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牡蠣

湛江牡蠣

分佈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沿岸河口區,與香港牡蠣同域分佈,但與香港牡蠣、熊本牡蠣存在一定的生態競爭關係。

簡介


湛江牡蠣被漁民稱為“貓耳蚝”,其體形較小,最大個體體長約3厘米。

分佈


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沿岸河口區,與香港牡蠣同域分佈,但與香港牡蠣、熊本牡蠣存在一定的生態競爭關係。

生長


湛江牡蠣每年4~9月為性腺成熟期,6~8月為產卵高峰期,與香港牡蠣和熊本牡蠣相比,湛江牡蠣早期生長更快,但第一次生長高峰期後生長速率明顯下降。

發現與命名


2014年初,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喻子牛等在華南沿海發現了巨蠣屬(Crassostrea)兩個牡蠣未定種,通過與近緣屬種的形態學比較,結合線粒體和基因組分析,確定是新發現種,並分別將其命名為湛江牡蠣和電白牡蠣。該研究的分子系統學成果和新種報道分別在《基因》和《水生生物資源》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