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

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

武力,1956年11月生,中共黨員。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

人物生平


1975年高中畢業於北京市安德路中學;1975年3月至1976年12月在北京市延慶縣插隊;1976年12月至1977年在北京市鐵路局電務段工作。1977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1981年畢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1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1984年畢業獲法學碩士學位;1984年12月至2008年10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從事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工作。先後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學術委員會委員、院重點學科帶頭人;研究生院經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其間於1997年在荷蘭萊頓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2008年10月調入當代中國研究所;現任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

研究領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

主要成就


曾經參加和主持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和院重點項目。

社會兼職


中國經濟史學會副會長兼中國現代經濟史專業委員會會長。

出版著作


主要學術成果:曾編輯多本《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資料選編》;主要代表作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主編)、《意氣風發-1956年的中國》(獨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大事輯要》(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第一卷(合著)、《解決“三農”問題之路——中國共產黨“三農”思想政策史》(主編)、《中國十個五年計劃研究報告》(合著)、《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研究》(獨著)、《從蘇南模式到科學發展——江蘇無錫玉祁鎮調查報告》(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重點教材:《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簡史》(主編)。
《沒收官僚資本過程中的界定問題》、《建國初期的股市和建立長期資金市場的設想》、《農業合作化過程中合作社效益變化剖析》、《中國與歐美政府經濟職能演變的歷史比較》、《我國農業經營規模的轉變歷程及其發展趨勢》、《建國前後的貨幣統一》、《1949—1978年剪刀差差額辨正》、《中國計劃經濟的重新審視與評價》、《論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工業化與市場化——西歐現代化與中國現代化比較研究》、《中國工業化路徑轉換的歷史分析》、《1949~2002年中國政府經濟職能演變述評》、《中國共產黨“三農”認識的歷程和啟示》、《農村基層政權職能與農民負擔關係的歷史分析》、《試論1949年以來農業剩餘及其分配製度的變化》、《資本主義全球化與中國應對戰略的歷史演變》、《1953年的“修正稅制”及其影響》、《1949年以來工業化的“輕、重”之辨》(合著)、《中國實行“反哺”的宏觀經濟條件分析》、《1949-2006年中國城鄉關係演變的歷史分析》。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2020年1月6日,在《人民日報》發表:有實力有底氣有信心。文章認為,生產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要求我們及時調整生產關係,對相應制度進行改革完善。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制度變革的重要目標。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使生產力獲得空前解放。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衝擊,離不開先進生產力的支撐,也離不開制度的持續完善。保持定力,增強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