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胬肉攀睛的結果 展開

胬肉攀睛

胬肉攀睛

胬肉攀睛指有一三角形脂膜胬起如肉,由眼珠眥角橫貫白睛,攀侵黑睛的慢性外障眼病。多生於大眥,生於小眥或兩眥同時發生者較少見。病變進程緩慢,往往經過數月或多年始侵入黑睛,並逐漸遮蓋瞳仁,也有停止進展者。本病相當西醫之翼狀胬肉。

簡介


● 英文名稱:Pterygium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各科—眼科

古籍摘選


● 胬肉攀睛證多起於大眥,如膜如肉,漸侵風輪,甚則掩過瞳神。(《張氏醫通·外障》)

名詞解釋


● 以目中胬肉由眥角長出,橫貫白睛,攀侵黑睛為主要表現的眼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胬肉攀睛病名首見於《銀海精微·卷之上》,而《張氏醫通·七竅門》中對其癥狀及治法的記載簡單明了,謂:“胬肉攀睛證,多起於大眥,如膜如肉,漸侵風輪,甚則掩過瞳神,初起可點而退,久則堅韌難消,必用鉤割。”又名胬肉侵睛外障、螞蟥積證、肺瘀證、目中胬肉等。本病常見於中老年人及戶外工作人員,男性患者居多。多起於大眥,也有起於小眥或兩眥同時發生者。

臨床表現

● 自覺癥狀:初起眼感癢澀;進展期癢澀加重,流淚生眵;靜止期癢澀不顯。若胬肉過大可致眼珠轉動受到影響,可有視力下降。
● 眼部檢查:上、下胞瞼之間的白睛上起膜,漸漸變厚,赤絲相伴,紅赤高起,胬起如肉,一般自眥角開始,呈三角形。其橫貫白睛的寬大部分稱為體部;攀向黑睛的尖端稱為頭部;橫跨黑睛邊緣的部分稱為頸部。

現代醫學範疇

● 本病屬結膜變性疾病,相當於西醫學之翼狀胬肉。

病因病機

● 內有心肺蘊熱,外有風熱之邪,二者相合,熱鬱血脈,氣滯血瘀,漸生胬肉。
● 勞欲過度,腎精虧虛,心陰暗耗,水不制火,虛火上炎,脈絡瘀滯,致生胬肉。

治則治法

● 若胬肉淡紅菲薄,頭平體小者,以點眼藥為主;
● 胬肉頭尖高起,體厚而寬大,紅赤明顯者,應內外同治;
● 如藥物治療無效,發展較速者,宜手術治療。

預防調護

● 注意眼部衛生,避免風沙與強光刺激;忌煙酒及刺激性食物;勿過勞和入夜久視。
● 對胬肉手術后複發的病人,不宜立即再行手術,應在其靜止6個月後再考慮手術。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彭清華。中醫眼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