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巴特爾
內蒙古阿巴嘎旗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原書記
廷·巴特爾,男,蒙古族,1955年6月生,1976年11月入黨,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原書記,黨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2021年“七一勳章”獲得者。
廷·巴特爾是開國少將廷懋之子。他1974年從呼和浩特來到薩如拉圖雅嘎查插隊,“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他多次放棄回城的機會留在牧區,在草原上一干就是40多年。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他所在的薩如拉圖雅嘎查草場嚴重退化,牧民群眾生活十分貧困。1993年,廷·巴特爾當選為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決心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在他的帶領下,全嘎查牧民實行了“圍欄輪牧”和“減羊增牛”,保護了生態環境的同時,有效改善了牧民生活。他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反映草場載畜量與草原生態的關係的“蹄腿理論”,為錫林郭勒盟實施減羊增牛戰略和推動現代化畜牧業提供了寶貴經驗。如今的薩如拉圖雅水草豐美,是當地生態條件最好的嘎查。嘎查人均純收入由40年前的40元提高到了現在的1.88萬元,薩如拉圖雅嘎查被評為全國第二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1974年,廷·巴特爾從呼和浩特市來到了偏遠的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插隊。
當年還不到20歲的廷·巴特爾,面對陌生的環境,一切都得從頭學起,首先是語言,然後是騎馬、放牧、打草等等在草原上生存的基本技能。這些,對於年輕好學的廷·巴特爾來說都不是事兒。他用心去貼近草原,用心去貼近牧民,兩年時間裡,廷·巴特爾已經成長為經驗老到的牧民了。
1976年,廷·巴特爾的父親——廷懋將軍出任內蒙古軍區政委、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二書記。與此同時,知青可以返城的政策也出台了。在薩如拉圖雅知青點,大家普遍認為,廷·巴特爾肯定是第一個返城的知青。然而,出乎人們意料的是,知青們都想方設法回城了,只有廷·巴特爾選擇紮根在這片北疆草原。
1981年,廷·巴特爾在風景宜人的高格斯台河畔與美麗的當地姑娘額爾登其其格組建了幸福的家庭。
1983年起,牧區開始推行草原畜牧雙承包制,極大地調動了牧民的養畜積極性,牧民的日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因為缺少科學引導,很多牧民盲目追求牲畜數量,導致草原生態環境每況愈下。
看到這種境況,廷·巴特爾坐不住了。他從這戶牧民家裡出來,又進那戶牧民家裡,苦口婆心地與每一位牧民商討圍封退化草原、禁牧沙化草原的觀點。
1986年,廷·巴特爾以身作則,在薩如拉圖雅草原上做出驚人之舉,他把家裡辛辛苦苦發展起來的60多隻羊全部賣掉,改為養牛,並圈起300多畝草場。1年後,廷·巴特爾圍封的300畝草場打下9車草,相當於其他牧民1000畝草場的打草量。再後來,廷·巴特爾家出欄1頭牛收入1200元,別人家2頭牛才賣1000元,這鮮明的對比,讓附近的牧民們悟出一個道理:跟著廷·巴特爾干,沒錯。
總結常年的放牧實踐經驗,廷·巴特爾提出了著名的“蹄腿理論”:養1頭牛隻有4條腿,5隻羊卻有20隻蹄子。很顯然,5隻羊對草原的破壞遠遠超過1頭牛,但效益卻不如1頭牛。養牛既保護了草原,又減輕了勞動強度,收入不降反增,何樂而不為呢?
廷·巴特爾在自家5926畝草場上將“蹄腿理論”付諸實施。如今,經過30多年的反覆實踐和努力奮鬥,廷·巴特爾已經找到了經濟和生態效益的最佳平衡點。他家草場是錫林郭勒草原上保護得最好的草場之一,他家養殖的牛也是純種西門塔爾牛。住在美麗如畫的草原上,享受著清新空氣,只養50頭牛,年收入即可達到50萬元。按廷·巴特爾的話說:“這不就是我們嚮往的生活嗎?”
從黨代表到人大代表,再到政協委員,近些年來,廷·巴特爾已經成為草原牧民的代言人,也是草原牧民發家致富的引路人。阿巴嘎旗養牛大戶達胡巴雅爾是廷·巴特爾的得意弟子之一。7年前,達胡巴雅爾決定把父親經營了一輩子得來的1000隻羊全部賣掉,改養60頭牛。老父親氣得好幾天睡不著覺,父子倆鬧起矛盾。
對達胡巴雅爾而言,這是他學習借鑒廷·巴特爾的養殖經驗以及精心測算後作出的決定。“牛出欄后,我家收入非但沒受影響,草場也恢復得更好了。”達胡巴雅爾笑著說:“現在比過去輕鬆多了,這多虧了廷·巴特爾大叔的養殖觀念。”
各種大會小會,只要有發言機會,廷·巴特爾都會為草原牧民代言,為地方發展呼籲。
廷·巴特爾是個大忙人。雖然年過花甲,但家裡所有的日常生活全靠兩口子自己打理,再加上外出開會、參加宣講等等,他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家裡來了取經的牧民,廷·巴特爾都會把手頭的活兒放下,與他們交流經驗。他說:“每年來我家參觀學習的牧民有1萬多人次。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只要我的做法對牧民有用,我就有責任和義務全部傳授給他們。”
在廷·巴特爾看來,把草原保護好,再把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好,讓牧民們過上新生活,享受電器、網路帶來的便利,這就是理想的好日子。為了讓更多牧民儘快過上這樣的生活,廷·巴特爾總結出新經驗:在生產經營中必須找到收入最高點、支出最低點,生態最好點、勞動強度最低點。
多年來,廷·巴特爾始終為牧區的發展、為牧民的富裕奔波著;還用自己的行動和成果說服牧民,贏得他們的信任。說真話、講實話的他,早已是牧民們的主心骨和貼心人。
廷·巴特爾是內蒙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薩茹拉圖亞嘎查黨支部書記。作為一名高幹子女,廷·巴特爾高中畢業后,插隊來到位於渾善達克沙地的薩如拉圖亞嘎查,一干就是28年。28年來,他懷著對草原人民的深厚感情,多次主動放棄返城的機會,帶領當地牧民向惡劣的自然環境挑戰,向愚昧落後的觀念挑戰,為改變牧區的落後面貌奉獻自己的青春、心血和汗水,被譽為牧民群眾致富的帶頭人。
他紮根牧區、苦幹實幹的楷模,憑著“讓牧民過上好日子”的信念,紮根牧區近50年,探索出保護生態、發展經濟、促進增收新路子,使當地牧民生產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6年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2018年1月,榮獲全國農業勞動模範。
2018年11月,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廷·巴特爾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2019年9月25日,廷·巴特爾獲“最美奮鬥者”個人稱號。
2019年9月25日,廷·巴特爾獲“最美奮鬥者”個人稱號。
2021年6月29日,榮獲中共中央授予的“七一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