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瑞泉

慈瑞泉

慈瑞泉,京劇丑角。北京人。羅壽山的徒弟。先後在玉成、同慶、喜慶搭班演戲。開始為譚鑫培配戲,後為梅蘭芳楊小樓、余叔岩、譚富英配戲,晚年參加高慶奎、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等劇團演新戲,尤其是尚小雲一直倚他為左右手。他參加排演的新戲,在高慶奎劇團有《豫讓橋》、《史可法》、《煤山恨》等;在梅蘭芳劇團有《鳳還巢》等;在程硯秋劇團有《青霜劍》、《朱痕記》等;在尚小雲劇團則是無役不從、直到因病輟演。

人物關係


簡介


慈瑞泉有一條橫寬響亮的“大喇叭嗓子”,頗有真率質樸的韻味。他的白口,繼承了乃師大小音結合,以吸氣轉換語意的念法,“數板”則硬砍實鑿。他演丑角的特點是演老年、平民或好人更為出色,並且還擅演丑婆戲。他演《當鐧賣馬》的王老漢、《烏盆記》的張別古,《駱馬湖》的樵夫、《失街亭》、《珠簾寨》的老軍等掛白或黲四喜髯的老丑精彩稱絕。
如《烏盆記》一劇中,他扮演的張別古拄著拐杖的顫抖和白四喜髯的栩動,一下子就把張別古的老、窮、童心未泯、略帶蒼勁的人物性格勾畫得八九不離十;乃至烏盆在公堂上說話,他樂得跳上公案,扯著“大喇叭嗓子”喊叫,有些撒賴似地抱怨包拯不該打他五板,這又體現了他這個窮困潦倒、討飯為生的老人“滾刀筋”式的“氓氣”和“童心”。他在這齣戲里的演技堪稱是後來者的學習模式。他扮演的丑婆戲既簡凈大方,嚴謹古樸,又能讓人笑破肚皮。

特點


說他的特點是演老人、好人更為出色,其實他演少年人或壞人也有上品之作。如《釣金龜》的張義,他演得天真活潑,毫不作做,既有童稚氣又有樸野氣,塑造的是一個樸實誠篤、可愛質樸的苦孩子。他和龔雲甫合作演出該劇,可稱鼎足之勢,功力悉敵。又如《打漁殺家》的教師爺,他一副“大喇叭嗓子”直聲喊叫,用以顯示色厲內荏,再加上一付專門“吹氣冒泡”飛揚浮躁的奴才相,就是蕭長華遇到演教師爺這一角色,也退避三舍。
慈瑞泉的兒子慈少泉也演丑角,繼承乃父,不墜家聲。李四廣的戲路和表演方法也宗“慈(瑞泉)派”,尤以演丑婆、彩旦更具慈瑞泉的神態、風韻。
誕辰:1876年,光緒二年(丙子)
逝世:1941年9月14日,農曆辛巳年七月廿三日

活動年表


1912年,農曆壬子年:譚鑫培四次赴滬
譚鑫培四次赴滬,演於新新舞台,始以“伶界大王,內廷供奉”頭銜與滬人相見,並正名為譚鑫培,而年已六十五矣。同行配角,有金秀山、孫怡雲、德珺如、文榮壽、慈瑞泉,陣容之盛,煊赫一時,金秀山、德珺如均以票友下海,與孫菊仙合唱《二進宮》,向有“三羊開泰”之稱(內行稱票友羊毛)。滬人以耳為目,不知輕重,而楊四立方出演丹桂,紅極一時,楊本武丑兼唱老生,演《空城計》讀“昭烈”為“罩笠”;讀“馬謖言過其實”為“馬謖年過七十”笑話不一而足,而滬人喜灑狗血,竟認楊四立為京朝南下,唯一老生;而視譚為瘟功。一日,楊貼《豬八戒盜魂鈴》,學唱各種生、旦、凈、末、丑兼四個台,滬人空巷往觀。譚本擅武功,不甘示弱,次日亦貼《豬八戒盜魂鈴》,滬人亦空巷而往。及唱,無學南北腔調,觀者已漸嘩矣。及登四個台,以年老失功,竟無法翻騰,而緣著桌腳子爬下。有小報界人劉束軒者,少年氣盛,在包廂中大呼倒好。時許少卿為新新舞台主,亦恃勢氣盛,自后摑束軒頸。而風波軒起矣。次日小報界無不攻擊譚鑫培,至於體無完膚,劉許亦相見公堂。譚大憤,不終約而北返,立誓不再至滬唱戲(按余叔岩亦曾立誓不至滬唱戲)。
在滬期間,周信芳曾向譚鑫培學《御碑亭》《打棍出箱》等戲。

北京丹桂園演出


1915年2月5日,農曆乙卯年十二月廿二日:1915年2月5日北京丹桂園演出
本日丹桂園由永慶社演出京劇。
演齣劇目
夜場
《珠簾寨》(譚鑫培飾李克用,汪笑儂飾程敬思,吳彩霞飾大皇娘,王瑤卿飾二皇娘,馮惠林飾大太保,慈瑞泉飾老軍,劉春喜飾周德威)
1924年4月13日,農曆甲子年三月初十日:程艷秋首演《金鎖記》
程艷秋於北京三慶園日場首演《金鎖記》。程艷秋飾竇娥,王又荃飾蔡昌宗,郭仲衡飾海瑞,文亮臣飾蔡母,曹二庚飾張驢兒,慈瑞泉飾禁婆,慈少泉飾山陽縣知縣,李四廣飾張母。
1924年6月28日,農曆甲子年五月廿七日:程艷秋首演《青霜劍》
程艷秋於北京三慶園日場首演《青霜劍》。程艷秋飾申雪貞,曹二庚飾方世一,慈瑞泉飾媒婆。
1924年8月8日,農曆甲子年七月初八日:程艷秋組鳴盛社
程艷秋改組和聲社為鳴盛社,社長為其岳父果湘林。因羅癭公病逝;編劇金仲蓀,羅之未竟遺作《碧玉簪》,由金仲蓀接手完成。“鳴盛社”的班底有李洪春、曹二庚、慈瑞泉、文亮臣、張春彥、侯喜瑞、王又荃、吳富琴等原和聲社老夥伴;王瑤卿先生則退出,搭入尚小雲、譚富英的重慶社。在北京三慶戲院演出。
1925年8月20日,農曆乙丑年七月初二日:鳴盛社改為鳴和社
在鳴盛社支持一年有餘后,社長果湘林先生不勝勞煩,程艷秋亦不忍老岳受累,決定自行出面組班,特聘梁華亭先生任社長,經理內外社務,改組鳴盛社為鳴和社,班底成員有郝壽臣、侯喜瑞、曹二庚、慈瑞泉、郭仲衡、文亮臣、金仲仁、王又荃、周瑞安、李洪春、張春彥、董俊峰、李多奎等原和聲社老夥伴。請高登甲先生抱本子任後台管事,文武場面則有琴師穆鐵芬、鼓師杭子和、陳鴻壽及錫子剛等。由金仲蓀任編劇,程艷秋掛頭牌自兼編導和唱腔身段設計。
1927年4月30日,農曆丁卯年三月廿九日:程艷秋首演《朱痕記》
程艷秋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朱痕記》。程艷秋飾趙錦棠,張春彥飾朱春登,侯喜瑞飾李仁,文亮臣飾朱母,曹二庚飾宋成,李四廣飾宋母,慈瑞泉、慈少泉飾兩衙役。

中和戲院演出


1930年12月1日,農曆庚午年十月十二日:1930年12月1日中和戲院演出
本日中和戲院由程艷秋的鳴和社演出京劇。
演齣劇目
《釣金龜》(李多奎,慈瑞泉)
1931年9月2日,農曆辛未年七月二十日:1931年9月2日中和戲院演出
程艷秋的鳴和社演賑災義務戲於中和戲院。
演齣劇目
《釣金龜》(李多奎,慈瑞泉)
1933年10月4日,農曆癸酉年八月十五日:1933年10月4日華樂園演出
本日華樂園由慶盛社演出京劇。
演齣劇目
日場
《打龍袍》(李多奎,馬連昆,慈瑞泉)
1934年2月28日,農曆甲戌年正月十五日:1934年2月28日中和戲院演出
本日中和戲院演出京劇。
演齣劇目
《哭靈托兆》(李多奎,慈瑞泉)
1935年,農曆乙亥年,下半年:譚富英組扶椿社
譚富英自組班社,取名扶椿社。二牌旦角為王幼卿,三牌武生為周瑞安,硬裡子老生哈寶山,銅錘花臉為王泉奎,架子花臉是馬連昆,丑角是慈瑞泉、慈少泉父子。陣容頗為齊整。
1935年2月17日,農曆乙亥年正月十四日:1935年2月17日中和戲院演出
本日中和戲院由程硯秋的鳴和社演出京劇。
演齣劇目
《釣金龜》(李多奎,慈瑞泉)
1935年9月17日,農曆乙亥年八月二十日:1935年9月17日中和戲院演出
本日中和戲院由鳴和社演出京劇。
演齣劇目
《孟津得寶》(李多奎,慈瑞泉)
1936年3月26日,農曆丙子年三月初四日:漢口光明大戲院開台
年初,漢口光明電影院改名光明大戲院,本日,尚小雲登台,配角黃楚寶、張雲溪、袁世海、閻世善、慈瑞泉等。三天打炮戲《雷峰塔》、《峨嵋劍》、《新白羅衫》、《摩登伽女》、《文君當爐》、《漢明妃》、《李三娘》、《白玉蓮》、《比目魚》、《貞女殲仇》等。4月18日演完。
1937年4月21日,農曆丁丑年三月十一日:程硯秋組秋聲社
程硯秋組秋聲社,社長吳富琴。程硯秋與王少樓並掛頭牌,成員有曹二庚、慈瑞泉、李四廣、侯喜瑞、程繼先、鮑吉祥、哈寶山、李多奎、蘇連漢、鍾喜久、鐘鳴岐、扎金奎、俞振飛、劉永利、張蝶芬;司鼓白登雲,琴師周長華、任志林,大鑼高文誠,舞台監督高登甲。不久崑曲音樂家韓子和亦加入,俞振飛八月份脫離返滬由顧珏蓀易之。張春彥代鮑吉祥和哈寶山,慈瑞泉年邁以慈少泉繼之,以孫甫亭代已故老旦文亮臣;當年新搭入的有葉盛茂、李克昌。
編劇事宜雖由金仲蓀先生統籌,由於金主持中華戲校、戲曲研究所和《劇學月刊》常務,勢難分身,遂先後延聘杜穎陶、陳墨香,特別是翁偶虹先生參與新劇的編撰工作。

新新大戲院演出


1938年2月19日,農曆戊寅年正月二十日:1938年2月19日新新大戲院演出
本日新新大戲院演出京劇。
演齣劇目
《哭靈》(李多奎,慈瑞泉)
1938年10月19日,農曆戊寅年八月廿六日:李少春拜余叔岩為師
李少春在泰豐樓拜余叔岩為師,所授第一劇戲為《戰太平》。出席的有高慶奎、李菊笙、王鳳卿譚小培、郝壽臣、李洪春、金仲仁、鮑吉祥、馬德成、慈瑞泉、吳彥衡、王福山、葉龍章、袁世海、李寶奎、閻世善、高維廉、李桂春等。
1938年12月3日,農曆戊寅年十月十二日:李少春首演《戰太平》
李少春拜余叔岩后,所學第一齣戲乃《戰太平》。12月3日在新新大戲院首演,配演有袁世海、沈曼華、高維廉、慈瑞泉、陳富康、高富遠。當日北京車水馬龍,萬人空巷,從北新華街的中央電影院,汽車一輛接一輛,一直排到西單。余叔岩也親自到場觀看。
1940年4月29日,農曆庚辰年三月廿二日:程硯秋在上海首演《鎖麟囊》
程硯秋於上海黃金大戲院首演《鎖麟囊》。程硯秋飾薛湘靈,顧珏蓀飾周庭訓,張春彥飾薛良,孫甫亭飾薛老夫人,吳富琴飾趙守貞,哈寶山飾趙祿寒,張蝶芬飾胡婆,李四廣飾梅香,曹二庚飾丫鬟,慈瑞泉、慈少泉父子飾勢力眼儐相父子。連演十場滿堂,一炮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