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李球的結果 展開

李球

朝鮮南延君

李球(1788年—1836年),朝鮮王朝後期王族。字稚受,初名宷重,是朝鮮仁祖之7世孫、麟坪大君之6世孫。1816年被過繼給朝鮮正祖之弟、朝鮮肅宗嗣曾孫恩信君,改名為球,並封南延君。1828年奉命出使清朝,1836年去世,謚號“榮僖”。1864年其孫李熙即位,是為高宗,改謚南延君為“忠正”。

1868年,其墓葬曾被西洋人盜掘未遂。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朝鮮正祖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李球出生於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當時他的名字是李宷重。他作為朝鮮仁祖之7世孫、麟坪大君之6世孫,已不屬於宗親的序列,只是本貫全州李氏之“璿派人”(類似清朝的閑散宗室)而已。故其父李秉源、祖父李鎮翼都沒有爵位,通過參加科舉、做點小官來維持生計。嘉慶二十年(1815年,朝鮮純祖十五年)十二月,朝廷欲為早亡無嗣的庄獻世子之庶子、延齡君之嗣孫恩信君李禛立后,由於近支宗親已不繁,所以挑選了李宷重奉祀於恩信君,改其名為“球”,封爵“南延君”。
南延君墓碑
南延君墓碑
翌年,南延君被朝鮮純祖封為守園官,其後有位叫李履熙的退職諫官上疏反對,揭露南延君“輕儇之性,悖惡之習,自在韋布,素著不義之行;迨廁近宗,不悛舊染之污。初入魂宮,稱病還第,而煮肉投骰之戲自同平人;迨赴園所,玄宮方下,而捽曳邑隸之舉殆若常時。龍寺之花柳,醉岸平笠;蓮池之漁獵,倒著布巾。嘯聚無賴,而作偏成黨;打破民產,而勒奪酒食。在京而拳踢掖隸,出鄉而破碎旅店。百里之內,閉肆逃避,怨聲載路,行旅側目,此在渠猶屬薄物細故耳。惟彼仙寢,何等肅敬之地;況此堊室,乃是寢苫之所。而妖娼馱致而醜聲傳播,荒淫狼藉而眾謗不恤。箭門之外,托以沐浴而嬲戲女色;饋室之奠,緣於耽游而晏時闕參。魂宮之前乘轎直入,寢園之上擔輿橫馳,此是大不敬矣。君上趨蹌於陵上,大臣莫輿於闕內,則渠敢恣行朝廷上所不行之舉乎?凶悖之行,愈往愈甚,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夫私奸服舍,漢法必誅,則侍園姦淫,當作如何耶?……噫嘻!渠以蒙騃白徒,受國特恩,擢諸近宗,榮貴降赫,則固當小心圖報,而侍園不過半載,辜負乃若爾焉。草不使蔓,芸不竢蕃,則不如早為之所矣。臣側聽屢日,人莫有言之者,臣竊惜之也。如此凶丑之類。決不可置之於守園之官、近宗之列”。純祖則稱此為誣陷,拒絕接受。
純祖時代,“宗班凋落無餘,只有南延一人”,所以李球也受到特別的重任。道光八年(1828年,純祖二十八年),朝鮮接到宗主國清朝平定張格爾之亂的消息,決定遣使朝賀,乃委任南延君李球為進賀兼謝恩正使。李球以喪子、母老及身體不適等為由多方拒絕,但代理聽政的孝明世子堅持要他去。李球於四月十二日陛辭,五月初十日進入鳳城柵門,六月初九日抵達北京。當時道光帝圓明園,十一日回宮時,李球一行在大紅橋瞻覲。道光帝聽說朝鮮派了宗親來朝賀,大喜,開恩特許李球一行參加為揚威將軍長齡準備的凱旋筵宴,並與長齡一同覲見道光帝,還專門讓李球一行聽戲。由於凱旋筵宴被定在八月初七日舉行,所以李球一行在北京滯留了兩個月才返回,到十月初四日復命於純祖及孝明世子。
道光十六年(1836年,朝鮮憲宗二年)三月十九日,南延君去世,享年四十九歲,朝廷賜謚號“榮僖”。二十八年後,其幼子李昰應之子李熙(命福)入繼翼宗(孝明世子)大統,是為高宗,將其親生祖父南延君之謚號改為“忠正”。

盜墓事件


南延君墓
南延君墓
南延君李球逝世后,先葬於漢城郊外麻田栢子洞,不久改葬於漣川南松亭,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憲宗十一年)遷葬於忠清道德山郡伽倻山北麓,翌年改葬於中麓。其被最後改葬在伽倻山,是因為其幼子李昰應聽從了風水先生之言,相信葬在這裡就會出現“真龍天子”。後來李昰應之子果然成為國王,李昰應遂在南延君墓旁修建報德寺,並大肆宣揚此事,以致連在朝鮮傳教的法國天主教傳教士都聽說了這種傳聞。其中一個傳教士權神父(費隆,Stanislas Féron)在同治四年(1865年,朝鮮高宗二年)秋向巴黎外方傳教會的報告中提到李昰應“熱衷於和尚們的迷信,堅信自家的幸運是因為把他父親埋在了倒塌的寺廟的塔下,荒唐地給予許多施捨,當然,這些錢都是從國庫里拿出來的”。翌年李昰應發動丙寅邪獄,鎮壓天主教,屠殺傳教士,權神父成為三名漏網之魚之一,並在丙寅洋擾期間伺機逃出朝鮮。權神父仍想捲土重來,便勾結曾騷擾過朝鮮的出身北德意志聯邦漢堡的商人吳拜(奧佩爾特,Ernst Jakob Oppert)以及美國冒險家詹金斯(Jenkins C. Febiger),準備去朝鮮盜掘南 延君之墳墓,以南延君之骸骨脅迫李昰應開國通商、允許傳教。同治七年(1868年,高宗五年),吳拜、權神父、詹金斯率領100餘名雇傭的中國人和菲律賓人,乘坐中國號(China)及附屬船格里塔號(Greta)從中國上海出發,經日本長崎開赴朝鮮,於四月十八日(5月10日)登陸於忠清道德山郡之九萬浦,在朝鮮天主教徒的指引下前往伽倻山盜墓。由於朝鮮方面預先得到消息,有所準備,所以他們未能得逞,倉皇逃竄。李昰應記載其過程說:
“十八日,德山邑猝有百許個洋夷突入,劫掠衙門,打破軍器庫,直向南延墓所,屯聚山上,覓光耳鋤子於土人,而皆已急埋,不能得,則只揭去莎草數片,仍劫墓直(守墓人),討銀鍮祭器,亦已急埋,不能得,只掠他物,又掠民家物四十餘戶直走,自稱俄羅斯,而其去其來,慣識間路捷徑,必有我地邪類(天主教徒)鄉導也,雖送精炮三百,而彼已去遠,莫可追擊。”
四月二十二日,吳拜一行航行到永宗島時,永宗防禦使申孝哲(后改名申哲均)派人登艦筆談,但不得要領,同時吳拜以“亞里莽水軍督”(“亞里莽”音譯自Allemand,為法語中對德意志人的稱呼)的名義送信於李昰應,稱自己這麼做雖然無禮,卻是為了避免戰爭及其引發生靈塗炭的迫不得已之舉,督促李昰應馬上派遣大官來和他們談判,否則將再次盜墓。李昰應讓領議政金炳學執筆回信,並以申孝哲之名義送出,譴責其野蠻行徑,並宣稱“從今以往,凡於西洋各國漂到之船,不當待之以柔遠之誼”。四月二十五日,吳拜一行入侵永宗島,被申孝哲率兵擊退。他們被迫逃回上海。這次事件加重了李昰應的排外心理,鎖國攘夷之政策和對天主教之鎮壓也更為強化。

家族關係


備註封號姓名備註
生父贈領議政李秉源
生母贈貞敬夫人鄭氏本貫延日
養父恩信君李禛
養母南陽郡夫人洪氏本貫南陽
妻子郡夫人閔氏本貫驪興,閔鼎重嗣玄孫監役閔景赫之女。1784年生,1832年死
兒子興寧君李昌應閔氏出,1809年生,1828年死
興完君李晸應閔氏出,1814年生,1848年死,初名李是應,1844年改名
興寅君李最應閔氏出,1815年生,1882年死
興宣大院君李昰應閔氏出,1821年生,1898年死,追封興宣獻懿大院王
女兒李氏閔氏出,嫁申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