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威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

鄭威,男,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珞珈青年學者。

個人經歷


2000.9—2004.6,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2004.9—2009.6,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2007.8—2008.8,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學習。
2009.7-2012.11,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講師
2012.12-今,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珞珈青年學者
現任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

研究方向


歷史地理學、先秦秦漢史,著重關注歷史時期的人文及自然地理景觀變遷。

學術兼職


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2. 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會會員。

承擔課程


本科生課程:《中國歷史地理》、《<漢書>導讀》(合開)、《中國通史(一)》(合開);
研究生課程:《中國歷史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學》。

科研項目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出土文獻與楚國政治地理研究”(2011-2014)、
武漢大學自主科研項目等項目,同時參與多個重大項目。

論文和專著


一、專(譯)著
1、《楚國封君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漢字百話》,(台灣)大家出版社2012年版。
二、代表性論文
1、《吳起變法前後楚國封君領地構成的變化》,《歷史研究》2012年第1期;
2、《兩周之際高等級貴族墓青銅禮器組合新探》,《考古》2009年第3期;
3、《襄城公戈新考》,《考古》2013年第3期;
4、《西漢東海郡的轄域變遷與城邑分佈》,《歷史地理》第25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楚“東陵”考》,《歷史地理》第23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戰國至漢初的鄱君與鄱縣、鄱陽縣》,《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2年第4期;
7、《<禹貢>徐州篇與<魯頌·閟宮>所見地理景觀比較分析》,《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1年第1期;
8、《西漢東海郡所轄戚縣、建陵、東安侯國地望考辨》,《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6年第2期;
9、《試析明代宦官籍貫的分佈與變化》,《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4年第4期;
10、《墨子游楚魯陽年代考》,《江漢考古》2012年第3期;
11、《<史記·楚世家>熊渠封三子史料性質小考》,《江漢考古》2011年第1期;
12、《西周至春秋時期楚國的采邑制與地方政治體制》,《江漢考古》2009年第3期;
13、《試析西漢“道”的分佈與變化》,《江漢考古》2008年第3期;

獲得榮譽


教學表彰和獎勵
1. 2011年獲武漢大學歷史學院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
2. 2010年獲武漢大學學生工作先進個人。 
學術表彰、獎勵
1. 2018年5月,譯著《中國古代的聚落與地方行政》作為《日本學者古代中國研究叢刊》(第一輯)之一,共同榮獲第十五屆上海圖書獎二等獎;
2. 2015年1月,《楚國封君研究》作為“世紀楚學”叢書之一,共同榮獲第九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
3. 2015年4月,《吳起變法前後楚國封君領地構成的變化》榮獲武漢市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
4. 2014年8月,榮獲武漢大學第十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