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池

黑天池

“黑天池”,古今馳名。海拔1000米,坐落在“梁開”山脈的首部,系萬縣、梁平開江三縣交界處。

簡介


廟址在開江境內,位於廣福場東南方,離街道7公里,環山中有一池自然圓池,大如小水庫,池深無底,清清綠水滿池。春夏不上漲,秋冬不下涉,水底漆黑,故稱“黑天池”。

美麗傳說


黑天池呈不規則的長方形,盈盈一池水滿滿蕩蕩。周圍起伏的山巒,織成一個搖籃,天池恰似一個嬰兒,正躺在搖籃里閉著眼甜甜地酣睡。偶有微風吹過,池面上盪起一層層漣漪,那是嬰兒正睜開眼打量這好奇的世界吧。山巒上挺拔的青松,叢生的灌木,茂盛的野草,倒影在池中,浸染得這澄澈的池水越發綠得發亮,碧得刺眼。遠遠望去,讓你覺得那池水就是無數綠色植物的汁液堆積而來,伸手掬一捧,你只會感到黏稠、清香。幽靜的天池,也有喧囂的時刻,那是魚們躍出水面窺探人世間。然而,幾絲波紋一晃,魚們又悄無聲息地沒入了水底。剩下的只有無邊無際的靜穆。此情此景,讓你覺得彷彿來到人間仙境,來到世外桃源。塵世的喧囂與煩惱,心中的鬱悶與不快早已消失得了無蹤跡。
其實,關於人間仙境的黑天池,有一個神奇的傳說。
據傳,早年間,這海拔1000米的高山上,並無天池,一座土地廟破破爛爛地立在那裡。偶有香火卻並不旺盛。到了唐朝天寶年間,廣福場一蔡姓道人外出修行,多年後得道歸來。一天,他站在廣福場向遠處眺望。驀然間,發現廣福場東南方開江與梁平交界的綿延山脈,逶迤而下,形似一條水龍,土地廟恰在龍嘴處。精通天文地理的蔡道人為自己的發現欣喜若狂,他想飽受乾旱威脅的廣福場有救了。他即刻動員弟子及周圍百姓,來到高高的山樑,伐木取土,將小小的土地廟改建成像模像樣的寺廟。
寺廟建成,廟裡的香火陡然旺盛起來,逢年過節,人們排著長龍競相祭奠。
一年,廣福大旱,炎炎烈日如一枚火球,終日掛在天上。地里的莊稼扭成了麻花,枯黃如秋日的野草。眼看一年的收成即將化為泡影,當地百姓憂心如焚,他們用盡各種辦法也未能求來一絲半星的小雨。碰巧,蔡道長遠遊歸來,人們齊刷刷湧向寺廟,懇求蔡道長施展道法求雨。同時組織人馬敲鑼打鼓,抬著肥豬,挑著紅公雞往寺廟裡趕。蔡道長道法高深,他擺弄著法器,嘴裡念念有詞。道法還沒施完,先前萬里無雲的晴空頃刻間電閃雷鳴,烏雲翻滾,很快,瓢潑的大雨從天而降。此後,當地百姓一逢乾旱,必求蔡道長施法,而蔡道長每求必靈,多次幫助百姓解除旱情,人們都形象地稱他為蔡龍。
後來,蔡道長仙逝,廟裡的香火卻依舊旺盛,他的道法也一代代流傳。到了元朝末年,廟裡還有師徒三人。這天,小徒弟起了個大早,他要到大山深處採摘草藥。仲春時節的山林,已經是鳥語花香,生機盎然一片。小徒弟聞著花香,邁著輕快的步子一溜煙鑽進了莽莽蒼蒼的大山。小徒弟走後不久,師傅也起床了。他草草扒了幾口飯,背上褡褳要去山下的金山寺參加廟會。臨走,他叮囑大徒弟告訴師弟,千萬不要掰廟裡的筍子。大徒弟搔著腦袋有些茫然,他恍然想起香爐下那兩根出土不久的竹筍,雖長得矮矮墩墩,卻昂然著一種生機。他點著頭目送著師傅遠去。
小徒弟背著一大筐草藥歸來已是暮色蒼茫。大徒弟吩咐師弟快去吃飯,自己又一頭鑽進了禪房,他早忘了師傅的囑咐。
第二天清早,小徒弟清掃完廟堂外的垃圾,弓著身子進了廟堂。晨曦中,香爐下那兩根矮矮墩墩已變得茂盛的竹筍,在他眼前直晃,那麼刺眼,那麼惹人喜愛。他一陣驚喜,蹲下身子撫弄著那兩根竹筍。他想起了竹筍湯的清香。他輕輕一用力,兩根竹筍應聲倒下。小徒弟清掃完廟堂,拿著筍子立刻去了廚房。他用水一洗,畢畢剝剝地切起來,他要讓大師兄品嘗一下他絕妙的筍湯。
早飯做好,筍湯上桌,師兄剛好做完早課。他前腳剛邁進廚房,筍湯的清香直往他鼻子里鑽,他猛然一驚,想起了師傅的囑咐,心裡叫苦不迭。就在此時,門外突然竄進來一條大黃狗,它一嘴銜住飯瓢扭頭就往門外跑。大師兄一愣,跟著追了出來。黃狗出了廟門,銜著飯瓢沿廟后的大山瘋了似地逃竄,大師兄跟在後面緊緊追隨,一些灌木雜草因了他們的衝撞發出嘩啦啦的聲響,直向兩邊倒。他們越過一條又一條溪澗,翻過一個又一個山峁,大師兄眼看追上了,黃狗又猛地往前一竄,大師兄一個踉蹌摔在地上。他爬起來顧不得疼痛繼續追趕。就在他追到山巔,黃狗放下飯瓢之時,天空剎那間變得一片漆黑,一條條火龍伴著驚雷在天上翻滾,傾盆的大雨立刻嘩嘩地直往下潑。跟著轟然一聲驚天巨響,廟宇轟隆隆地直往下沉,一彎漆黑的水池出現在那裡,這就是黑天池。
幾天後,師傅從山下歸來,面對一池墨水,他神情肅穆。當大師兄跪在天池前,淚流滿面地說起事情經過,後悔自己沒告訴師弟筍子之事而導致師弟遇難之時,師傅氣得直跺腳:“你呀!你呀!那竹筍是水龍的兩隻角啊!”
後來,他們在大黃狗放瓢的地方,重新修建了一座更大的廟宇,取名黑天池廟。這廟配上人間仙境的黑天池,香火更加旺盛,求雨也更加靈驗。
而今,因仰慕黑天池的美景與傳奇,無數的探險者正源源不斷地向那裡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