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直屬單位

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成立於2016年1月,前身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牙克石林業管理局,是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直屬單位,建制級別正廳級,局址駐牙克石市。管理局下設19個林業局、1個北部原始林區管護局。主要職責是保護管理重點國有林區動植物資源、開展森林資源監管和林業科學研究、組織編製實施森林經營方案、指導林業產業發展等。

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地跨呼倫貝爾市、興安盟9個旗市,南北長約696公里,東西寬約384公里,總面積10.6775萬平方千米,占整個大興安嶺的46%;森林面積8.17萬平方千米,活立木總蓄積8.87億立方米,森林蓄積7.47億立方米,均居全國國有林區之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集中連片的國有林區,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淡水安全、木材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歷史沿革


1952年10月,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林業部(廳)森林工業管理局,局址駐紮蘭屯。
1953年8月,局機關由扎蘭屯遷至牙克石,隸屬國家林業部,改稱中央林業部內蒙古森林工業管理局。
1956年6月,隸屬國家森林工業部。
1958年2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改稱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下屬森工局、營林局合併,改稱林業局。
1958年10月,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黨委與喜桂圖旗(現牙克石市)黨委合併,政企合一。下屬各林業局與屬地鎮委機構合併,政企合一。
1959年3月,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劃歸呼倫貝爾盟。
1962年8月,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黨委與喜桂圖旗(現牙克石市)黨委分設。下屬各林業局與屬地鎮委機構同時分開。均不再政企合一。
1963年1月,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劃歸東北林業總局,改稱東北林業總局內蒙古林業管理局。
1969年8月,隨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變動,隸屬黑龍江省林業總局,改稱黑龍江省牙克石林業管理局。
1979年7月,恢復內蒙古自治區原行政區劃,牙克石林業管理局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改稱林業部牙克石林業管理局。
1980年11月,下放給內蒙古自治區,改稱內蒙古牙克石林業管理局。
1987年1月,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恢復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名稱。
1995年12月,按照國務院要求,林區將所有經營職能整合組建了中國內蒙古森林工業集團,是國務院確定的首批57戶試點企業集團之一,同時保留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機構和林業行政管理職能。
2016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印發了《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改革總體方案》,撤銷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重新組建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這是我國第一個掛牌成立的重點國有林管理機構,標誌著我國國有林區改革邁出了關鍵一步。
2020年3月27日,按照中央總體部署,內蒙古自治區決定恢復森工集團運營。8月1日,中國內蒙古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掛牌運營。與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功能區概況


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是我國四大國有林區之一,地跨呼倫貝爾市、興安盟9個旗市(牙克石市、扎蘭屯市、根河市、額爾古納市鄂倫春自治旗鄂溫克自治旗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阿爾山市),內蒙古大興安嶺國有林區南北長約696公里,東西寬約384公里,與俄羅斯、蒙古接壤的邊境線長440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9°36′30″—125°24′00″,北緯47°03′40″—53°20′00″,林業主體生態功能區總面積10.6775萬平方千米,占整個大興安嶺的46%;森林面積8.17萬平方千米,活立木總蓄積8.87億立方米,森林蓄積7.47億立方米,均居全國國有林區之首。現有70%的森林被列為國家重點、一般公益林實行全封閉保護和限制性開發,其中有110萬公頃從未開發的原始林,已建自然保護區8個,面積123.65萬公頃,占林區總面積的11.6%,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畢拉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28.75萬公頃;省部級自然保護區5個—阿爾山、阿魯、興安里、奎勒河、烏瑪自然保護區,面積94.8萬公頃。內蒙古牙克石市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機構介紹


管理局南樓
管理局南樓
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是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直屬單位。2016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印發了《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改革總體方案》,按照“人員只出不進、機構只減不增、社會和諧穩定”和精簡高效的原則,撤銷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重新組建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主要職責是保護管理重點國有林區動植物資源、開展森林資源監管和林業科學研究、組織編製實施森林經營方案、指導林業產業發展等。
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是我國四大國有林區之一,地跨呼倫貝爾市、興安盟9個旗市(牙克石市、扎蘭屯市、根河市、額爾古納市、鄂倫春自治旗、鄂溫克自治旗、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阿爾山市),管理機構為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管理局下設19個林業局、1個森林管護局(阿爾山林業局、綽爾林業局、綽源林業局、烏爾旗漢林業局、庫都爾林業局、圖裡河林業局、伊圖裡河林業局(含溫河經營區)、克一河林業局(含諾敏森林經營所)、甘河林業局、吉文林業局、阿里河林業局、大楊樹林業局、畢拉河林業局(含北大河林業局阿木珠蘇和北大河林場)、金河林業局、阿龍山林業局、滿歸林業局、得耳布爾林業局、莫爾道嘎林業局、根河林業局、北部原始林區森林管護局(北部原始林區包含奇乾林業局、烏瑪林業局、永安山林業局3個未開發林業局))。內蒙古大興安嶺國有林區南北長約696公里,東西寬約384公里,與俄羅斯、蒙古接壤的邊境線長440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9°36′30″—125°24′00″,北緯47°03′40″—53°20′00″,林業主體生態功能區總面積10.6775萬平方千米,占整個大興安嶺的46%;森林面積8.17萬平方千米,活立木總蓄積8.87億立方米,森林蓄積7.47億立方米,均居全國國有林區之首。現有70%的森林被列為國家重點、一般公益林實行全封閉保護和限制性開發,其中有110萬公頃從未開發的原始林,已建自然保護區8個,面積123.65萬公頃,占林區總面積的11.6%,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畢拉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28.75萬公頃;省部級自然保護區5個—阿爾山、阿魯、興安里、奎勒河、烏瑪自然保護區,面積94.8萬公頃。內蒙古牙克石市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主要職責


內蒙古大興安嶺地圖
內蒙古大興安嶺地圖
保護管理重點國有林區的森林、濕地、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開展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造林、森林撫育、森林管護、森林資源監測和林業科學研究;組織編製實施森林經營方案;指導林業產業發展;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林區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防汛等方面的協調及維護社會穩定工作。

組織機構


管理局揭牌
管理局揭牌
重點國有林管理局下設若干個林業局,在原森工公司(林業局)林業管理機構的基礎上組建。原森工公司(林業局)所屬林場中規模較大、承擔任務較重的可以保留,其他的改為林業局派出機構。林業局及其派出機構的設置,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整合調整。新組建的重點國有林管理機構,按照職能職責和工作任務,定職能、定編製、定崗位、定人員、定工資。重點國有林管理機構運轉及林業生態建設經費,從中央財政給予的停伐補助經費、社會運行支出補助經費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經費中支出,由自治區財政部門負責監管。

領導班子


陳佰山同志任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黨委書記
閆宏光同志任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黨委副書記,提名任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局長
趙寶軍同志任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黨委委員、副書記
韓錫波同志任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黨委委員,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副局長
田鳳奇同志任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黨委委員,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副局長
宋德才同志任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黨委委員,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副局長
高昇同志任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黨委委員,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副局長
周艷昌同志任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黨委委員,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總會計師
張學勤同志任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