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在北京前門外李鐵拐斜街一座京劇世家的舊居。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在北京百順衚衕附近一家私塾讀書。
梅蘭芳小時候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正式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學的第一齣戲是《戰蒲關》,后又學習了《二進宮》《三娘教子》等共約三十餘齣戲。也常跟著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戲。
光緒三十年1904年8月17日北京“廣和樓”戲館第一次登台,工花旦,在《長生殿·鵲橋密誓》里演織女。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家從百順衚衕移居盧草園,正式搭班“喜連成”演出。之後喜連成班主葉春善收梅蘭芳為徒。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8月14日母親楊長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頭條。
宣統三年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第一次與譚鑫培同台演出,演齣劇目《桑園寄子》。
民國二年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
民國三年1914年1月慶豐堂與王蕙芳同拜陳德霖為師又先後從師喬蕙蘭、李壽山、陳嘉梁學習崑曲。又從路三寶、王瑤卿學戲。7月至10月在“翊文社”最初嘗試創編了時裝新戲《孽海波瀾》。同年再次來滬,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一個多月。
民國四年1915年4月10日在北京吉祥園上演創編時裝新戲《宦海潮》。4月16日在北京吉祥園上演創編時裝新戲《鄧霞姑》。10月31日在北京吉祥園首演創編古裝新戲《嫦娥奔月》。
民國五年1916年1月14日在北京吉祥園上演創編的新戲《黛玉葬花》,4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吉祥上演創編時裝新戲《一縷麻》。
民國六年1917年創編了神話歌舞劇《天女散花》。
民國七年1918年移居上海,演出《遊園驚夢》。同年創編演出了《麻姑獻壽》、《紅線盜盒》。
民國九年1920年第一次拍攝無聲電影《春香鬧學》。
民國十一年1922年2月15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創編新戲《霸王別姬》,10月15日至11月22日應香港太平戲院邀請,率"承華社"劇團140餘人赴港演出。
民國十二年1923年11月在北京開明戲院上演創編新戲《洛神》,在北京真光劇場上演創編新戲《廉錦楓》。
民國十四年1925年創編新戲頭本、二本《太真外傳》。
4張梅蘭芳活動照(1931--1960)
民國十六年1927年被評為京劇“四大名旦”之首,創編新戲《俊襲人》,經當時的銀行家馮耿光證婚,梅蘭芳迎娶了孟小冬。
民國十七年1928年4月6日在北京中和戲院首演創編新戲《鳳還巢》。
民國二十年1931年5月與余叔岩、齊如山、張伯駒等人創辦“國劇學會”。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創編新戲《抗金兵》。
毛澤東會見梅蘭芳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2月26日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創編新戲《生死恨》。
民國三十年1941年蓄鬚明志,息影舞台。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夏由香港返回上海。從此,杜門謝客。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重新登台,在上海美琪大戲院與俞振飛合作演出了崑曲《斷橋》《遊園驚夢》等劇目。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6月至11月在上海聯華三廠拍攝彩色片《生死恨》。
1949年榮獲美國波摩那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1951年4月任命梅蘭芳為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7月全家從上海遷回北京,定居護國寺街1號。(現在是梅蘭芳紀念館)
1952年12月出席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與蘇聯著名舞蹈大師烏蘭諾
梅蘭芳蓄鬚明志
娃在北京會面。
1953年10月當選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1955年1月,任命梅蘭芳為中國京劇院院長,4月,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聯合為梅蘭芳周信芳舉辦了舞台生活50年紀念活動,2月—8月拍攝《梅蘭芳舞台藝術》戲曲片,12月製作完成。
1956年5月26日至7月16日應日本朝日新聞社等團體邀請,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關心和幫助下,組建了陣容最強大的訪日京劇代表團,梅蘭芳任團長。這也是梅蘭芳第三次訪問日本。先後在東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1957年4月15日北京市人民委員會任命梅蘭芳為梅劇團團長。6月7日國際舞蹈協會主席海爾格來到北京授予梅蘭芳榮譽獎章。7月9日擔任中國戲曲學院院長。
1959年3月26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5月25日在北京人民劇場上演創編新戲《穆桂英掛帥》。
1960年1月21日《遊園驚夢》彩色電影片拍攝完成。4月15日北京市人民委員會任命梅蘭芳為梅劇團團長。
1961年5月31日在中國科學院為科學家們演出《穆桂英掛帥》,這是梅蘭芳在舞台生涯中的最後一次演出。7月9日任命梅蘭芳為中國戲曲學院院長。
1949年7月出席中華全國第一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9月30日當選全國政協常務委員,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活動。
1954年9月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
清宣統二年1910年與王明華結婚。開始養鴿子的業餘愛好。
長輩:梅巧玲(祖父)、梅竹芬(父親)、楊氏(母親)、梅雨田(伯父)妻子:王明華(嫡妻)、福芝芳(平妻)
子女:大永、五十、大寶、葆琪、葆琛、葆珍、葆玥、葆玖
1961年8月8日凌晨5時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
《戰蒲關》(又名《忠義節》)中的徐艷貞 | 《九更天》(又名《馬義救主》)中的馬義之女 | 《二度梅》(又名《落花園》)中的陳杏元 |
《岳家莊》中的岳雲之姐 | 《搜孤救孤》中的程嬰之妻 | 《春秋配》中的姜秋蓮 |
《空谷番》中的姚夢蘭 | 《摘纓會》中的許姬 | 《汾河灣》中的柳迎春 |
《別宮》中的孫尚香 | 《祭江》中的孫尚香 | 《南天門》(又名《走雪山》)中的玉姐 |
《紅鬃烈馬》(又名《素富貴》) | 《彩樓配》中王寶釧 | 《長坂坡》中的糜夫人 |
《趕三關》中的代戰公主 | 《大登殿》中的王寶釧 | 《二本虹霓關》中的丫環 |
《四郎探母》中的鐵鏡公主 | 《女起解》中的蘇三 | 《頭本虹霓關》中的東方氏 |
《兒女英雄傳》中的張金鳳 | 《六五花洞》中的潘金蓮 | 《八蜡廟》中的張桂蘭 |
《打漁殺家》(又名《慶頂珠》)中的肖桂英 | 《游龍戲鳳》(又名《梅龍鎮》)中的李鳳姐 | 《雁門關》(又名《南北台》)中的青蓮公主 |
《穆柯寨》中的穆桂英 | 《天河配》中的織女 | 《四五花洞》中的潘金蓮 |
《雙金蓮》中的潘金蓮 | 《五花洞》中的潘金蓮 | 《桑園會》中的羅敷女 |
《破洪州》中的穆桂英 | 《樊江關》中的薛金蓮 | 《槍挑穆天王》中的穆桂英 |
《金針刺紅蟒》(《混元盒》中一折)中的紅蟒 | 《琵琶緣》(《混元盒》中一折)中的蠍子精 | 《審頭刺湯》(又名《一捧雪》)中的雪艷 |
《法門寺》中的宋巧姣 | 《全部王寶釧》)中的王寶釧 | 《回荊州》中的孫尚香 |
《浣紗記》中的浣紗女 | 《桑園寄子》中的金氏 | 《美人計》中的孫尚香 |
《朱痕記》中的趙錦榮 | 《朱廉寨》中的馬昭儀 | 《甘露寺》中的孫尚香 |
《延安關》中的雙陽公主 | 《緹縈救父》中的緹縈 | 《六月雪》中的竇娥 |
《摘纓會》中的許姬 | 《煤山恨》中的周后 | 《珠砂痣》中的江氏 |
《孝感天》(又名《掘地見母》)中的共叔段 | 《寶蓮燈》(又名《二堂舍子》)中的王桂英 | 《龍鳳呈祥》(又名《全部美人計》)中的孫尚香 |
《孝義節》中的孫尚香 | 《截江奪鬥》中的孫尚香 | 《梅玉配》中的蘇玉蓮 |
《打金枝》中的昇平公主 | 《三擊掌》中的王寶釧 | 《御碑亭》中的孟月華 |
《探寒窯》(又名《母女會》)中的王寶釧 | 《武家坡》中的王寶釧 | 《三娘教子》(又名《雙官誥》、《王春娥》)中的王春娥 |
《祭塔》中的白素貞 | 《二進宮》中的李艷妃 | 《玉堂春》中的蘇三 |
《轅門射戟》中的呂布(小生) | 《八蜡廟》中的黃天霸(武生) | 《鎮潭州》中的楊再興(武生) |
《三江口》中的周瑜(小生) | 《艷陽樓》中的呼延豹(武生) | |
《孽海波瀾》中的孟素卿 | 《宦海潮》中的余霍氏 | 《鄧霞姑》中的鄧霞姑 |
《一縷麻》中的林紉芬 | 《童女斬蛇》中的李寄娥 | |
《嫦娥奔月》中的嫦娥(花鐮舞) | 《天女散花》中的天女(長綢舞) | 《麻姑獻壽》中的麻姑(盤舞) |
《上元夫人》中的上元夫人(雲帚舞) | 《洛神》中的宓妃(獨舞、群舞) | 《紅線盜盒》中的紅線女(拂塵舞) |
《木蘭從軍》中的花木蘭(單劍舞) | 《霸王別姬》中的虞姬(雙劍舞) | 《廉錦楓》中的廉錦楓 |
《前部西施》中的西施(羽舞) | 《後部西施》中的西施(后改一晚演出) | 《頭本太真外傳》中的楊玉環(從“拈香奇遇”至“太真出浴”) |
《二本太真外傳》中的楊玉環(從“太白醉寫”至“夢遊月宮”) | 《三本太真外傳》中的楊玉環(從“祿山求職”至“翠盤艷舞”) | 《四本太真外傳》中的楊玉環(從“御前面秦”至“玉真夢會”) |
《黛玉葬花》中的林黛玉 | 《千金一笑》(又名《晴雯撕扇》中的晴雯) | 《俊襲人》中的襲人 |
《白蛇傳》(金山寺中的白蛇)(斷橋中的白蛇) | 《牡丹亭》(春香鬧學中的春香)(遊園驚夢中的杜麗娘) | 《金雀記》(覓花·庵會中的井文鸞)(喬醋·醉圓中的巫彩鳳) |
《孽海記》(思凡中的趙色空) | 《西廂記》(佳期·拷紅中的紅娘) | 《玉簪記》(琴桃·偷詩·問病中的陳妙常) |
《風箏誤》(驚丑·前親·逼婚·后婚中的俊小姐) | 《奇雙會》(又名《販馬記》)(哭監·寫狀中的李桂枝)(三拉·團圓中的李桂枝) | 《翡翠園》(盜令·殺舟--遊街中的趙翠兒) |
《鐵冠圖》(刺虎中的費貞娥) | 《昭君出塞》(出塞中的王昭君) | 《長生殿》(鵲橋·密誓中的楊玉環) |
《南柯記》(瑤台中的金枝公主) | 《漁家樂》(打舟·藏舟中的鄔飛霞) | 《獅吼記》(梳妝·跪池·三怕中的柳氏) |
《牢獄鴛鴦》中的酈珊珂 | 《春燈謎》中的韋影娘 | 《宇宙鋒》中的趙艷容 |
《貴妃醉酒》中的楊玉環 | 《鳳還巢》中的程雪娥 | 《抗金兵》中的梁紅玉 |
《生死恨》中的韓玉娘 | | |
梅派形成初期
京劇形成初期,以梅巧玲為代表的一代老前輩藝術家開啟了京劇男旦藝術的篇章。梅巧玲開創的梅派藝術,對京劇旦角表演藝術的提高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成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到第二代梅派
四大名旦合影
傳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缽,良好地繼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對梅派藝術的傳承功不可沒。
梅派的創立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孫梅蘭芳繼承並發展了梅派藝術,當時的男旦藝術在京劇史上出現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讓整個京劇發展步入了巔峰時期,這是京劇走向興盛的重要標誌。
梅蘭芳旦行立派也是從“梅派”開始的,而京劇行當中梅蘭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蘭芳是中國旦角創藝立派的第一人。
京劇中把女性統稱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齡、性格又可細分為許多行當,飾演大家閨秀和有身份的婦女稱為“正旦”,正旦在京劇中俗稱“青衣”,這就是因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長衫而得名。京劇《竇娥冤》中的女主角竇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莊重嫻靜,秀雅柔婉,以唱功為主,一般說來,青衣的唱腔旋律優美,細膩婉轉。
梅派的創新
梅蘭芳所創新的京劇梅派藝術,不僅是中國京劇與整個中國戲曲藝術的高峰,而且還位列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梅派藝術的發展,自是得益於時代的機遇,當時北京精英薈萃,戲樓茶館雲集,在梅蘭芳綴玉軒聚集的“梅黨”也各顯其長,盛舉共襄,進而成就了當時梅蘭芳的梅派藝術。
藝術戲劇融合
中國戲劇在服裝、道具、化裝、表演上綜合起來可以說是活動的水墨畫,梅蘭芳深知應該從繪畫中吸取對戲劇有幫助的養料。於是他研習作畫並向一些繪畫名家求教,其中包括齊白石,而齊白石又非常喜愛梅蘭芳的戲劇。齊白石對梅蘭芳而言是亦師亦友。梅蘭芳將藝術和生活,和興趣走到了一起,讓中國傳統書畫走進戲劇,擴展
梅蘭芳《貴妃醉酒》劇照
了藝術領域,同時將原有的藝術壁壘打破,開創出新的出路,並將這種新式事物傳到了國外。
梅派傳承
梅蘭芳的一生,體現了不斷革新、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他將諸多藝術領域的創作思想融於了京劇藝術舞台表演之中,使京劇旦行的唱腔、表演藝術臻於完美的境界,成為旦行中影響深遠的流派。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最能體現梅派藝術代表劇有《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穆桂英掛帥》等。
所以在梅派藝術的傳承上,梅蘭芳之子梅葆玖,深得其父教誨和指導,作為梅派藝術的領軍人物,京劇界舉足輕重的男旦演員,梅葆玖在致力於梅派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男旦藝術傳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並為之積極努力著。
而在梅派藝術的優秀傳人中,胡文閣被認定為後輩青年京劇男旦演員中的佼佼者。他師承梅葆玖等藝術家,拜梅葆玖為師。跟隨梅葆玖學習的過程中,他良好地繼承了梅派藝術,展現了男旦藝術的魅力,為梅派藝術、男旦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梅蘭芳一生主要從事京、昆表演,創作了一批時裝戲和古裝戲,加工整理了一批傳統戲,如《牢獄鴛鴦》《宦海潮》《鄧霞姑》《一縷麻》《嫦娥奔月》等。他對中國戲曲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之於戲曲理論的貢獻
僅是其中一面。
梅蘭芳提出了“中國戲劇之三要點”。第一點,西方戲劇與中國戲劇的隔閡是可以打破的。第二點,中國戲劇的一切動作和音樂等,完全是姿勢化。所謂姿勢化,就是一切的動作和音樂等都有固定的方式。例如動作有動作的方式,音樂有音樂的方式,這種種方式,可作為藝術上的字母,將各種不同的字母拼湊一起,就可成為一齣戲。但是中國戲的演員們,都不被這種字母所束縛,他依舊可以發揮他在藝術上的天才與創造,《貴妃醉酒》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第三點,中國(戲)未來之趨勢必須現代化,並不一定是戲劇、本體的現代化,是要使劇中的心情和倫理成為現代化,如背景與燈光也可使其成為姿勢化,使其有固定的方式來表現劇中各個情緒,這是中國戲劇今後可試驗的途徑。
這三點很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可以為中國的京劇傳承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梅蘭芳先生的理性闡述,根植於中華民族文藝理論的沃土之中,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這是一份難得的戲曲理論遺產,不僅對梅蘭芳京劇表演理論體系的總結至關重要,而且豐富了中國戲曲表演理論體系,值得深入總結研究。
梅蘭芳的畫清麗秀雅、神形兼備,有深厚的藝術修養。在抗戰時期蓄鬚銘志,曾以賣畫為生計。梅蘭芳先生的書法雖沒有他的畫出名,但是其書法功底深厚、清靜雋秀。以行楷書為主,小楷尤精。小楷風格來源於《樂毅論》《黃庭經》《十三行》等二王小楷,並伴有唐人寫經筆意。
梅蘭芳書畫作品
北京大學教授、書法家陳玉龍評價:“人們常說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在舞台上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一字一腔都是美、都是戲、都是藝術:我謂李志敏一運筆、一揮毫、一筆一畫、一點一撇都是美,都是佳作,都是藝術。諺曰:‘真積力久’、‘爐火純青’、‘功到自然成’,揆諸梅氏李氏,洵非虛語。”
唱腔
梅蘭芳的唱腔醇厚流麗,感情豐富含蓄。由於他嗓音高寬清亮、圓潤甜脆俱備,故音色極其純凈飽滿,唱工從不矜才使氣,始終保持平靜從容的氣度,決無氣餒音懈之處。他的唱腔基本上是從傳統唱法中來,但又無一腔照搬傳統,而是以自己的潤腔方式和行腔規律,將其化為具有從容含蓄的梅派韻味的唱腔,旋律優美,順暢流利。在每一齣戲中,均結合表達人物感情和劇情內容的需求,設計出大量新的唱腔,悅耳動聽,清麗舒暢,並不以花哨織巧、變化奇特取勝,但無論是柔曼婉轉之音抑或昂揚激越之曲,都無不出自心聲,感人至深。梅蘭芳的嗓音脆、亮、甜、潤、寬圓俱備,而最難得的是又甜又亮。甜而不寬,這只是一般好嗓子,梅的嗓音之寬,恰到好處。梅蘭芳精通音律,五聲尖。他的唱法,在成名之後,可以說既無腔不新,又無腔不似舊。其中打破藩籬的是“南椰子”唱腔,這是前人沒有的,至於在“南梆子”中加“哭頭”《春秋配》,“南梆子”轉快流水以及反四平調,如《太真外傳》的“盤舞”、“出浴”等,更是梅派所創的新扳腔了。
表演
梅蘭芳善於運用歌唱、念白、表情、身段、舞蹈等技藝,把人物的心理狀態刻畫入微。他運用藝術手段自然、和諧、圓活、灑脫、出神、人化,富有節奏感和塑形美。他的表演藝術特點是質樸中見華貴,端莊中含俏麗,淑靜中蘊情致,嫵媚中顯大方。
舞蹈
梅蘭芳在京劇表演中選擇了新舊相融合,在傳承中去其不美與低俗,留其精華與清雅來積極學習與吸納。梅蘭芳所創造的“梅派”道路,也和其他流派創造者一樣,先是走承師之道,而後在承師的基礎上,走自己的創新道路。梅派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特點,抓住某一個特點很難抓,講究的是範本之美,無論一招一式、一字一腔、發聲運氣都強調非常規範。
梅蘭芳《太真外傳》
梅蘭芳在表演《紅線盜盒》中的“劍舞”、《西施》中的“羽舞”、《麻姑獻壽》中的“袖舞”、《木蘭從軍》中的“戟舞”、《思凡》中的“拂舞”、《抗金兵》中的“戎裝舞”這些多為反皇權、反暴政、反侵凌的內容劇目時,表現出中國古代受壓迫婦女的苦難、掙扎與反抗,展示出梅蘭芳所塑造中國古代各類女性形象的藝術才能。《汾河灣》中,他塑造一位苦守寒窯、痛失愛子的賢妻良母,《刺虎》中,他塑造一位捨生忘死、代主出嫁的復仇宮女,《打漁殺家》中,他塑造一位不堪苛政、走向反抗的漁家女兒,《宇宙鋒》中,他塑造一位佯裝瘋癲、違抗聖命的名門閨秀;《虹霓關》中,他塑造一位武藝高強、被愛所傷的痴情女子;《貴妃醉酒》中,他塑造一位天生麗質、一度失寵的宮怨妃子。在京劇和崑曲中的一些經典的武打、舞蹈片段,都體現梅蘭芳在舞台上多方面的技藝和擅長。梅蘭芳飾演的晚年穆桂英,氣度凝重,感情沉沉,唱、做藝術登峰造極,令人嘆為觀止。他晚年的藝術風格不似中期那樣色彩濃艷,而趨於清淡含蓄,更富有內在的魅力。這標誌著他的舞台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化妝
梅蘭芳對旦角角色化妝進行了創新,北方的旦角,不講究畫黑眼圈,淡淡的畫上幾筆就行了。片子貼的部位,又高又寬,往往會把臉型貼成方的,如果在鬢邊貼出一個尖角,內行叫“大開臉”。頭上再打個“茨茹葉”,這就是標準的青衣扮相。梅蘭芳就採用了南方的旦角化妝法,把眼圈畫得相當黑,加上一弔眉,眼睛顯得格外好看有神。並根據個人的臉型,在適當部位貼上片子,觀眾看了就有美的感覺,為演出增加了光彩。同時也為北方旦角的化妝開了先河。
梅蘭芳劇照
國內評價
申報:梅蘭芳之青衫亦為都中第一流人物,色藝之佳,早已名滿都下二難兼并,必有特異之技藝以動人,觀聽者有梨園癖者自必聯翩往觀,第一台又將座物隙地矣。
中國評論家、戲劇家梅紹武:他是個勤勉好學的演員,從青年時代起就認真鑽研古典文學、國畫、民族音樂、民族舞蹈、民俗學、音韻學和服飾學等多方面的祖國傳統文化,並把這些知識融合到他的藝術中去,從而創造了大量優秀劇目,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大家風範的藝術流派——梅派。
中國作家老舍:忽然聽到梅蘭芳同志病逝的消息。我們都黯然久之,熱淚欲墜!我們之中,有的是梅大師的朋友,有的只看過他的表演,傷心卻是一致辭的。誰都知道這是全國戲曲界的一個重大損失!
泰州市委書記藍紹敏:梅蘭芳先生是世人景仰的京劇藝術大師,他創造的獨樹一幟的“梅派”藝術,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他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給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藝術遺產,他為中國戲劇藝術做出的傑出貢獻,將永載戲劇史冊。梅先生屬於世界、屬於中國,更屬於他的家鄉泰州。
戲曲理論家齊如山:他之為人不但謙和,且極講信用而仁慈,又自愛而講氣節。
中國戲劇藝術家歐陽予倩:梅蘭芳是“真正的演員,美的創造者”。
國外評價
紐約《世界報》 :“梅蘭是我所見過的最傑出的演員之一在紐約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演出。”
美國《時代》 :“梅蘭芳的啞劇表演和服裝展示的演出真是精美優雅,可愛絕倫,美妙得就像中國古老的花瓶或是刺繡的帷幔。這是一次接觸,與一種在數世紀中不可思議地圓熟起來的文化的接觸。”
美國《太陽報》 :“幾乎是一種超乎自然的發現,通過許多世紀,中國人建立了一種身體表情的技巧。”無論理解與誤解,梅蘭芳讓美國人第一次見識了中國的京劇藝術。
美國詩人、小說家、評論家斯達克·揚StarkYoung:“梅蘭芳的戲劇藝術並非完全沒有現實主義的成分,它並不具有立體派繪畫、抽象的阿拉伯裝飾或幾何舞蹈設計所具有的那種涵義。跟它確切相似的是中國繪畫和雕刻。遺留在我們記憶里的是對他們的抽象畫和裝飾性的印象,但是我們往往對那種精確性感到驚訝,自然界,一片葉子,一束花朵,一隻鳥,一隻手,一件斗篷,都被觀察得極為精確細緻,同時我們也對它們那具有特徵的細節所呈現的使人眼花繚亂的色彩繽紛標誌感到驚奇。這種精確的標誌絕妙地鑲嵌在整個藝術之中,這種藝術臻於完美而理想”。他從中國藝術的寫意性美學原則出發,在一定程度上釐清了西方人對中國戲曲的某種誤讀。
梅蘭芳出訪
蘇聯劇作家特烈傑亞柯夫:梅蘭芳的到來,改變了長久以來西方對中國藝術所持的“異國情調”的說法,中國戲劇“有這樣的悠久的歷史”,非但沒有走向僵化,在這些五光十色的固定形式之中,卻跳動著生命盎然的脈搏。
蘇聯戲劇導演梅耶荷德:梅蘭芳的舞台動作——手的藝術表現力,他說:“我沒有在舞台上看見過任何一個女演員,能像梅蘭芳那樣傳神地表現出女性的特點。”此外,他還深深折服於梅蘭芳“表演節奏的巨大力量”,相比之下,他感到蘇聯戲劇的“很多缺陷”。他認為梅蘭芳的演出會對戲劇產生持續的“特殊影響”。
受到厲麟“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影響,抗戰時期的梅蘭芳在面對敵人威逼利誘時表現出了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智慧與膽識。日寇佔領上海不久,得知蜚聲世界的京劇第一名旦梅蘭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請梅蘭芳到電台講話,讓其表示願為日本的“皇道樂士”服務。梅蘭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陰謀伎倆后,便決定儘快離滬赴港,擺脫日寇糾纏。於是他一邊給日本人帶口信說,最近要外出演戲,一邊攜家人率團星夜乘船赴港。梅蘭芳來到香港后,深居簡出,不願露面。梅蘭芳在抗戰期間斷然蓄鬚明志,不為民族敵人演出,表現了一代藝豪不屈不撓的剛強骨氣。這一事件成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話,在中華兒女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奮勇抗戰的決心。梅蘭芳與中國近現代文教界代表人物厲麟似是好友。他曾言:“麟似先生雖長年遊學海外,卻很喜愛京劇。他思想深邃,見識廣博,有幸相識,獲益良多。”
1932年冬,“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梅蘭芳偕全家告別了北平故居“綴玉軒”故居,在上海馬斯南路121號(今思南路87號)定居下來。在思南路居住期間,梅蘭芳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戲。抗日戰爭爆發后,梅蘭芳罷歌罷舞,息影舞台,並留起了鬍子。期間汪偽政府與侵華日軍數次登門要求梅蘭芳重新登台,均遭拒絕。直到抗日戰爭勝利,梅蘭芳才在思南路的寓所剃去了留了8年的鬍子,重返舞台。
梅蘭芳上海故居
泰州梅蘭芳紀念館,俗稱梅苑,是京劇大師梅蘭芳故鄉的紀念建築群。1985年2月,時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題寫了館名。1992年2月,江澤民總書記親臨視察,並用筆寫下“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振興京劇藝術”的題詞。
梅蘭芳史料陳列館由明清兩代古建築移建而成。其布局錯落有致,融嚴整、樸實、幽靜、雅緻於一
泰州梅蘭芳紀念館
體。設有“梅蘭芳藝術生平”、“梅蘭芳生活實物展”、“桃李廳”幾部分內容的七個展廳。
梅蘭芳紀念館位於北京西城區護國寺街9號,是一座典型的兩進院落四合院,佔地716平方米,是梅蘭芳生前最後10年的居所。此院原為清末慶親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經過修繕,梅蘭芳搬到這裡居住。梅蘭芳逝世后,周梅先生的親人將家中珍藏的照片、劇本、紀念品等共3萬餘件文物、資料捐給國家。1986年10月27日建成紀念館並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築,朱漆大門上懸掛1親筆書寫的匾額“梅蘭芳紀念館”。門內青
北京梅蘭芳紀念館
石磚瓦大影壁前的翠竹中安放著梅蘭芳的半身雕像。正院北房正中為客廳,裡間為起居室,東西耳房為卧室和書房,書房的書櫃里收藏大量珍貴手抄劇本,牆上懸掛張大千、齊白石、陳半丁等著名畫家的作品,各項陳設均按梅蘭芳生前生活原狀布置。東西兩邊廂房原為梅蘭芳子女的居室和餐廳,現在一邊房間闢為專題展覽室,另一邊房間闢為活動室,作為招待貴賓和舉辦小型梅派藝術活動的場所。外院南屋是紀念館主要展室,展出的大量珍貴照片和實物。
2002年11月2日,全中國第一家以表演藝術家命名的劇院——梅蘭芳大劇院在江蘇省泰州市隆重開業,是泰州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泰州是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故鄉,為表達家鄉人民對大師的紀念之情,泰州市投資6000多萬元興建了梅蘭芳大劇院,梅蘭芳大劇院位於泰州市海陵區青年南路406號,隸屬於泰州市淮劇團,總建築
泰州梅蘭芳大劇院
面積1.2萬平方米,擁有容納近千人的大型觀眾廳,配備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數碼影視廳、演員公寓、大型娛樂場等設施。劇院開業當天晚上,梅蘭芳之子、著名京劇演員梅葆玖登台為家鄉父老獻演了經典名劇《貴妃醉酒》。
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區平安里西大街32號,這是一座以中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命名,集傳統與現代藝術完美結合的現代化表演場所。大劇院隸屬於中國國家京劇院,面積13000餘平方米,地上五層,地下兩層,有觀眾席位980座,具有演出、展覽、會議、聲像錄製等多種功能,也是品味高雅、陶冶情趣、聚會社交的首選之地。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作為一座標誌性建築,劇院通體由透明的玻璃幕牆包裹,透過明亮的玻璃,能看到一道彰顯皇家氣派的中國紅牆。
北京梅蘭芳大劇院
2014年8月20日,紀念梅蘭芳誕辰120周年海外巡演當晚在紐約首演。北京京劇院集合數十位梅派傳人,精選多部梅派經典劇目,以商業運作形式,在紐約、華盛頓等地開展海外巡演,讓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走出國門。首演劇目為梅派經典劇目之《梅華香韻》,由《天女散花》等五段摺子戲組成。
2019年9月25日被評選為“最美奮鬥者”。
時間 | 名稱 | 扮演者 |
1994年 | 《梅蘭芳》 | 劉子蔚 |
2008年 | 《梅蘭芳》 | 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