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鎮

留侯鎮

留侯鎮地處秦嶺南麓,位於留壩縣西北部。鎮政府駐地棗木欄,距縣城14公里。境內高山聳立,氣候溫和濕潤,山清水秀,環境幽雅,銀銻礦、鐵礦等礦產資源豐富。森林面積34.31萬畝,草場面積4.3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8.3%,植被覆蓋率達93%,無工業污染,空氣質量優良,素有“天然氧吧”之稱。豬苓天麻玄參等百餘種珍貴野生中藥材分佈廣泛;大鯢、林麝、羚牛等珍稀野生物種群繁多。盛產香菇、木耳、核桃、板栗、銀杏、山野菜等天然綠色特產。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留侯鎮人口數為2103人。

留侯鎮黨委下轄12個黨支部,其中機關支部4個,農村支部8個,共有黨員194名,其中男性161名,女性33名;農村黨員140名,其中男性116名,女性24名。

地理環境


全鎮總面積274.8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34個村民小組,784戶,2835人,其中農業人口佔90%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青壯年勞力佔總人40%。耕地多分佈在海拔800--1200米的地帶,現有耕地面積4004畝,全鎮人均耕地1.4畝,糧食作物以油菜、玉米、洋芋及豆類為主,年產量1100噸,人均佔有糧食388公斤。由於地域等自然條件的制約,農業基礎設施落後,生產力水平低下,致使農村經濟發展緩慢,歷史上長期處於貧困落後狀態。

資源開發


留侯鎮自然資源豐富。森林面積34.31萬畝,草場面積4.39萬畝。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極利於林業、牧業、種植業發展。土特產有西洋參、香菇、木耳、核桃、蜂蜜、鹿壽草等,特別是西洋參和土蜂蜜,以其品質純正而暢銷不衰。

經濟發展


全鎮耕地面積4373畝,均為旱地,主產小麥、玉米、洋芋及豆類糧食作物。2002年農業總產值3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38元。

旅遊開發


紫柏山
紫柏山
境內峰巒疊嶂,翠柏林立,山清水秀。位於鎮政府北1公里的名勝古迹張良廟(漢留侯祠),早已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旅遊勝地。秀麗的 紫柏山綿延百里,霧靄繚繞,松濤疊浪,洞坦相連,自然風光十分美麗,是觀光旅遊的好去處。

人口數據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196
1803
1393
家庭戶戶數802
家庭戶總人口(總)2908
家庭戶男1596
家庭戶女1312
0-14歲(總)725
0-14歲男376
0-14歲女349
15-64歲(總)2138
15-64歲男1239
15-64歲女899
65歲及以上(總)333
65歲及以上男188
65歲及以上女14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071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留侯鎮人口數為2103人。

行政區劃


引棗木欄村桃園鋪村廟檯子村閘口石村營盤村月九村瓦泉寺村火燒關村

建制沿革


1956年為廟檯子鄉,1961年改公社,后更名為東風公社,1973年復稱廟檯子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閘口石鄉、廟檯子鄉合併設立留侯鎮,面積274.8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轄廟檯子、棗木欄、桃曰鋪、閘口石、營盤、月九、瓦泉寺、火燒關8個行政村。

災后重建


5.12地震給留侯鎮造成嚴重的災情,據統計全鎮272戶995人受災,倒塌房屋39間,形成危房293間,受損645間。面對災后重建的複雜情況,鎮紀委積極履行職責,採取多項措施保證救災物資的安全、正常發放,維護了社會穩定。
一是在每周周一例會上組織學習各種關於抗震救災期間工作紀律的文件,讓全鎮的領導和幹部明確非常時期工作要求和行為規範。組織召開了一次包括了全鎮幹部、村組幹部在內的警示教育會議,更加強化了抗震救災期間的工作紀律。
二是全程監督救災物資發放的各個環節。在救災物資和資金的發放過程中,鎮紀委要求各包村幹部和村組幹部在察看災情、上報災情、物資發放等過程中要本著實事求是、客觀公正、不帶私情的原則;要求包片領導必須入村到戶查災、救災。同時把各村《救災物資發放冊》及相關會議記錄複印留底,及時組織力量到各村檢查、核實。
三是對在抗震救災過程中群眾反映強烈的人和事認真核實,使全鎮抗震救災工作公開、公正、透明,力求做到群眾滿意。
截至2008年7月,全鎮共發放各項資金86100元,糧食25890斤,棉被12床,救災帳篷6頂,23戶重建戶第一批已啟動的6戶完成房屋主體工程,其餘17戶重建戶都已納入第二批重建工作,期間無任何違規違紀現象發生,有力地維護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和災后重建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