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

詞語

小月徠指陽曆一個月三十天或農曆一個月二十九天的月份。

詞語解釋


①小月(xiǎo yuè)〖a solar month of 30 days〗
“小月不及,故舍二十二度萬七千八百六十分度之七千七百五十五。”——《周髀算經》卷下,趙爽註:“小月者,二十九日為一月。”
“二曰月。”——《書·洪範》,唐孔穎達疏:“二曰月,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所以紀一月也。”
②小月(xiǎo yue)〖miscarriage〗
也說“徠小月子”,小產,流產的通稱。俗稱做產為“坐月子”,故稱小產為“坐小月子”,簡稱“小月”。
“鳳姐兒因年內年外操勞太過,一時不及檢點,便小月了。”——《紅樓夢》第五五回

農曆中大小月


農曆中全年中的月份按照月相變化周期而設置,以月僅二十九日為小月,以三十日為大月。農曆的歷月長度是以朔望月為準的,固定地把朔的時刻(即月亮在太陽地球中間,且以黑著的半面對著地球的時候)所在日子作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朔望月的時間是29日12小時44分3秒(即29.53059日),即29天半多一點,因日曆必須用整數,所以規定農曆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彌補,使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但它和純粹的陰曆並不完全一樣,因為純粹的陰曆是大小月交替編排的,而農曆年大小月是經過推算決定的。另外農曆大月時月亮一般是十六圓(望日),小月時一般是十五圓(望日)。農曆月的大小很不規則,其設置很難象公曆一樣找到規律,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有時連續兩個、三個、四個大月或連續兩個三個小月。由於朔望月稍大於29天半,所以在農曆的每100個歷月里約有53個大月和47個小月。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可以在農曆初二的日落後(傍晚)觀察西邊的天空有沒有很細的月牙出現來確定當月大小,如果有月牙出現,則說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時刻發生較晚,所以這個月應較長,是大月為30天;沒有月牙出現就說明初一的日月交朔時刻發生較早,這個就較短,是小月,為29日。這個方法在大多數都是準確的,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例外。

陽曆中大小月


4﹑6﹑9﹑11為小月30天,1﹑3﹑5﹑7﹑8﹑10﹑12為大月31天,平年2月為28天,閏年2月為29天。
陽曆平年每年分十二個月,大月三十一日,小月三十日,二月只有二十八日,歷月的平均值大致與朔望月平均長度29.5306日相等。陽曆的大小月有一定規則,七月以前單月為大月,雙月為小月;八月以後,雙月為大月,而單月為小月,於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為大月,四、六、九、十一月為小月。在羅馬獨裁者愷撒公元前46年1月1日起執行的儒略曆中,原為交替大小月,其中八月原來應排為小月,因為後來獨裁者屋大維是生於此月,元老院將此月改為他的稱號“奧古斯都”,從二月中抽出一天補上,變為大月,將後面的月份重新排大小月。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公元1582年改革儒略曆,制定格里曆時,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行周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於是把一年定為365天。所餘下的時間約為四年累計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年二月為28天,閏年二月為2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