總在工地日以繼夜主持召開、並親自撰寫的研究解決各類工程問題、各種工程難題、各方面工程課題的約百萬字會議紀要進行整編。當兩院院士、中國工程院潘家錚副院長看到這三冊整編的紀要時,非常感慨的講,工程是靠人干出來的,而工程的靈魂是設計,設計的關鍵是動態優化,動態優化設計就要求工程師必須能在工地解決實際問題!
2000年1月30日,這一天鄭總60歲生日。我們想為他慶祝一下。大家一起提出后,他堅決拒絕到工地的“小洞天餐館”擺所謂的壽宴。他說,你們的善意我心領了,我也願意與你們分享快樂,但是為我本人慶賀生日不妥,也不要浪費錢物。晚上,就在那個平日里我們一起吃飯的工地“建設者餐廳”,多加了幾個菜,訂了一個生日蛋糕,費用還是由鄭總自己出的,算是過了他這個“大生日”。他不在乎自己,卻時時牽掛他人。每一次有機會到北京出差,鄭總都要我陪著他一起看望年過9旬的張光斗老先生。張先生是原清華大學副校長,兩院院士,著名的水利泰斗,為三峽工程建設和許多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做出過卓越貢獻。每次去鄭總都是虛心求教工程問題,每次去后也都受益匪淺,每每回到工地他都加以認真落實。實際上,每年鄭總邀請到三峽工程工地指導、諮詢的老先生、老工程師很多,也有的乾脆就被鄭總請來工地“坐鎮把關”。為把三峽工程建設成一流工程,確保設計質量,即時解決建設中遇到的難題,鄭總千方百計、百計千方,虛懷若谷、禮下能人,可謂求賢若渴、精誠以待。這中間,看望並求教的一應用度,以及相應補助費用、諮詢費用,鄭總也都從不用公款,而是自己來出。一位來工地當設計代表的老工程師一家,因為剛剛來,工地天氣熱,生活陡然遇到些不適,鄭總抽空就去噓寒問暖,給東送西,甚至以“常年駐守工地,不在家做飯”為由,把自家的冰箱直接搬過去。
● 為了工程建設,他以工地為家
水利工程師常常是風餐露宿、臨難涉險,或工地攀爬、泥水裹身、不分晝夜,卻樂在山水間、志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工程。但若用一生的勞碌奔波、寂寞堅守、專心致志的全身心投入,去設計、去實現一幅幅藍圖,像鄭院士如此這般在工地一生的人少之又少。鄭總是水利界、工程界令人敬仰的存在,是搞清楚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的人,是有著忠誠乾淨擔當的極強主動性和自覺性的人。
自六十年代初,從華東水利學院大學畢業后加入長江水利建設者行列開始,鄭總就長期在多個工地輪守,他和志同道合的妻子高黛安相依為伴,就這樣義無反顧的把家安在了陸水、烏江渡、葛洲壩、隔河岩、三峽工程工地,義無反顧的把工作當成了自己乃至“家”的全部。鄭總沒有業餘愛好,愛好就是他熱愛的工作;鄭總甚至沒有業餘時間,有時間都是用來工作的。他在隔河岩工程工地10年,在三峽工程工地26年,他與工程相伴,以工地為家。一座座工程拔地而起,一個個家庭燈火輝煌,而鄭總卻在2015年6月離開三峽工程工地18平米工房的家,住進了武漢同濟醫院。近五年來,他進出醫院接受了20多次大小不同的、各種各樣的手術和3次微波消融術治療,每一次都讓他身體羸弱,但對工程建設、對三峽工程的掛牽越發彌堅。同濟醫院幹部病房,可能是鄭總這一輩子、這麼長時間住過的最好的地方了!每次治療完成,他都堅強的從病床上站起來,快速而堅決的離開這個“好地方”,回到他捨不得須臾割捨的三峽工程工地,那裡有屬於他的家和辦公室,有建設者餐廳和建設的三峽工程,忘我的繼續他時刻惦念在心頭的工作。這期間,他完成了《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和另一部《長江三峽工程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專著。他要將三峽工程建設的設計要點和技術關鍵留下來,便於今後可查可鑒。隨著三峽工程的建設運行,鄭總越來越不想走出這個他朝夕相伴的工地了!他獨自去工地細查工程結構,也偶爾遠眺工程的宏偉模樣,還不時回看工程建設與設計藍圖功能。2019年9月25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之際,剛剛接受完治療出院的鄭總,被國家授予“最美奮鬥者”稱號。記者們讚美他是“三峽之子”!作為三峽工程建設總設計師的鄭總說,“把三峽工程搞好,就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只要三峽工程需要我一天,我就在這裡堅守一天!”人們說:鄭總對工程建設的呵護,比對自己的孩子好得多!
家,是什麼?對鄭總而言,是一言難盡的一個字。我想,鄭總的“家”既小又大,小,18平米就是最大;大,有河流山川,看得見水電站、大壩。對鄭總而言,初心在、家就在,使命在、家就在。這是一名中國優秀共產黨黨員的家,這是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家!
● 為了技術質量,他以鐵肩擔當
工程師都懂得:設計是工程的靈魂,功能是工程的價值,質量是工程的生命,此為工程大義。為了這大義,三峽工程建設者秉持著“對工程負責到底的”理念。作為三峽工程設計總成單位的長江水利委員會及其設計院,作為三峽工程設計總負責人的鄭守仁總工程師,身上無疑係有千斤重擔。要把三峽建設成一流工程,設計必須一流,質量必須一流!
三峽工程主體建築物需要澆築混凝土總量超過2800萬立方米。為了如期高效完成左岸大壩工程建設,施工採用了塔帶機混凝土澆築系統,最多的一年澆築混凝土量達到548萬立方米。在這樣現代化快速施工中,如何讓大壩不裂縫或少裂縫以實現工程強度和耐久性?如何避免關鍵結構不出現質量事故或質量問題,以確保工程健康安全?這是一種關鍵技術,更是一種至高責任!
鄭總對技術要求和方案的制定有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思維定式,對施工質量保證和健康體檢有著“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方式。質量面前,鄭總會一反謙遜、文雅的常態,展示出剛正鐵面、執著鐵肩;技術問題,鄭總會精益求精,一針見血。決不能給工程留下安全隱患,工程質量決不能麻痹大意、視而不見!按照鄭總的提議和要求,長江委與三峽總公司聯合成立了質量隱患排查和質量問題處置工作小組,採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充分發揮質量保證體系的作用,嚴把質量關。每有大事難事,鄭守仁院士都會到一線施工現場,實地查勘,多方研判,制定方案,切實解決,同時他也提出政策建議,給予質量管理人員、旁站監理人員大力支持和幫助。正是在這一期間,鄭總指導帶領我和其他同志一起編著出版了《水利樞紐工程質量標準及監控》這本一百多萬字的技術著作,以為工程質量保證的後來者提供參考。也正是在這樣的工作要求和以身垂範下,追求工程高標準、施工高質量在三峽工程工地蔚然成風。國務院質量檢查專家組對三峽工程建設質量給與了極高評價,得到了全國乃至世界同行的認可!
鄭院士追求工程的高質量,卻顧及自身健康不多。鄭總不嗜煙酒,生活也算規律,但多年的積勞透支和工地生活,使他身體長期處在亞健康狀態,隨著歲月每況愈下。2015年開始,他病了,病的很嚴重,一病5年。5年來,他與病痛抗爭,力圖與病魔和諧共處,但還是在三峽工程建成之際離開了!2019年12月18日,三峽工程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鄭院士為之辛勤付出的三峽工程科技成就得到了國家的高度肯定!毫無疑問,鄭守仁院士是這一技術創造群體的翹楚代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懈怠者幹不成宏圖偉業。”鄭先生崇尚高科技,每臨難關,都充分發揚技術民主,開拓創新、奮力攻關,腳踏實地、敢為人先。鄭先生用工地辦公室亮到最晚的燈光,照亮了水利工程的高技術、高質量前沿……。鄭先生善於聽取國內外技術權威的意見和建議,他定期邀請長江委和有關技術協作單位的專家組到工地視察指導,提供諮詢。鄭先生謙虛謹慎、真誠合作的風範,為三峽工程和水利工程建設贏得了技術和質量的“葵花寶典”。鄭先生不僅是工程技術的帶頭人,也是解決工程問題的協調大師,我們從中受益匪淺、啟智勵志,但愚鈍若我,雖言傳身教卻學而不及,唯在鄭先生的身上感到了那非凡的、過人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質量是工程的本質,忠誠是做人的本分。“忠誠印寸心,浩然充兩間”,鄭先生作為一名三峽工程優秀建設者,外做內生無愧於這個稱號;同樣,鄭先生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他也踐行了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造福的責任。
● 為了國運重器,他以勤奮躬行
“三峽工程是國之重器”!
“三峽工程是千年大計,國運所系”!
為了建造好三峽工程,鄭總把自己全身心的投入進去,把家庭、生活全部的投入進去,看似無情卻是有情。莊子云:“至仁無親”,鄭總舍小愛為大愛,舍小家為國家,他對黨和人民飽含深情,對社會主義建設充滿激情!
在三峽工程建設熾熱的年代,鄭總是“雙肩挑”的好乾部。他兼任長江委三峽工程設計代表局局長,那是一方哨所,也是前沿陣地,更是臨戰總指揮部。他關心體貼共事的專家、職工,噓寒問暖,盡其所能解決他們的困難;他創造條件、營造環境,對年輕人大膽使用,既放手錘鍊,又精心愛護、指導關懷,是年輕人的貼心人、技術人員的主心骨。在他身上看不到權力的影子,是公僕的化身、勤奮實幹的典範;他對寄養在蘇州的女兒和外孫女雖關心不多,但卻以身示範,用行動詮釋了求知篤學、正人正己的重要,以此來勉勵她們為國家和人民多做貢獻;他捐獻出歷年所有的獎金,資助代表局當年升學的職工子弟,救助家庭困難的職工治病求醫。大家發自肺腑的稱讚鄭總“雖不沾親帶故,但卻勝似親人!”
若在工地上遇到,你第一眼望去,鄭總就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就是一位常年蹲守工地的工人師傅,就是一名看不出學術權威的學者素人。而熟知鄭總的人都知道,他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國家勞動模範、中國工程院院士,表彰獎項無數、論文專著無算,但卻謙虛對人、恕人律己,在他身邊您感覺不到壓力、霸氣,感覺到的是和氣、清氣。他是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人,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人,是光明磊落、公而忘私的人,是不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人。與他日常的接觸中我能夠體會出,他那以身許國許工程的碧血丹心、赤子情懷——他長期投入在艱苦的治理長江的任務中,宵衣旰食、畢生埋頭在興修水利的工作中,他以非同一般的堅守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誓言!我們也都看到,為了建設水利工程、為了建設三峽工程、為了長江的保護和安瀾,他是孜孜不輟、任勞任怨付出了自己幸福和人生的,他不弛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踏實工作著。業內人士也都知道,他是一位德高望重、卓有建樹的學術大家,是一位勤奮躬行、興造功業的工程巨匠。在鄭總身上有著敢為人先、探索求真的銳氣,有著善於打破迷信經驗、迷信本本、迷信權威的創新思維。毫無疑問,他所主持設計建設的工程都打下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深刻烙印。
我懷念這樣一位持之以恆、匠心獨具的總工程師。是他鼓勵我在1998年5月三峽工程臨時船閘開始通航之際,代表設計者與中央電視台的新聞主持人現場同台直播詳解這一通航過程,那種角色轉換,那份真實表達,讓我切實體會到對工程設計來說“動態優化、科技創新”的靈魂力量。
我敬佩這樣一位朝夕不倦、執著睿智的工程院士。是他支持我在一段時間裡負責三峽工程二期工程設計工作、質量保證工作和現場科研實驗工作,那種悉心指導,那份鼎力支持,讓我由衷的感覺到對工程建設而言“標準一流,追求更好”有多麼重要。
我追思這樣一位兢兢業業、守之以愚的老師先生。是他安排我1997年10月遠赴美國與中央電視台“大三峽”攝製組一起探究美國墾務局總工程師薩凡奇和當年三峽工程建設的歷史軌跡,那種溯本追源,那份實事求是,讓我深刻領悟到就工程科學而論“謀定後動、博採眾長”的致遠偉義。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覺,擔當使命才能更加堅定。”鄭總深知三峽工程建設的重要!他在三峽工程投入運行后,仍舊深刻思慮著三峽工程在長江大保護中應該發揮的作用,時常挂念著三峽工程為龍頭的長江上中游水庫群與洞庭湖、鄱陽湖的水資源聯合調度和工程科學運用!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原因,這一次鄭總重病住院后,我一直未能前去武漢同濟醫院探望,心中甚是遺憾!那一天,2020年4月7日,突然接到鄭總夫人高黛安學長的電話,她含著淚水告訴我鄭總病危,恐不久於人世,我第一個念頭就是想去武漢送一送這位令我十分敬重的領導、院士和先生。然而,2020年4月8日,長江委主任馬建華在電話中告訴我,“雖然武漢4月8日已經重啟,但仍是有許多的不便,而且武漢市這一時期的祭奠活動也難像以往那樣舉行。如果可能,是否能以文章的形式寄託哀思”?我後來通過一直陪護在鄭總病榻旁的同志了解到,2020年4月9日,醫院主治醫生對鄭總再次進行了人工介入治療手術,以維持生命體征,而術后的鄭總一切在向好的方向努力,只是狀態不佳,偶爾清醒但口不能言。陪護的同志告訴我,鄭總對自己的身後事沒有什麼交代,只是在長時間昏迷醒來后、在彌留之際,仍然操心著、嘴裡念叨著三峽工程的建設和運用,樞紐功能和綜合效用如何更好的發揮?很多領導和摯友同事都專程去看望鄭總,武漢同濟醫院舉全院之力救治,長江水利委員會更是提供了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切盼奇迹能在鄭總身上出現——。
鄭院士走了。那一處處工地,為這位畢生相伴的守護人沉寂靜默、喧囂不在——
鄭總工走了。那一座座大壩,為這位念茲在茲的工程師肅穆靜立、淚若水下——
鄭先生走了。那一條條江河,為這位仁心守正的奉獻者吞聲靜音、泣涕悲余——
2020年7月24日晚。

談三峽


鄭守仁:三峽工程蓄水運行“超預期”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鄭守仁25日在三峽集團公司舉行的175米試驗性蓄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三峽工程的三次蓄水運行、監測等情況來看,有些方面超出了當初設計的預期,其中有好有壞。
鄭守仁
鄭守仁
曾經歷過葛洲壩、隔河岩等中國水電工程洗禮的鄭守仁院士,自1993年開始駐守三峽工地,擔負起三峽工程的設計總成、現場勘測、設計科研等重任。17年後,三峽工程將於26日首次蓄水至175米高程,實現正常運行下的最高蓄水目標。三峽工程的建設方針是“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實際運行中,三峽水庫於2003年6月首次蓄至135米水位,工程進入圍堰擋水發電期;2006年汛后蓄至156米,工程進入初期運行期;2008年和2009年兩次進行175米試驗性蓄水,但分別只蓄至172.8米和171.43米。
分析上述原因,鄭守仁認為,主要是從三次蓄水的運行、監測等情況來看,有些方面超出了當初設計的預期。第一,隨著長江上游實施退耕還林、眾多水庫擋砂等因素,導致庫區來砂量較當初設計值減少了56%,再加上沖淤情況良好,庫區淤積情況好於預期。三峽工程135米蓄水提前1年實現。
第二,在國家、地方的支持下,三峽庫區移民速度快於原先規劃,原定6年的初期運行期也大幅提前。
第三,與三峽工程初步設計時的情況相比,長江上游在每年10月的來水量已減少很多,原定汛后開始145米起始的蓄水方案,被迫提前到9月10日啟動蓄水,並於9月底將水位抬高至160米甚至162米,10月份視情況提升至175米高程。否則,無法發揮三峽的補水功能。
第四,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泥沙監測顯示,三峽蓄水后清水下泄,對壩下河道沖刷的嚴重程度超出預期,部分河段發生崩岸等險情。
第五,庫區地質災害好於預期。三峽蓄水至175米高程后,將形成一個總面積為1804平方公里、周長5500多公里、總容量393億立方米的寬闊水域,涉及到20多個縣市的2000萬人口安危,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水利樞紐都不能比擬的,國家為此投入巨資進行地質災害治理。儘管當前有些未治理的地方發生了局部崩岸險情,但總體情況穩定。
第六,庫區地震情況要好於預期,大壩按照預防7級地震的要求進行設計。從135米蓄水以來的情況看,庫區地震情況並未增多,發生最強地震的烈度僅為2.3。
鄭守仁表示,鑒於三峽還有許多問題期待解決,藉助本次試驗性蓄水相關部門將展開地質災害、水環境保護、下遊河道沖刷等方面的研究。(完)來源:中新社三峽壩區10月25日電(記者全安華 劉良偉 徐金波)

貢獻


鄭守仁主持過烏江渡、葛洲壩導截流設計、隔河岩現場全過程設計,主持三峽工程單項技術設計、招標設計、施工圖設計。對葛洲壩大江截流、二期高土石圍堰設計技術上均有創新。葛洲壩大江截流工程獲優秀設計金獎,葛洲壩二、三江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他均是主要獲獎者之一。在三峽工程一期土石橫向圍堰設計中,解決圍堰基礎10~18m厚的新淤沙層穩定、液化、防沖問題,較初設節省6000萬元,優化混凝土縱向圍堰上縱彎段的弧形布置,經水工模型試驗驗證后縮短50m,節約混凝土23萬m3。
他長期駐守以上工程施工現場,不斷研究施工中與設計有關的技術問題,並及時加以解決。他為隔河岩工程質量優良、提前一年發電和三峽一期工程施工、大江截流及二期圍堰設計做出了突出貢獻。
根據2020年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鄭守仁先後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出版著作四部,獲發明專利兩項。
根據2020年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鄭守仁負責的工程設計項目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和一等獎各1項、二等獎2項;國家優秀設計金獎2項、銀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
1984年、1989年兩次被評為水利電力部、水利部特等勞模;1986年獲全國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章;
198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4年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象;
1993年被湖北省清江公司授予隔河岩工程特殊貢獻者稱號;
1994年被中國三峽總公司授予首批三峽工程優秀建設者稱號。

主要事迹


鄭守仁,1940年1月生,安徽潁上人。1963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河川水工專業。歷任長江委施工處副處長、葛洲壩工程設計處副總工程師、處長,隔河岩工程設計代表處處長、長江委副總工程師,現任長江委總工程師兼三峽工程代表局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先後負責烏江渡、葛洲壩導截流
設計、隔河岩現場全過程設計,1994年起主持三峽工程單項技術設計、招標設計、施工圖設計。葛洲壩大江截流工程獲國家優秀設計獎,葛洲壩二、三江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三峽工程大江截流工程設計和隔河岩水利樞紐新型重力拱壩工程獲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金獎,他均是主要獲獎者之一。在三峽工程一期土石橫向圍堰設計中,解決了在深厚的新淤沙層上圍堰基礎的穩定、液化、防沖問題,優化混凝土縱向圍堰上縱彎段的弧形布置,節約混凝土23萬m3。他長駐施工現場,及時解決許多技術問題,為隔河岩工程質量優良、提前一年發電和三峽一期工程施工、大江截流及二期圍堰設計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兩次被評為水電部、水利部特等勞模;獲得全國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章;198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4年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湖北省清江公司、中國三峽總公司先後授予他“隔河岩工程特殊貢獻者”、“三峽工程優秀建設者”稱號。
(1940.1.30~)鄭守仁從事水利工程設計34年,主持了烏江渡、葛洲壩工程導截流設計;作為隔河岩工程現場設計負責人,解決各個環節的重大技術問題,為優質建設提前一年發電作出了突出貢獻;主持三峽工程技術設計、招標設計、施工圖設計,並在現場不斷完善、優化設計,促進工程建設,他長期在工地,設計與施工相銜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設計中有創新。
1970年在烏江渡工程上游過水圍堰設計中,提出深槽部位使用鋼架籠水中封堵方案,鋼架籠中部拋塊石截流,上下游下插板澆築水下混凝土閉氣,中部塊石體鑽孔灌漿,為成功建成我國第一座水下澆築混凝土拱圍堰創造了條件。
1974年在葛洲壩一期工程設計中,用“守點顧線”的防沖設計,成功的在長江中修建土石縱向圍堰,該項成果已用於三峽工程一期土石圍堰設計;此後,在葛洲壩工地主持大江截流及二期圍堰設計,為解決二期縱向圍堰水下拆除問題,採用混凝土基座上插鋼板樁格型圍堰方案,為我國首創;大江截流設計中,提出在龍口下游側預拋30噸鋼架籠塊石和17噸混凝土塊攔石坎護底方案,簡化護底結構,減少工程量,為順利合龍起到重要作用,大江截流設計獲80年代優秀設計獎;二期上游橫向土石圍堰擔負擋水發電通航重任,在水中拋填的砂礫石堰體中採用兩排混凝土防滲牆方案,分期施工,基坑分期抽水,實踐證明是成功的,已用於三峽二期上游圍堰設計;1982年設計鋼架疊梁圍堰布置在二江泄水閘孔閘墩下游側,並解決止水難題,保證了泄水閘底板乾地檢修;1986年設計二江泄水閘護坦及海漫檢修圍堰,採用新穎結構解決土石圍堰與廠閘導牆接頭防滲防沖問題,在確保電站發電運行流水的前提下,為二江泄水閘護坦及海漫抽干檢修創造了條件。葛洲壩二、三江工程獲國家科技特等獎,鄭守仁作為主要參加者獲國家科委頒發的證書。
1987~1993年,鄭守仁作為長江委副總工程師兼隔河岩工程設計代表處處長,駐工地全面負責設計和工程質量監理工作。從開工到發電各個施工階段和重要環節中,他在確保工程安全和工程質量前提下優化設計。導流隧洞設計取消閘門豎井,改在進口設計進水塔方案;將隧洞全斷面混凝土襯砌改為頂拱掛網噴混凝土和邊牆及底板襯砌混凝土結構,在流速15米每秒隧洞中運用取得成功,節省投資1300萬元,為導流隧洞一年建成,當年截流創造了條件;提出分兩個枯水期施工下游土石圍堰,在主河床截流后完成全線混凝土防滲牆和上游低土石圍堰同時建成閉氣,基坑抽水后,搶澆碾壓混凝土過水圍堰時進行基坑開挖,為提前澆築大壩混凝土爭取了工期;導流隧洞封堵設計採用臨時堵頭渡汛方案,為提前一個汛期封堵導流隧洞創造了條件;提出大壩泄洪下游消能利用土石過水圍堰改建成二級消力池並分期施工方案,為大壩導流底孔提前過流爭取了工期;研究採取措施解決了灰岩人工骨料中的夾泥團問題和兩岸拱座開挖爆破及廠房高邊坡施工技術問題;對灰岩岩溶發育的壩基防滲設計採用將溶洞(井)擴挖回填混凝土堵塞滲漏通道,再進行高壓灌漿,使隔河岩工程一次蓄水成功,施工質量優良,提前於1993年7月發電。鄭守仁被授予工程技術人員唯一的“隔河岩工程特殊貢獻者”稱號。
1994年以來,鄭守仁任長江委總工程師兼三峽工程設計代表局局長,負責三峽工程設計工作,組織各建築物設計人員進行單項技術設計和招標設計,認真研究各專家組的審查意見,解決設計中的重大技術問題,並大部分時間駐工地,研究解決工程建設過程中與設計有關的重大技術問題。在三峽一期工程招標設計中,他針對一期土石圍堰基礎淤沙處理方案問題,組織設計科研人員通過現場淤沙取樣試驗及分析計算,提出綜合處理和結構措施解決堰體穩定和防止液化及防滲、防沖問題,該項設計取得成功,較初步設計節省投資6000萬元;對混凝土縱向圍堰上縱彎段的弧形線進行優化,在滿足明渠泄洪及通航水流條件和保護二期上游土石橫向圍堰坡腳防沖的前提下,通過水工模型試驗研究論證后縮短50米,較初步設計減少混凝土23萬立方米,節省投資4800萬元。鄭守仁在現場特彆強調把確保工程安全和工程質量放在優化設計的首位,在審查升船機承船廂高邊坡設計圖時,提出增加排水洞以保證高邊坡運行安全;為解決左廠房1#~5#壩段基礎深層穩定問題,堅持採取綜合處理措施以確保安全;大江截流招標設計中,提出龍口段預平拋墊底方案,減小合龍水深,有利於防止戧堤堤頭坍塌和減少合龍工程量。他對發現的工程質量問題除向各有關單位反覆強調進行處理外,並提出技術處理措施補救,不留隱患。1995年,他被業主授予首批“三峽工程優秀建設者”稱號。
鄭守仁同志學風正派,有高度的獻身精神。他長期在現場急工程之所急,想工程之所想,能實事求是不失時機的解決工程中出現的一系列重大技術問題,得到工程的業主、施工、監理各方面一致讚譽。1984年、1989年兩次被評為水電部、水利部特等勞動模範,獲全國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章。
198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1年批准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1994年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1997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