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蝗

義大利蝗

義大利蝗屬於蝗科,成蟲體型粗短。前胸背板中隆線較低,側隆線明顯,幾乎平行,3條橫溝均明顯。主要喜食菊科的多種蒿類和黎科以及禾本科的植物,也可危害小麥等作物。黑條小車蝗、義大利蝗和西伯利亞蝗徠是新疆草原主要害蟲。

概述


形態特徵:成蟲體型粗短。前胸背板中隆線較低,側隆線明顯,幾乎平行,3條橫溝均明顯。前胸腹板在兩前足基部之間具有近乎圓柱狀的前胸腹板突。後足腿節粗短,上隆線具有細齒,後足腿節內側玫瑰色或紅色,常有2條不完全的黑色橫紋,此橫紋不到達後足腿節內側的底緣,後足腔節上側和內側紅色。前、后翅均發達,前翅明顯超過後足腿節的頂端,后翅基部玫瑰色。雄性尾須狹長,略向內彎曲,頂端分成上下2枝,上枝長於下枝,下枝頂端有明顯尖銳的下小齒。體長:雄性14.5-23.4毫米,雌性24.5-41.1毫米;前翅長:雄性11.3-18.3毫米,雌性22.3-31.6毫米。

相關介紹


蝗蝻:雄性5個齡期,雌性6個齡期。
1齡:頭部及體軀呈黑褐色或黑色,後足腿節、脛節也呈褐色或黑色;但下唇須、前胸側板後下角及后緣、體軀下部以及前足和中足皆呈白色或淺肉色,後足腿節基部也呈淡白色,並在其外側有2條白色或淡色帶斑。後足脛節近基部有一白色環紋。翅芽尚不明顯。觸角13節,端部灰色。體長5-6毫米,後足腿節長2.5-3毫米。
2齡:體色如1齡或增加灰褐色。前胸背板側隆線明顯。前胸側板常有一為灰色包圍的暗斑。前胸腹板具圓錐形突起。前後翅芽可見,翅尖指向下方,並有翅脈痕迹。觸角:雄性16節、雌性17節。體長6-7毫米。後足腿節長3.8-5.5毫米。
3徠齡:體色呈灰褐色或黃褐色。前胸側板為灰色包圍的暗斑明顯。前胸腹板具有明顯的錐形突起。前翅芽較小,后翅芽較大,呈半圓形,其翅尖指向後下方。觸角:雄性18-20節,雌性20-22節。體長:雄性11-13毫米,雌性12-16毫米。後腿節長:雄性5-6.5毫米,雌性6-8毫米。
4齡:前翅芽基部被前胸背板后緣所掩蓋,后翅芽增大,前後翅芽皆翻上,且后翅芽將前翅芽掩蓋。觸角:雄性21-22節,雌性22-23節。體長:雄性10-14毫米,雌性19-22毫米。後足腿節長:雄性7-9毫米,雌性8-12毫米。
5齡:翅芽暗色或黑色,且到達或超過第三或第四腹節。前胸腹板突起與成蟲相似。觸角:雄性23-24節,雌性25-26節。體長:雄性12-23毫米,雌性21-28毫米。後足腿節長:雄性9-12毫米,雌性9-15毫米。
6齡:僅雌性具6齡,其翅芽及體長皆較5齡增大。
卵:卵囊常呈屈膝狀,即泡沫部分與卵室部分相連接處微細並成鈍角。卵囊長22-41毫米,直徑約為4.5-7毫米。卵囊上部泡沫物質呈較長的柱狀,為淡黃色、黃褐色或土紅色,其外包被有較軟的卵囊外壁。卵囊下部為卵室,內含卵粒20-50粒,排成4行且與卵囊外壁幾乎呈直角,其外壁混有由較硬的土壤或沙粒形成的土壁。卵粒黃褐色或土紅色,長5-6毫米,直徑約1.2毫米。卵粒表面具5-6邊形的網狀花紋,花紋隆起在彼此交接處具圓形瘤狀小突起。
生活史:一年發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一般年份,在新疆地區卵的孵化最早出現在5月上旬,孵化盛期約在5月中、下旬,個別年份孵化末期可延遲至6月上、中旬。最早羽化期約在6月上旬,羽化盛期通常在6月中旬。產卵初期在6月下旬,盛期在7月上、中旬,產卵末期可延遲至8月。成蟲經多次交配后,雄性常先於雌性死去,雌性成蟲可活到9月中旬。
成蟲在羽化后4-7天開始交配產卵。產卵多在上午10時到下午16時之間,多選擇在不十分堅硬、碎石較多的裸露地段。產卵時把產卵器靠近並順著小石塊向地下鑽洞。約經1小時產卵完畢,卵產完后,猛然跳走,產卵洞口即被周圍的土粒封閉。義大利蝗喜集中產卵,據觀察,在不到1平方米的地方就有30多頭雌蟲同時產卵,在0.5平方米面積內,挖出蝗卵140塊 (新疆巴里坤)。雌蟲一般可產卵3-5塊,每塊含卵20-50粒。義大利蝗主要喜食菊科的多種蒿類和黎科以及禾本科的植物,也可危害小麥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