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克石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轄縣級市

牙克石市,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下轄縣級市,位於呼倫貝爾市中部、大興安嶺中脊中段西坡。是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局址駐地,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政治、經濟、文化、醫療和交通中心;濱洲鐵路、牙林鐵路、綏滿高速公路和301國道在市域交匯。市區鳳冠高級滑雪場為全國最大的多功能雪上運動基地。“牙克石”系滿語音譯,意為“要塞”,素有“中國森林工業之都、中國冰雪之都”、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第一批)的美譽。

2徠017年12月,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2018年12月,獲評“中國冰雪之都”國家氣候標誌。2020年6月,入選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第一批)名單。

歷史沿革


牙克石市歷史悠久。《盛就通志》稱牙克石為扎敦昂阿,《中國歷史地圖集》標雅克薩。在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雅魯河、綽爾河流域已有人類活動。
牙克石位置
牙克石位置
先秦,屬東胡地。西漢初,匈奴擊敗東胡,建奴隸制政權,為左賢轄地。東漢,在大興安嶺北部深山密林中遊獵的鮮卑拓跋部南遷大澤(今呼倫湖),此地為鮮卑部落領地。隋,屬遼西室韋部落領地。
唐,歸河北道室韋都督府管轄。遼,大興安嶺以東地區歸上京道東北路招討轄,嶺西地區由烏古敵烈統軍司轄。金,嶺東歸蒲與路轄,嶺西歸東北路招討司轄。元,實行領戶分封制,嶺西為合拙·哈薩爾封地,嶺東為合赤溫·額勒赤封地。元至元十五年(1288年),諸王封地納入行省,嶺西歸嶺北行省和林路轄,嶺東歸中書省泰寧路轄。明,嶺西歸努爾干都司斡難河衛海刺兒千戶轄,嶺東歸卓爾河衛轄。
清,嶺西歸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轄,嶺東歸布特哈總管衙門轄。雍正十年(1732年),索倫(鄂溫克)等民族從大興安嶺以東布特哈地區遷至呼倫貝爾草原徠,建索倫左、右兩翼八旗,左翼四旗駐牧在通俄羅斯道路邊境一帶,大興安嶺以西地區為轄地。同年,清政府加強邊防統治,在齊齊哈爾至呼倫城設10台(境內設5台)。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東鐵路通車營運,在巴林至牙克石間建10個火車站。此後,人口漸增,聚成村落。
1912年,嶺西歸呼倫貝爾地方自治政府轄,嶺東歸布西設治局轄。1920年,嶺西歸呼倫貝爾道尹公署轄,嶺東歸西布特哈總管公署轄。
1929年,嶺西歸呼倫貝爾市政籌備處轄,嶺東歸雅魯縣轄。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軍佔領東北,建滿洲國。東北划19省,牙克石境內大興安嶺以西地區歸興安北分省轄,嶺東歸興安東分省轄。
1934年,嶺西歸興安北省索倫旗轄,嶺東歸興安東省布特哈旗轄。
1936年,索倫旗設牙克石街。
1945年10月,日本侵略軍投降后,牙克石街由索倫旗劃出,建街公署,直屬呼倫貝爾自治政府管轄。
1946年8月,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政權—牙克石街政府。
1947年5月,內蒙古自治聯合政府成立,嶺西歸呼倫貝爾盟政府,嶺東歸納文慕仁盟政府。
1949年4月,嶺東歸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布特哈旗,嶺西歸索倫旗。
1950年1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為適應開發林區的需要,決定設置喜桂圖旗建制,劃出原索倫旗北部的牙克石街、扎羅木得區、免渡河區等及布特哈旗的博克圖、巴林、雅魯、綽爾等地區為喜桂圖旗的行政區域,旗人民政府駐牙克石街,隸屬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
1950年10月,設置牙林線區。
1952年6月,將陳巴爾虎旗的尼克來、烏魯西、沙瓦吐、毛改吐4個村划入喜桂圖旗。
1953年4月,喜桂圖旗隸屬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
1953年8月,內蒙古森林工業管理局(今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由扎蘭屯遷駐牙克石街。
1954年4月,喜桂圖旗隸屬呼倫貝爾盟。
1958年,牙克石街改為牙克石鎮。
1955年1月,喜桂圖旗人民政府改稱旗人民委員會。
1958年10月,旗人民委員會與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合併,稱喜桂圖旗大興安嶺林區人民政府。
1962年8月分設,復稱喜桂圖旗人民委員會。
1961年1月1日,將根河、好里堡、牛耳河、金河、得爾布爾等地區劃歸額爾古納旗。
1967年12月,成立喜桂圖旗革命委員會,隸屬呼倫貝爾盟革命委員會。
1969年8月,喜桂圖旗隨同呼倫貝盟划入黑龍江省。
1979年7月,划回內蒙古自治區。
1980年1月,撤喜桂圖旗革命委員會,建喜桂圖旗人民政府。
1983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喜桂圖旗人民政府,建牙克石市人民政府.
1984年1月1日,牙克石正式實行市建制。
1984年,撤銷牙克石鎮和牧原人民公社,將其區域劃分為牙克石市人民政府派出的6個城區街道辦事處。同時,在原有10個鎮的基礎上析置新帳房、煤田、烏奴耳、巴林、塔爾氣5個鎮。從而形成牙克石市管轄6個街道辦事處,15個鎮的市管林區行政區域建制體制。
2001年10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呼倫貝爾盟,設立地級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隸屬呼倫貝爾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牙克石市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中部,大興安嶺中脊中段西坡,北緯47°39′~50°21′,東經120°28′~122°29′。市域沿大興安嶺主脈南北分佈,東連嫩江流域,與阿榮旗鄂倫春自治旗接壤,南與扎蘭屯市相連,西鄰額爾古納市、陳巴爾虎旗、鄂溫克族自治旗,北接根河市。南北長352公里,東西寬147公里,總面積27590平方公里。

氣候

牙克石市南部為中溫帶,北部圖裡河鎮、伊圖裡河鎮屬於寒溫帶亦稱亞寒帶。牙克石市平均氣溫-4.4℃-0.4℃,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日照時數2378-2720小時。牙克石市春季氣溫回升快,乾旱多風,晝夜溫差大;夏季溫涼短促,降水集中;秋季降溫急劇,霜凍較早;冬季漫長寒冷,近年極端最低氣溫-50℃(2017年1月25日伊圖裡河鎮-50℃)。牙克石市年降水量由冬季和夏秋季節雨水兩部分組成,平均降水量388.7-477.9毫米。地區春秋多為西風,夏季東風,冬季大多為西南西風。初霜一般在9月初,常在冷空氣過後清晨出現,終霜一般在6月初。

水文

牙克石市境內有嫩江和額爾古納河兩大水系,較大的河流4條,大小支流206條,總流長1073公里,水域面積720平方公里。牙克石市區南側有雅魯河、綽爾河等大河26條,市區北側有海拉爾河、根河等大河67條。屬額爾古納河流域的主要河流有圖裡河、伊圖裡河、庫都爾河、大雁河、海拉爾河。屬嫩江流域的主要河流有雅魯河、綽爾河。

地形地貌

牙克石市所處大地構造位置屬新華夏系大興安嶺隆起北段南緣、第三沉降帶海拉爾斷褶帶和根河凹陷帶接壤部位。市域屬中山區,山峰海拔高度900-1300米。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大興安嶺山脈從市域中間呈北北東方向通過,是嫩江水系和額爾古納河天然分水嶺。
牙克石的河流
牙克石的河流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截至2008年,牙克石市域內有野生動物300餘種。主要生長著落葉松白樺、楊樹等10多個耐寒樹種。野生木本、草本植物多達2000多種,遍布草原的山野菜有40多種。主要農作物為油菜、小麥、馬鈴薯等。
不僅有黃芪、掌參等名貴藥材,還有可食用的蘑菇、木耳、猴頭、金針菜、蕨菜等山珍,有經濟價值的無污染的木本和草本植物200多種。野生漿果間於綠樹青草叢中,紅豆、篤斯等是釀造國酒的原料,微量元素含量極高,林地邊緣河流兩岸還生長著杜鵑、薔薇、稠李子山丁子榛子等數十種灌木。
棲息著323種動物,有駝鹿、梅花鹿、猞猁白狐紫貂雪兔銀鼠榛雞灰天鵝、興安鴛鴦等16種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

礦產資源

截至2008年,已探明的主要有煤、鐵、銅、鉛、鋅、石灰石、珍珠岩沸石等20多種,總儲量達32億噸,僅煤炭儲量就達2億多噸。

土地資源

截至2008年,牙克石市總面積2759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1854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720平方公里,草場面積8568642公頃,耕地面積80234公頃。

行政區劃


牙克石市下轄10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
轄區詳情
博克圖鎮免渡河鎮烏奴耳鎮綽河源鎮塔爾氣鎮牧原鎮
烏爾其漢鎮庫都爾鎮圖裡河鎮伊圖裡河鎮勝利街道辦事處紅旗街道辦事處
新工街道辦事處永興街道辦事處建設街道辦事處暖泉街道辦事處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牙克石市總人口335827人,總戶數140920戶。其中:城鎮人口305435人,鄉村人口30392人,人口城鎮化率90.95%;市區人口132608人(不含東興辦事處人口),鄉鎮人口203219人。在總人口中,少數民族38894人。其中:蒙古族17756人、回族5631人、達斡爾族3641人、鄂溫克族417人、鄂倫春族88人、其它少數民族11361人。在總人口中,男性168403人,女性167424人,性別比為100.58(以女性為100)。
2016年,牙克石市遷入人口3048人,比上年增長24.71%;遷出人口5406人,增長5.54%。出生人口1484人,增長12.25%;出生率4.4‰,上升0.2個千分點。死亡人口2723人,下降13.4%;死亡率為8.1‰,下降1.2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7‰。
2017年,牙克石市總人口331099人,總戶數140066戶。全市人口減少4728人,同比下降1.4%。在總人口中,城鎮人口300524人,鄉村人口30575人,人口城鎮化率90.77%;市區人口132174人,鄉鎮人口198925人。在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38560人。其中:蒙古族17643人、回族5569人、達斡爾族3595人、鄂溫克族418人、鄂倫春族86人、其它少數民族11149人。在總人口中,男性165656人,女性165443人,性別比為100.13(以女性為100)。
2017年,牙克石市遷入人口2803人,同比下降8.04%;遷出人口5005人,同比下降7.24%。出生人口1528人,同比增長2.96%;出生率4.61‰,上升0.21個千分點。死亡人口4054人,同比增長48.88%;死亡率為9.88‰,增長1.78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7‰。
2018年,全市總人口325815人,較上年減少5284人,同比下降1.6%。總戶數139320戶。在總人口中,城鎮人口295821人,鄉村人口29994人,人口城鎮化率90.79%;市區人口131947人,鄉鎮人口193868人。在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38186人。其中:蒙古族17462人、回族5507人、達斡爾族3574人、鄂溫克族416人、鄂倫春族83人、其它少數民族11144人。在總人口中,男性162958人,女性162857人,性別比為100.06(以女性為100)。
在總人口中,0-17歲人口26356人,佔總人口的8.09%;18-34歲人口61380人,佔總人口的18.84%;35-59歲人口161320人,佔總人口的49.51%;60歲及以上人口76759人,佔總人口的23.56%。
2020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315130人,較上年減少6044人,同比下降1.9%。總戶數138005戶,較上年減少871戶,同比下降0.6%。在總人口中:有城鎮人口286981人、鄉村人口28149人,人口城鎮化率91.07%;市區總人口131550人(不含牧原鎮),鄉鎮總人口183580人。在總人口中,男性157339人,女性157791人,性別比為99.91(以女性為100)。
在總人口中包含29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277823人、少數民族人口37307人。在少數民族人口中:蒙古族17087人、滿族8952人、回族5343人、達斡爾族3522人、朝鮮族966人、俄羅斯族508人、鄂溫克族423人、鄂倫春族68人、其它少數民族438人。
在總人口中,0-17歲人口合計24165人,佔總人口的7.7%;18-34歲人口合計55874人,佔總人口的17.7%;35-59歲人口合計153250人,佔總人口的48.6%;60歲及以上人口合計81841人,佔總人口的26.0%。
全年遷入人口8026人,同比增長294.2%;遷出人口11774人,同比增長124.4%。全年出生人口1152人,同比下降12.0%,出生率3.7‰,下降0.4個千分點。死亡人口3448人,同比增長25.9%,死亡率為10.9‰,增長2.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2‰。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牙克石市常住人口為256396人。
牙克石人民
牙克石人民

民族

市域內居住著漢、蒙古、回、滿、朝鮮、達斡爾、俄羅斯、白、黎、錫伯、維吾爾、壯、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

經濟


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30.1億元,可比增長5.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8億元,可比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12.3億元,可比增長3.6%;第三產業增加值82.0億元,可比增長8.1%。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15.6:48.8:35.6。
2017年,牙克石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129.7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下降3.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GDP)38909.47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下降2.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5.26億元,同比增長3.50%;第二產業增加值22.90億元,同比下降29.40%;第三產業增加值71.58億元,同比增長6.10%。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7.18:17.65:55.17。
2017年,牙克石市地方財政總收入8.38億元,同比減少2.77億元,同比下降24.77%;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5億元,同比減少2.69億元,同比下降39.86%。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國稅收入0.58億元,同比增長24.23%;地稅收入2.37億元,同比下降40.26%;財政收入1.1億元,同比下降52.23%。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61億元,同比下降5.5%。
2017年,牙克石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93元,同比增長7.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607元,同比增長1.4%;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7平方米,同比增長1.9%。
2018年,牙克石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5.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GDP)38161.4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9億元,同比增長2.4%;第二產業增加值20.7億元,同比下降10.9%;第三產業增加值77.8億元,同比增長5.8%。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1.5:16.5:62.0。
2018年,牙克石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44元,同比增長7.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759元,同比增長5.6%;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7.5平方米,同比增長1.9%。

第一產業

2018年,牙克石市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44.4億元(含服務業),同比增長2.04%。全年農作物總播面積236.55萬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75.46萬畝,糧食產量10.42億斤,增長11.69%。在糧食作物中,小麥產量7.53億斤、大豆產量0.3億斤、馬鈴薯產量(折糧)2.47億斤。全市油菜籽播種面積51萬畝,總產量1.53億斤。蔬菜播種面積1.9萬畝,蔬菜總產量7.7萬噸。中草藥種植面積6.16萬畝。
2018年,牙克石市牧業年度牲畜存欄21.35萬頭(只)。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欄18.73萬頭(只);生豬存欄2.63萬口。全年肉類產量0.94萬噸,同比下降62.99%。其中豬肉0.42萬噸、牛肉0.22萬噸、羊肉0.17萬噸;牛奶產量4.27萬噸,同比下降77.6%。禽蛋產量0.19萬噸。
牙克石
牙克石
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7.1萬千瓦,同比增長2.2%;農用拖拉機5554台;農村用電量2126(含農墾系統)萬千瓦時。化肥施用量(折純)0.92萬噸。農藥使用量633噸。
2018年,牙克石市地方系統共計完成營造林任務27.28萬畝。其中新造林5.78萬畝(含義務植樹51萬株),營林21.5萬畝。

第二產業

2018年,牙克石市全部工業增加值實現12.68億元,同比下降14.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5.8%,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現價總產值11.54億元,同比下降32.4%。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8.5%。
2018年,牙克石市建築業增加值8.01億元,同比下降2.4%。全市房屋施工總面積144.5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5.08%。全市7戶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完成產值4.37億元,同比增長17.47%。7戶建築施工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0.8%。竣工產值0.85億元,同比下降51.70%。

第三產業

2018年,牙克石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4億元,同比增長18.13%。在總投資中,項目投資8.3億元,同比下降12.2%;房地產開發投資14.1億元,同比增長48.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0.02億元,同比下降91.7%;第二產業投資4.2億元,同比下降6.9%;第三產業投資18.2億元,同比增長27.4%。
2018年,牙克石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4.36億元,同比增長6.5%。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額56.68億元,同比增長5.3%;住宿餐飲企業營業額17.68億元,同比增長10.4%。
2018年,牙克石市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為2050.15萬元人民幣,同比下降67.4%。其中進口685.24萬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6.8%;出口1364.91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3%。
2018年,牙克石市全年共實施招商引資項目37個,實際引進資金34.04億元,同比增長89.32%。其中引進國內(區外)資金20.35億元,同比增長13.18%。
2018年,牙克石市全年共接待旅遊者81.6萬人次,同比增長1.8%;旅遊業總收入12.4億元,同比增長4.0%。

文化


特產

牙克石
牙克石
(1)海拉爾啤酒。
(2)藍梅(俗名都柿),以及各類製品——飲料、醋飲料等。
(3)蘑菇(白蘑、花臉、樹蘑),木耳,榛子(扎蘭屯的),松子,都得吃野生的。
(4)東旗羊肉,嫩而不膻。
(5)各種野菜、野味,比如柳蒿芽、蟄麻子,狍子肉。
(6)奶皮子、奶干。
(7)牛肉乾,最好的生制肉乾,80元/市斤。
(8)牙克石酒廠的果酒,都是天然養生品。

交通


綜述

2018年,牙克石市鐵路運營里程(不含複線)648公里。鐵路貨運量3624萬噸,同比下降5.03%;鐵路客運量485.4萬人,同比下降1.38%。全市公路里程1846公里。公路貨運量1207.4萬噸,同比下降3.29%;公路客運量142.3萬人,同比下降3.92%。

鐵路

牙克石火車站現階段為二等站。牙克石位於濱洲、牙林兩條鐵路幹線的連接處,是兩幹線主要的交通樞紐。市域鐵路有濱洲鐵路、牙林鐵路、伊加鐵路、博林、卓匯5條幹支線,總長653公里。鐵路可通往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大連、丹東、瀋陽、長春、哈爾濱、張家口、滿洲里、海拉爾、齊齊哈爾、呼和浩特、鄂爾多斯、包頭、根河、加格達奇等地區。牙克石是內地通往林區的門戶,也是通往中國最大陸路口岸—滿洲里市的必由之路。市區有鐵路專用線12條,總長14087米。

公路

綏滿高速公路主幹線牙克石高速公路全長296.1公里,東與黑龍江省齊齊哈爾至甘南公路相接,西接牙克石至海拉爾一級公路。301國道環繞市區南郊、西郊,是連接中國陸地口岸滿洲里並通向內地的主要通道。兩條公路與牙克石—伊圖裡河公路、博克圖—扎蘭屯公路共同構建成了全市較為發達的公路運輸網。

航空

民航呼倫貝爾東山國際機場位於牙克石市區以西70公里,可直達北京、石家莊、呼和浩特、哈爾濱等大中城市。2010年,呼倫貝爾東山國際機場共開通國內航線18條、國際航線3條,通達城市20個;參與機場航線運營的航空公司有11家,共保障進出港航班5977架次,貨郵發運586.2噸,同比增長178.5%;貨郵吞吐2130.4噸,同比增長94.6%。是牙克石市現代交通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


科技事業

2018年,牙克石市科技事業全年共爭取呼倫貝爾市級項目4個,項目資金95萬元;市本級項目2個,項目經費18萬元;申報自治區級項目5個,申請資金204萬元。簽訂技術貿易合同1項,成交額完成50萬元(其中技術交易額20萬元)。“科技惠農工程”全年共培訓1000人次。

文化事業

2018年,牙克石市現有文藝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站)17個,圖書館1個,電影放映單位2個,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2座,調頻電視發射台6座,有線電視台1座。全市電視綜合覆蓋人口32.6萬人,廣播綜合覆蓋人口32.6萬人。有線廣播電視用戶55000戶,其中高清數字電視用戶55000戶。

教育事業

2018年,牙克石市現有普通初中16所(其中含1所民辦初中,九年一貫制學校7所),在校學生4411人,專任教師894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學生5633人,專任教師568人;中等職業學校4所,在校學生3246人,專任教師200人,中等職業學校中有職業高中2所,在校學生754人,專任教師64人;小學13所、教學點2個,在校學生7097人,專任教師761人;幼兒園68所,入園兒童2540人。

醫療衛生

2018年,牙克石市現有衛生機構228個。其中有醫院12個,衛生院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4個,村衛生室27個,婦幼保健所1個,專科疾病防治所(站)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醫學在職培訓機構1個,公共衛生監督所1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2761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308人,執業醫師1196人。

社會保障

2018年,牙克石市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687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530人。城鎮就業與再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人數達776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51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66%。
2018年,牙克石市全市參加養老保險人數達到161728人。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人數為127293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人數為15359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數為19076人。全市城鎮職工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人員70060人(含遺屬848人)共發放養老金144479萬元;全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享受待遇的人員有4678人,共發放養老金509萬元;全市機關事業養老保險享受待遇的人員有5438人,共發放養老金5641萬元。
2018年,牙克石市全市醫療保險參保單位520戶,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總人數達271286人。其中:在職職工47917人,退休人員35971人,破產企業8219人,靈活就業30439人,城鎮居民參保人數148740人。征繳基本醫療保險基金37500萬元,支出31744萬元;征繳工傷保險基金2285萬元,支出1543萬元;征繳生育保險基金967萬元,支出448萬元。
2018年,牙克石市失業保險實際參保人數為51900人。累計征繳入庫失業保險費1758萬元。本年共為499人,發放失業保險金及其待遇支出1282萬元。
2018年,牙克石市全市共有城鎮低保對象9696戶、16707人,低保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570元,發放低保資金8203.53萬元;農村低保對象331戶、489人,發放低保資金204.12萬元。
牙克石
牙克石

旅遊


牙克石市境內旅遊資源豐富,轄區內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內蒙古喇嘛山國家森林公園、內蒙古烏爾旗漢國家森林公園、內蒙古綽源國家森林公園、內蒙古綽爾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濕地公園8個(內蒙古免渡河國家濕地公園、內蒙古綽源國家濕地公園、內蒙古圖裡河國家濕地公園、內蒙古伊圖裡河國家濕地公園、內蒙古庫都爾河國家濕地公園、內蒙古巴林雅魯河國家濕地公園、內蒙古烏奴耳長壽湖國家濕地公園、內蒙古呼倫貝爾銀嶺河國家濕地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個(牙克石市鳳凰湖水利風景區),此外還還有鳳凰山滑雪場、雲龍山莊、中東鐵路遺址公園等知名景區。

鳳冠高級滑雪場

鳳冠高級滑雪場總面積22平方公里,位於牙克石東南30公里處,東臨濱洲鐵路線,南連301國道,西至南博草原,北接鳳凰山滑雪場,該雪場距市區20餘公里。景區處於亞寒帶,為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平均氣溫-25℃,積雪期長達5個半月。項目地最高峰海拔987.5米,其山形地貌、坡向坡度、雪時雪質均適宜建設高級滑雪場。
滑雪場擁有1條長800米運轉能力500人/小時的單循環式雙人吊椅纜車索道;總長5453米的6條滑雪雪道,分為初、中、高級,適合各種水平的滑雪愛好者娛樂;滑雪場雪板數量充足,並為滑雪的遊客提供新穎時尚的雪服;雪場有吊椅索道、伸縮拉杆索道、滑雪圈索道可滿足不同遊客的選擇。此外雪場還有雪圈、馬爬犁、雪地飛碟等冰雪遊樂項目。

鳳凰山莊

牙克石
牙克石
牙克石鳳凰山莊位於市區東南郊,距市區8公里,距海拉爾區87公里,鳳凰山莊面積2500公頃,海拔高度900米,相對高度300米,山下為扎敦河,山上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人工林,集中了呼倫貝爾的“山、水、林、原”四大特點。這裡山勢如波,風光秀麗,一年四季景色宜人。風格獨特的人工建築與優美的自然景觀相得益彰。鳳凰山莊夏季是休閑度假、避暑的旅遊聖地,冬季則是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這裡雪期長達五個月,高坡低谷起伏迂迴的地勢,形成了極為少見的天然滑雪場地。
鳳凰山莊自1996年開始旅遊開發建設,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建成了風格不同的景觀15處;鋪設了301國道至鳳凰山莊的三級油路,山莊電、水、通訊、有線電視等各項設施齊全;建成了射擊場、釣魚池、古樹索道、跑馬場、滑雪場等各項娛樂設施;購置了旅遊通勤車,設置了旅遊紀念品專櫃。已具備了70人住宿,400人用餐的接待能力。301國道從旅遊景區旁經過,交通便利。每年旅遊旺季吸引著大量中外遊客來此休閑、度假,2001年晉陞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十大旅遊景點之一和自治區文明旅遊景區。
鳳凰山莊山水林原相間,觀森林草原、冰雪風光,參與狩獵、騎馬等民族活動以及滑雪、滑冰等冬季活動。擁有國內雪期最長、內蒙古自治區規模最大、雪道種類最齊全的滑雪場。
特色度假客房分佈在林間、綠島、山坡、河邊,將群山點綴的優美別緻。六角屋、瑞雪別墅、幽靜居、興安別墅、臨溪閣、龍泉閣別墅建築,充滿了異國情調,別墅內環境優雅整潔,為您的旅居送上一分溫馨與浪漫。

雲龍山莊

雲龍山莊地處大興安嶺中部,山下為扎敦河,山上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人工林,集中了呼倫貝爾的“山、水、林、原”四大特點。

烏爾旗汗森林公園

烏爾其漢國家森林公園在烏爾其漢林業局施業區內,距市區100公里,森林面積319公頃。原始森林人跡罕至,古木參天。在林中,遮天蔽日,天然動植物資源豐富,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白樺、楊樹林下生長著眾多的灌木及各類植被500多種,其中越桔、山杏、猴頭、木耳、厥菜、黃芪和金蓮花等藥材。

喇嘛山風景區

喇嘛山風景區位於牙克石市東部50公里處,巴林鎮境內,在巴林鎮東南、大興安嶺東麓,它海拔高度785米,距市區200公里,巴林鎮西北1.5公里,面積7平方公里

獲得榮譽


2020年1月5日,牙克石市入選2020年中國冰雪旅遊十強縣(區)。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
2020年6月,入選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第一批)名單。
2020年12月,入選自治區雙擁模範城(旗縣、市區)名單。
2021年1月,入選“2021冰雪旅遊十強縣(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