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皋

詞語

九皋,漢語辭彙。拼音:jiǔ gāo,釋義:1、曲折深遠的沼澤,2、亦稱鶴。3、九方皋的省稱。

出處與詳解


亦作“九皋”。
1、曲折深遠的沼澤。
漢·桓寬《鹽鉄論·西域》:“茫茫乎若行九皋,未知所止。”
《晉書·文苑傳·趙至》:“徘徊九皋之內,慷慨九阜之顛,進無所由,退無所據。”
《鏡花緣》第四十回:“九皋有路招雲鶴,三匝無枝泣夜烏。”亦用為稱美隱士或賢人的典實。
《宋書·武帝紀中》:“公官方任能,網羅幽滯,九皋辭野,髦士盈朝。”
唐孟球《和主司王起》詩:“誰料羽毛方出谷,許教齊和九皋鳴。”
清·錢謙益《父有光加贈戶部大夫四川按察司僉事制》:“夫空谷之縶莫留而其人如玉;九皋之鳴不見而其聲在天:此潛德之光也。”
2、指鶴。
元·薩都剌《鶴笛》詩:“九皋聲斷楚天秋,玉頂丹砂一夕休。”
3、九方皋的省稱。
明·胡應麟《序》:“其求之色相之外,如九皋相馬,未也。”

釋義


“鶴鳴於九皐,聲聞於野。”毛傳:“皐,澤也。言身隱而名著也。”
鄭玄箋:“皐,澤中水溢出所為坎,自外數至九,喻深遠也。鶴在中鳴焉,而野聞其鳴聲……喻賢者雖隱居,人咸知之。”
陸德明釋文:“《韓詩》云:九皐,九折之澤。”指曲折深遠的沼澤。后亦用為稱美隱士或賢人的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