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佛星系

西佛星系

西佛星系英文全稱是Seyfert galaxy 。它外觀幾乎是正常的螺旋星系,但具有非常小而明亮的核心,核心的亮度變化不定。名字來自20世紀40年代深入研究這類星系的天文學家卡爾·基南·西佛(Carl Keenan Seyfert)。西佛星系屬於活躍星系核的一類。

特點


西佛星系的特點為極亮的星系核。在無線電波、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波段有強烈電磁輻射。包括氫、氦、氮、氧元素的特徵輻射線,並有對應於每秒500-4000公里相對運動的強烈多普勒效應

分類


最早根據其電磁波譜分成1型和2型:
1型:同時包括寬窄兩類輻射頻帶。
2型:只包括窄輻射頻帶。
後來又根據這兩類輻射的相對比例,細分有1.5、1.9型等。

物理模型


目前推測,這些星系核的電磁輻射是由中心的超重黑洞(質量介於10至10太陽質量之間)及圍繞這些黑洞的吸積盤造成。輻射或者來自吸積盤的表面,或者是附近的氣體雲受輻射電離而產生。吸積盤旋轉造成觀測到的多普勒頻率變寬。
無線電波輻射可能是由同步輻射造成。紅外輻射來自其他波長的輻射被星系核附近的雲層再次吸收與發射。能量最高的光子則來自黑洞附近高溫冕區的逆康普頓散射(inverse compton scattering)過程。
窄帶輻射被認為是來自活動星系核的外部,而寬頻輻射來自更接近中心黑洞的部位。
西佛2型星系可能是有氣體雲阻擋了寬頻輻射,或者有寬頻輻射但不朝向地球方向。在有些西佛2型星系中,寬頻輻射只在極化成分中出現,可能是因為被附近熱氣體散射的結果。這種情況首先在NGC 1068被觀察到。

梅西耶77星系


這一著名的漩渦星系距離我們大約4500萬光年之遙,在3月28日公布的圖像中,科學家通過紅色和藍色的區域劃分暗示這裡存在大量的新生恆星,從發光的氣體雲等信息可以推測整個星系擁有豐富的“氣體原料”,可供“嬰兒恆星”使用。此前科學家已經發現該星系中央存在巨大的黑洞,強烈輻射使得該星系被稱為西佛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