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革新開放的結果 展開

革新開放

寮國革新開放

革新開放政策的提出順應了時代發展的客觀背景革新政策的提出是在1986年寮國人民革命黨的四大上由當時的總書記凱山·豐威漢提出的。

1986年11月的“四大”在為“革新開放”掃除了思想認識上障礙的同時,制定了1986年至2000年以及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基本方針和任務,這是老黨首次提出“革新開放”的戰略方針,從此寮國進入了“革新開放”的時期。因此86年11月的寮國黨四大,不僅是寮國改革的起點,而且是寮國革新開放的重要標誌

徠1986年11月,在中國提出“改革開放”政策幾年之後,寮國革命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革新”路線。導入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政策,改變了寮國長期以來對外封閉的情況,令寮國向世界開放,同時大幅度提高了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國際上的形象,使寮國進入了經濟高速發展時期。

事件背景


政策的提出是基於寮國特殊的時代背景。首先是歷史原因的限制。寮國人民革命黨成立后,面對的是寮國經濟不發達的事實。寮國在近代發展史上經歷了較為曲折的歷史,先後經歷被殖民、戰爭、政局動蕩的侵擾,導致寮國的經濟發展環境較差,形成薄弱的經濟基礎。其次,當時經濟狀況的需要。寮國人民革命黨為了保持勝利的果實,建國后採取較“左”的路線,推出農業合作化、工業國有化、統籌商業經營等措施。在開始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穩定了社會局面,加快恢復生產力,促進了家園的重建。可是由於照搬“蘇聯模式”,寮國的經濟迅速陷入困境,寮國人民革命黨開始醞釀改革。再者,長期探索的結果。在“革新開放”政策提出之前,寮國政府已經開始探索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在“二大”中確立的新的政治綱領,把寮國建立成“和平、獨立、民主、統一和繁榮的國家”為長期目標。但是由於缺少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寮國人民經歷了多年的曲折探索。

事件經過


關於“革新”思想最早是在1979年寮國黨的二屆七中全會上提出的。是借鑒中國的“改革開放”,因當時寮國選擇“親越靠蘇”,因中越關係惡化,中老關係也隨著惡化。1989年,中老兩國關係正常化,得到全面的恢復和發展,自此後兩國在不同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
在1979年寮國黨的二屆七中全會上提出的主要針對政治、經濟方面存在的問題,急需探索調整相關的政策。直到1986年黨的“四大”寮國人民革命黨才決定堅定不移地貫徹“全面革新”思路,具體實施“全面革新”有關的政策。“四大”是在寮國歷史上是一次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大會,從此寮國開啟全面、高速發展的新局面。
1991年,寮國人民革命黨“五大”確定“有原則的全面革新路線”,提出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等六項基本原則,正式對外實行開放政策。
2010年中老兩黨第一次理論研討會在寮國萬象召開。2013年1月越老兩黨第一次理論研討會在河內開幕。

事件結果


寮國革新開放政策的提出是寮國人民革命黨探索救國圖強的結果,是寮國人民革命黨根據國內和國際實際情況的變化做出的選擇。寮國革新開放政策的提出不但緩解了當時國內尖銳的矛盾,而且順應了時代發展的總體趨勢。
實踐證明,革新開放政策的實施給寮國帶來眾多的益處,有效地維護了寮國人民革命黨的政權,穩定了動蕩的政治局面,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
寮國已從徠一個自我封閉的國家變成一個對外開放的國家。寮國革命黨和寮國政府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也隨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