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山

戲曲家

金秀山(1855年-1915年),北京人。為翠峰庵票友,後經德珺如介紹,專業演戲,並拜何桂山為師,演銅錘花臉。初搭阜成班、長春和班,後人嵩祝成班、同春班、四喜班,以在同慶班與譚鑫培合演時間最長。曾為清“內廷供奉”。他嗓音寬大,氣貫滿台,善用鼻音,多宗穆鳳山唱法。唱腔洗鍊,簡而味醇。常演劇目有《草橋關》、《鎖五龍》、《斷密澗》、《刺王僚》、《連環套》、《黃金台》、《忠孝全》、《法門寺》、《群英會》、《二進宮》等以銅錘為主、架子為輔的戲。金派藝術除其子少山繼承外。

人物關係


活動年表


1871年,同治十年(辛未):風流自賞票房成立
蔣養房衚衕風流自賞票房成立。票首為載序之,票友有金秀山、袁子明,著名戲為《鴛鴦譜》。
1908年1月9日,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十二月初六日:承平班外串
承平班外串。

演齣劇目


《長生樂》
《八仙慶壽》
《蟠桃會》(眾學生)
《滿床笏》
《小放牛》(王長林,郭鳳雲)
《斷密澗》(學生)
《玉玲瓏》(小鳳凰,錢文卿)
《岳家莊》(王桂官,陳德霖,朱文英,羅福山)
《打花鼓》
《打瓜園》(李某,朱某,王某,韓某)
《硃砂痣》(王鳳卿,沈金奎,陳某)
全本《雙釘計》(路三寶,趙寶林,金秀山)
《安天會》(學生)
《取成都》(王鳳卿)
《魚腸劍》(金秀山)
《打櫻桃》(小鳳凰,趙某)
《搜孤救孤》(譚某,金某,沈三元,張三鎖)
《丑榮歸》(王某,郭某)
《水簾洞》(學生)
《鎮潭州》(譚某,王某,吳某,沈某)
《捉放》(學生)
《貪歡報》
《青石山》
《落花園》(丁吉甫)
《碰碑》(王君直)
《群英會》(程繼仙,恩禹之)
《虹霓關》(梅蘭芳,王惠芳)
《空城記》(余叔岩,黃潤甫,金秀山,王長林,劉春喜)

生平


1909年,宣統元年(己酉):金秀山首次赴漢口演出
金秀山到漢口,在滿春茶園演出。
1912年,農曆壬子年:譚鑫培四次赴滬。
譚鑫培四次赴滬,演於新新舞台,始以“伶界大王,內廷供奉”頭銜與滬人相見,並正名為譚鑫培,而年已六十五矣。同行配角,有金秀山、孫怡雲、德珺如、文榮壽、慈瑞泉,陣容之盛,煊赫一時,金秀山、德珺如均以票友下海,與孫菊仙合唱《二進宮》,向有“三羊開泰”之稱(內行稱票友羊毛)。滬人以耳為目,不知輕重,而楊四立方出演丹桂,紅極一時,楊本武丑兼唱老生,演《空城計》讀“昭烈”為“罩笠”;讀“馬謖言過其實”為“馬謖年過七十”笑話不一而足,而滬人喜灑狗血,竟認楊四立為京朝南下,唯一老生;而視譚為瘟功。一日,楊貼《豬八戒盜魂鈴》,學唱各種生、旦、凈、末、丑兼四個台,滬人空巷往觀。譚本擅武功,不甘示弱,次日亦貼《豬八戒盜魂鈴》,滬人亦空巷而往。及唱,無學南北腔調,觀者已漸嘩矣。及登四個台,以年老失功,竟無法翻騰,而緣著桌腳子爬下。有小報界人劉束軒者,少年氣盛,在包廂中大呼倒好。時許少卿為新新舞台主,亦恃勢氣盛,自后摑束軒頸。而風波軒起矣。次日小報界無不攻擊譚鑫培,至於體無完膚,劉許亦相見公堂。譚大憤,不終約而北返,立誓不再至滬唱戲(按余叔岩亦曾立誓不至滬唱戲)。
在滬期間,周信芳曾向譚鑫培學《御碑亭》《打棍出箱》等戲。
1912年,農曆壬子年:周信芳入新新舞台劇場
周信芳入上海新新舞台等劇場。與譚鑫培、李吉瑞、孫菊仙、金秀山、馮子和、江夢花等名角同台演出,深受熏陶。
1913年,農曆癸丑年:李直繩堂會
李直繩堂會,余叔岩任戲提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