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平,漢族,出生於1945年2月8日,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人。現任廊坊市文聯主席、大廠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評劇團團長、國家一級編劇,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曾擔任《嫁不出去的姑娘》、《男婦女主任》等八部影視作品的編劇,創作了《吃餃子》、《誇七爺》、《特殊邀請》等40多個小品,他的作品多次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飛天獎、中國電影百花獎等國家級大獎,一度被稱為“趙德平現象”。
趙德平
趙德平,是一個謙虛、樸實的農民,更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多年來,他一直奮鬥在曲藝戰線的前沿,更不忘養育他的父老鄉親。為家鄉做出了很大的貢獻。1965年,趙德平被選入縣文化館,從事群藝創作。1974年,他被調到縣文工團(評劇團前身)任導演,1982年趙德平臨危受命,擔任大廠評劇團團長,當時恰逢全國戲劇滑坡之際,大廠評劇團已陷入了困境。趙德平經過多方調查研究,大膽進行改革,提出了“三為主”的辦團方針,即劇團以小型為主,劇目以現代戲為主,服務對象以農民為主,並在此基礎上對劇團實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二十幾年來劇團下鄉演出走遍京、津、冀各地,受到農民觀眾的極大歡迎,獲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趙德平同志始終豎持紮根農村,寫農民,演農民。他先後創作了《嫁不出去的姑娘》、《啼笑皆非》等八台大戲,其中,三部拍成電影,三部拍成電視劇。他所創作的戲劇,四次獲全國戲劇調演一等獎,六次獲省文藝振興獎。《水牆》一劇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97中國
曹禹戲劇文學獎”、文化部“98全國戲劇文華獎”。《男婦女主任》獲98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趙德平榮獲優秀編劇獎。此外,趙德平還創作了三十餘個小品,其中《半夜貓叫》榮獲了“98中國曹禹戲劇文學獎”、《老伴老伴》獲97年中國劇協小品戲曲大賽一等獎、《淚別》獲省文藝振興獎,《大年三十吃餃子》等小品分別由著名藝術家
趙麗蓉、
鞏漢林等在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等欄目中演出。
著名劇作家趙德平
趙德平同志先後被授予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自學成才優秀人物、全國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全國三下鄉先進個人、河北省優秀共產黨員、河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河北創業英雄等榮譽稱號,一次獲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兩次受省政府
通令嘉獎,省委省政府記一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同時被枇准為省管優秀專家,享受政府津貼。
小品《吃餃子》劇照
趙德平不是一個天生的劇作家,但他從開始愛上評劇這一行,有了一種追求后,就從來也沒有改變過。從《嫁不出去的姑娘》開始,他寫出的好戲一個接著一個,各種榮譽也接踵而至。但是,他沒有沉浸在以往的成就中,仍然腳踏實地地去拼搏、去奮鬥。趙德平劇作的最大特點是與時代合拍,他寫的東西都是老百姓在現實生活中所關心的事情。只有真正反映人民大眾心聲的作品,才能獲得社會的承認和觀眾的喜愛。而那些脫離時代、脫離群眾的作品,只能是曇花一現。趙德平很樸實,他從庄稼院里走出來,當了團長、縣長,成了劇作家,可他一點也不像,看起來仍然像個普通的老百姓。這說明,他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黃土地,沒有忘記他所熟悉的父老鄉親們。京劇大師
梅蘭芳先生成名之後,最不愛聽恭維的話。每場戲下來,他都要讓樂隊和跑龍套的、演宮女的演員們挑毛病,反映了一代大師虛懷若谷的治藝精神。趙德平在這一點上的做法也很令人稱道,無論誰到大廠評劇團去看了他的戲或劇本,他都會說“您給挑挑毛病吧”!他不但能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還能博採眾家之長,把別的藝術行當中好的東西吸收到自己的劇作中來,可以說,他的每一部戲都是經過反反覆復修改後才成功的。這也說明,下多大的功夫,就能取得多大的成績。
隨著趙德平藝術成就的提高,曾有人提出要研究“趙德平現象”。因為他們覺得趙德平是個謎,做為一個文化程度不高,非科班出身的人,他為什麼總能寫出讓人喜歡的新戲?大廠評劇團為什麼會常盛不衰?這個謎,這種現象讓很多人猜不透。《趙德平——從農民到劇作家》一書,是迄今為止第一本比較系統、比較全面地介紹趙德平生活歷程、創作道路、藝術成就和影響的書。它不僅可以成為廣大讀者解開趙德平之謎的一把“鑰匙”,也可以成為研究趙德平的人們的一座資料庫。正是因為趙德平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從小熱愛農村生活,熟悉農民語言,了解農民心理,對農民有著一種熾熱的特殊感情,才能寫出有味道的作品。為了選好材,選准材,他經常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在田間地頭和農民談心聊天,搜集農要中所發生的奇聞怪事,以此積累素材,豐富視野,廣開思路。這就是趙德平,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的趙德平,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劇作家,一個永遠紮根農村的劇作家。
大廠評劇歌舞團趙德平團長介紹經驗
“治團治本,育人育心”這就是趙德賓士團的秘訣。趙德平從大廠縣評劇團實際出發,提出了三為主的辦團宗旨,堅持為農民服務,把文藝的“二為”方向具體化,二十幾年如一日,堅守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前沿陣地。心裡裝著農民觀眾,這就是他劇團改革措施的出發點。他不為評獎而寫戲,而是為農民寫戲、排戲、演戲;他提倡“隊伍精幹”是為了便於下鄉演出;他聘用的演員大多是多面手,是為了滿足觀眾多元化的審美要求;他研製了流動劇場,是為了方便觀眾,為廣大農民觀眾提供一個較好的看戲環境。這無一不是為觀眾、為農民著想的。大廠縣評劇團時時事事想著觀眾,廣大觀眾年年月月惦記著大廠評劇團。通過二十年的努力,營造了一個長期、穩定的數以幾十萬的廣大觀眾群。他們喜歡大廠評劇團的演出,喜歡趙德平的戲,他們樂意掏錢買票去看大廠評劇團的演出。大廠縣評劇團確實沒有戲劇危機。趙德賓士團非常嚴格。除了規章制度建設外,特別注重人的建設。治團從育人入手,育人是在育心上下功夫,從思想管理內心管理方面下功夫。以愛心育人心,以感情投入凝聚人心,趙德平對劇團建設奉獻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二十幾年來他始終與演員在一起,外出演出,裝車卸車,裝台卸台,他都與演員一起干。隨團演出從不合補助,出差辦事從不拿補助,不但不拿,有時還要把自己的錢拿出來,在去年他獲得了特別貢獻獎,他把獎金全部放在了團里。
他愛團如家,對演員親如兄弟,演員的一切都裝在他的心裡。演員與他無話不說,願意聽他的批評幫助,趙德平的感情投入,得到了演員的信任和愛戴。全團演員都有自覺地承擔著責任。在大廠評劇團,工資發放不是論資排輩,而是評出來的,他們只要到了應該發工資的時候,全團的人就坐在一起,每個人既是演員又是評委。把自己一個月來都創作了什麼節目,節目的質量如何,不用自己說,演給全團的人看,都是專家理手,節目的好壞,大家自然有一個公正的評價。如此一來,工資的多少,並不是最主要的了,業務水平的高低,才是演員最關心的事情。因此,自覺排戲,不斷鑽研業務,在這個團里尉然成風。在大廠評劇團里,給人一種團結、和諧的氣氛。
《藝術人生》上的趙德平
趙德平的身份很複雜,首先他是一個農民,因為他家裡世代務農;他又是一位作家,他的劇作多次獲得各類獎項;他還是一名團長,他率領的
大廠評劇歌舞團,僅一年就走了全國的二十三個省,演出多達260場。團里人都親切地叫他“老爹”,因為他把團里人都當孩子一樣疼愛。 1982年,趙德平關閉了效益豐厚的工廠,臨危受命,出任重新組建的大廠評劇團團長。之後,他又婉拒了省文化廳副廳長的職位安排,謝絕了上海浦東開發區文化主管的邀任,一門心思為農民創作戲劇。20多年間,他創作的8台大戲和40多個小品,無一不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他的作品多次榮獲“五個一工程獎”、“中國
曹禺戲劇文學獎”、“文華新劇目獎”等國家大獎。而昔日倒閉的劇團,如今也已遠近聞名,固定資產逾千萬元。即便在一系列光環環繞下,趙德平仍始終把自己定位於一個農民,保持著農民劇作家的本色。他住在老家袁庄,睡大炕,吃粗糧,還承包了十幾畝責任田。在與農民“零距離”接觸中,他的創作靈感噴涌如泉。1994年,大廠發生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水,住房被淹、魚塘被沖,引發了干群之間的矛盾。大水在干群之間砌起了一道“水牆”,而幹部冒險指揮抗洪救災,又贏得了群眾的充分理解,沖開了這道“水牆”。趙德平以此創作的《水牆》一炮打響,演出近千場。
在199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由已故表演藝術家趙麗蓉表演的《大年三十吃餃子》給全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小品就出自趙德平的筆下。而在此之前,他已經是《嫁不出去的姑娘》、《男婦女主任》等四部影視作品的編劇;2004年,由趙德平與人合作的18集電視連續劇《
當家的女人》一經央視播出,立刻在全國觀眾中引起巨大轟動。趙德平所在的大廠評劇歌舞團帶著他創作的作品走遍了大江南北,若想邀請他們演出,不提前預約可不成,這也一度被稱為“趙德平現象”。儘管如此,趙團長收到臨沂日報報業集團的邀請之後,還是很爽快的答應前來。
影視作品《男婦女主任》
1984年,《嫁不出去的姑娘》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與
河北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成彩色故事片,這是趙德平第一個電影作品。 1986年,《啼笑皆非》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河北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成彩色故事影片。
1987年,《罪人》由北京電視台改編成電視劇《野種》。
1988年,《男婦女主任》由河北影視中心拍攝成電視劇。
1988年,《男婦女主任》由
長春電影製片廠和瀋陽本山藝術公司聯合拍攝成‘99賀歲影片,該片於1999年5月榮獲中國電影華表獎,趙德平獲優秀編劇獎,同年該片榮獲中宣部第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和中國大眾電影百花獎。
2002年,與人合作創作了十八集電視連續劇《當家的女人》,中央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製作,央視播出。
2002年,《水牆》一作拍成全國第一部影人藝術片,片名改為《小康之路》。2004年3月全國上映。
2003年,《全國喜劇小品大賽》三個作品獲獎《特殊宴請》、《誇七爺》、《模仿秀—真假趙麗蓉》。
2004年4月17、24日,央視《
周末喜相逢》兩期播出八個綜藝作品,引起全國轟動,邀請電涵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