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尋烏中學
江西省尋烏中學
江西省尋烏中學是一所有80年辦學歷史的老牌名校,它創建於1939年,是尋烏縣唯一的一所省屬重點中學,坐落於縣城南面的馬蹄崗坡上。這裡曾是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其中毛澤東同志還寫下了不朽篇章——《尋烏調查》、《反對本本主義》。校園北靠馬蹄崗,南眺烏河。當時的縣長劉菁如指示縣教育科長賴世源等籌辦中學,租借縣城南門外“對面窩”愛群女校(校屬教會,因亂半廢,后買下)作校址,校名為“尋烏縣立中學”,縣長劉菁如兼校長。
草創之時,學校僅招初中兩個班,學生不足100人。1940年3月,澄江私立普化中學併入該校,初中增至四個班,學生200餘人。此後,學校新建了部分校舍,結合縣情開設簡教師、農職班等,有業已愛好的同學在課外還可以報體育、美術、書法、舞蹈、音樂培訓班,豐富自己的業已愛好。
1946年增設高中班,學校規模日漸擴大。學校實行開放式,更加註重學生的獨立自主的能力。
尋烏中學是一所有80年辦學歷史的老牌名校,它創建於1939年,當時的縣長劉菁如指示縣教育科長賴世源等籌辦中學,租借縣城南門外“對面窩”愛群女校(校屬教會,因亂半廢,后買下)作校址,校名為“尋烏縣立中學”,縣長劉菁如兼校長。草創之時,學校僅招初中兩個班,學生不足100人,1940年3月,澄江私立普化中學併入該校,初中增至四個班,學生200餘人。此後,學校新建了部分校舍,結合縣情開設簡師班、農職班等。1946年增設高中班,學校規模日漸擴大。
先後被評為“贛州市安全小區”,“贛州市德育工作示範校”,2002年被評為“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江西省衛生庭院”,2003年5月建立“國家家庭教育指導基地”,2004年被評為“C,今年又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學校”。
學校已取得了1400萬元的優質高中工程貸款,正致力於舊校舍改造和生態校園建設,努力創造條件,優化條件,為省一級學校目標而奮鬥,預計兩年後校園面貌將大為改觀,教學設施更加完善,容納能力將大大加強,尋烏中學的辦學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辦學質量將進一步提高,品牌優勢將更加突出。
硬體設施
學校有校園面積313畝,校舍建築面積23500平方米。建有教學樓5幢,學生宿舍樓5幢,還有實驗樓、辦公樓、科學館、圖書館等主要建築。圖書館藏書逾5萬冊,裝備了新型電腦、多媒體課件製作平台及展播室、校園互動網路、直播自動電話等現代化教學設施,並充分運用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辦學規模
學校發展成為一所擁有學生近3000人,54個教學班,教職工213人,教育教學成績突出的省級重點中學。
師資力量
學校有專職教師172人,高級職稱27人,中級職稱91人;本科學歷176人,專科學歷26人,其它11人。設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藝10個教研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按國家教委頒布的標準實行,在實際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學校老師幽默風趣,認真負責。其中,黃才發老師(物理老師)在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在北京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迹中,被評為“'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學生成績
2001年高考列全市重點中學第五,2003年高考尖子生人數列全市第三,升學率達93.7%。2004年高考又取得歷史性空前突破,一本上線80人,二本上線264人,按萬人口比,重點上線人數列全市第五位,本科上線人數列全市第四位,其中曾葉沁同學還以全市第三的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2005年的高考又一次獲得大面積豐收,應屆生上線數創歷史新高。足球、籃球和田徑是學校的傳統體育項目,競技水平居省市先進行列。學校辦學的成績,獲得了上級及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學校的辦學成績又取得了新突破,在繼2016年劉源、廖荷映同學考入北京大學和2017年溫新泉同學考入清華大學后,2018年彭芃同學又以681分的成績又被清華錄取,創造了學校連續三年有學生考取清華北大的新輝煌!
學校先後被評為“贛州市安全小區”,“贛州市德育工作示範校”,2001年被評為“江西省綠色學校”,002年被評為“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江西省衛生庭院”,2003年5月建立“國家家庭教育指導基地”,2004年12月又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學校”。2004年被評為“C,今年又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學校”。
2016年
一本上線218人。
二本上線776人。
2017年
一本(不含體藝特長生)上線178人。
二本(不含體藝特長生)上線773人。
藝術生上線81人。
2018年
一本(不含體藝特長生)上線235人。
二本(不含體藝特長生)上線801人。
2019年
一本(不含體藝特長生)上線230人。
二本(不含體藝特長生)上線823人。
藝術生上線86人。
江西省尋烏中學原校區
江西省尋烏中學創辦於1939年,是尋烏縣唯一的一所省屬重點中學,坐落於縣城南面的馬蹄崗坡上。這裡曾是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其中毛澤東同志還寫下了不朽篇章——《尋烏調查》、《反對本本主義》。校園北靠馬蹄崗,南眺烏河。校舍依山建築,群山環抱,樹木蔥蘢,綠地芳草,環境幽雅,是一個鍾靈毓秀的理想學習場所。學校現有校園面積313畝,校舍建築面積23500平方米。建有教學樓5幢,學生宿舍樓5幢,還有實驗樓、辦公樓、科學館、圖書館等主要建築。圖書館藏書逾5萬冊,裝備了新型電腦、多媒體課件製作平台及展播室、校園互動網路、直播自動電話等現代化教學設施,並充分運用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學校現有學生近3000人,54個教學班;教職工213人,其中專職教師172人,高級職稱27人,中級職稱91人;本科學歷176人,專科學歷26人,其它11人。設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藝10個教研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按國家教委頒布的標準實行,在實際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學校以“團結、勤奮、求實、進取”為校訓,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世紀新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已形成了“規範化,高質量,有特色”的辦學格局。學校教風、學風醇正,教育教學質量年年上升,各項工作成績斐然。2001年高考列全市重點中學第五,2003年高考尖子生人數列全市第三,升學率達93.7%。2004年高考又取得歷史性空前突破,一本上線80人,二本上線264人,按萬人口比,重點上線人數列全市第五位,本科上線人數列全市第四位,其中曾葉沁同學還以全市第三的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2005年的高考又一次獲得大面積豐收,應屆生上線數創歷史新高。足球、籃球和田徑是學校的傳統體育項目,競技水平居省市先進行列。學校辦學的成績,獲得了上級及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近幾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贛州市安全小區”,“贛州市德育工作示範校”,2001年被評為“江西省綠色學校”,2004年12月又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學校”。
一九三九年,尋烏縣縣長劉菁如命教育科長賴世源先生等人籌辦中學,校址定於縣城南門對面窩。招初中兩個班,九月一日開學,定名“尋烏縣立中學”,校長劉菁如兼任,古鹿蘋、賴世源先生分別主持校務、訓導工作。是年初,買下愛群女小,並新建部分校舍。
一九四零年八月,澄江私立普化中學併入,該校校長凌得路先生受聘為訓導主任,初中增加到四個班。
一九四一年,第一屆初中學生(原招入普中的)畢業,建惜陰亭、仰止亭。
一九四二年七月,第二屆初中生畢業,招農林、師範各一個班。
一九四三年三月,縣長吳義方兼校長,九月招簡師一個班。
一九四四年,袁世忠先生任校長,第一屆簡師學生畢業。九月,招簡師一個班。
一九四五年,農林班學生畢業,第二屆簡師學生畢業,九月,招簡師一個班。
一九四六年七月,師範班學生畢業,第三屆簡師學生畢業。九月,始辦高中,招一個班。
一九四九年七月,第一屆高中學生畢業。九月,落松華縣長兼校長,趙尚霖先生主持校務。
一九五零年二月,吉潭區兼三中學併入,潘作體先生任副校長。是年六月,鄭漢夫縣長兼校長,開始搞勤工儉學活動。
一九五二年四月,潘作體副校長主持校務,高一年級招收會昌籍學生,是年,籌建校舍。
一九五三年八月,高中部併入瑞金中學。
一九五四年九月,余德潤同志任校長。
一九五五年,學校建立中共黨支部,余德潤同志兼任支部書記。是年,在石船子建成四棟教室,一個禮堂。
一九五七年,反右鬥爭擴大化,潘作體副校長離校。
一九五八年九月,復招高中班。余德潤同志外調。凌漱清副校長主持學校工作。是年,大力開展勤工儉學活動。
一九六一年,初中招四個班,高中二個班恢復高中部后,第一屆高中學生畢業。十一月,鄺欽明同志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五年,教學質量逐步提高,高考成績顯著。
一九六六年六月,“文革”開始,教學秩序混亂。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學校解散,教師下放,校舍被占,圖書、儀器、財產、檔案資料損失殆盡。
一九七零年一月,學校復辦,改名為“五·七”中學,開始由劉初星同志負責。八月,陳聖傳同志任革委會主任。
一九七一年,陳聖傳同志調出,彭仁任校長。
一九七二年,選定擴建校址,籌建新校舍。尹國恩同志任書記。
一九七三年四月,彭仁、尹國恩調出,鄺欽明同志任校長兼書記。是年,建成新一棟。
一九七四年,建成新二棟和禮堂,修葺老圖書館。
一九七五年,建成西北棟。全校師生奮戰數月,改河道,開闢新運動場。
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我校首戰告捷。
一九七九年,高考取得好成績,出現第一個高峰。沙渝晨、林翰章、汪光松三位同學上北大,還有上同濟、浙大等重點大學的,一時名聲大振。是年,建辦公樓底層。
一九八零年,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一九八一年,建校門;高考成績也出現第二個高峰,考入大專以上69人。
一九八三年三月,鄺欽明同志外調,吳洪仁同志任校長,全校二十四個班。
江西省尋烏中學
一九八四年,藍波副校長調任縣委宣傳部部長。是年,縣委、縣政府發起集資辦校,我校建成新教學樓、學生膳廳、辦公樓二層。
一九八五年,地、縣撥款興建的實驗樓落成。
一九八六年,地區撥款興建的學生宿舍樓、縣裡撥款興建的二十套教師住房落成。是年,高考成績出現第三個高峰,考上大中專學生119人。
一九八七年八月,地震,損失較大,計劃二年時間修葺校舍。
一九八九年,鍾國梁同志任支部書記,全校三十二個班。
一九九零年,初中部教學質量有提高。是年開始興建圖書樓。
一九九一年,初中部升學考試成績列全縣榜首。鍾國梁書記外調,吳洪仁同志兼任書記,學校致力搞好“三風”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籌辦舉行建校五十二周年校慶,成立校友會。
一九九二年,吳洪仁同志外調,劉承訓同志任校長兼書記。
一九九三年八月,沈炳麟先生捐助興建的教學大樓“慶同樓”落成。
一九九四年一月,劉承訓同志外調,廖志平同志任校長,吳洪仁同志任書記。
二零零九年九月,學校成立黨委,廖志平同志任黨委書記,謝雙全同志任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