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橋鎮

河南項城市新橋鎮

新橋鎮,隸屬於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地處項城市南部、豫東南皖西北兩省三縣交界處,東鄰付集鎮,南鄰安徽省臨泉縣東南鄰沈丘縣,西鄰秣陵鎮,西南鄰賈嶺鎮,鎮人民政府距市區30千米,總面積74.5平方千米。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新橋鎮境域屬新高區;1988年,撤鄉設新橋鎮;截至2018年末,新橋鎮有戶籍人口77122人;截至2020年6月,新橋鎮下轄2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北村。

2011年,新橋鎮財政總收入346萬元,比上年增長1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02萬元,增值稅76萬元,企業所得稅180萬元,個人所得稅3.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05元,比上年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5360元;2018年,新橋鎮有工業企業7個,規模以上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1個。

概況


新橋鎮位於項城市南部,東鄰付集鎮、西鄰老城鄉,南鄰安徽省臨泉縣,東南臨沈丘縣,西南鄰賈嶺鎮。面積74.5平方千米,人口6.5萬人。轄北村、南村、孫營、衛營村、潘營、北李營、鄧庄、林庄、常樓、存民庄、張小庄、楊木庄、賈庄、曹樓、師大樓、石灣、姜衚衕、南李營、張絕庄、王呂庄、文庄、梨西、李樓、劉營、苑庄、艾庄、三官廟、土樓、蔣樓29個行政村,112個自然村。鎮政府駐新橋。
[代碼]411681105:~200北村 ~201南村 ~202孫營村 ~203衛營村 ~204潘營村 ~205北李營村 ~206鄧庄村 ~207林庄村 ~208常樓村 ~209存民庄村 ~210張小庄村 ~211楊木庄村 ~212賈庄村 ~213曹樓村 ~214師大樓村 ~215石灣村 ~216姜衚衕村 ~217南李營村 ~218張絕庄村 ~219王呂庄村 ~220文庄村 ~221梨西村 ~222李樓村 ~223劉營村 ~224苑庄村 ~225艾庄村 ~226三官廟村 ~227土樓村 ~228蔣樓村

沿革


據傳:此處泥河上原建有木橋,名稱無考。明弘治(1488-1505)年間將原橋向西移七百米,另建新橋,故名。1958年成立新橋公社,1983年改為新橋鄉。1988年撤鄉設鎮。1997年,面積74.5平方千米,人口5.7萬,轄新橋北村、新橋南村、南李樓、蔣樓、大鄧庄、北李營、賈庄、師大樓、孫營、曹樓、潘營、衛營村、王呂庄、楊木庄、林庄、張庄、三官廟、艾庄、士樓、苑庄、前呂庄、劉營、梨西、南李營、存民庄、常樓、姜衚衕、石灣、張夵庄29個行政村。
此處泥河上原建有木橋,名稱無考。明弘治年間,泥河南岸雙千頃王家,與泥河北岸八百頃孫家聯姻,為行走方便,將原橋向西移七百米,另建新橋,故名。1958年成立新橋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新橋鄉,1988年撤鄉設鎮。
1949年,屬項城縣第二區。
1960年,分屬新橋、賈庄兩區。
1965年,撤區恢復公社。

地理環境


217省道、水新公路在此交匯,交通便利,是投資創業的樂土。全鎮鄉村道路全部實現硬化,有線電視、程式控制電話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普及教育全部達標。新橋鎮交通便利,水新公路自北向南,三城(商水老城、項城老城、沈丘老城)省道自西向東貫穿全境。新橋鎮地處項城市南部、豫東南皖西北兩省三縣交界處,東鄰付集鎮,南鄰安徽省臨泉縣東南鄰沈丘縣,西鄰秣陵鎮,西南鄰賈嶺鎮,鎮人民政府距市區30千米,總面積74.5平方千米。
新橋鎮
新橋鎮

鄉鎮發展


近幾年來,該鎮黨委、政府致力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鎮推廣高效農業——大棚西瓜4000畝,成為豫東南較大的反季節大棚西瓜生產基地。僅大棚西瓜一項,全鎮每年增加收入1500萬元,人均凈增200多元。反季節大棚西瓜獲得河南省技術監督局質量認證,榮獲省級無公害瓜果生產基地。
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新橋板業有限公司,現擁有半成品加工機械15部,細木工板條加工機械120多部,年生產成品板所需的板條及半成品板30萬立方米,產品供不應求。該鎮正成為豫東南部較大的人造板基地。
經濟發展的同時,該鎮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先後被周口市評為農民素質教育、社會治安、科技示範、信訪等先進單位。該鎮榮獲河南省“六好”鄉鎮黨委、河南省“三個代表”學教活動先進集體、河南省科普示範鎮、河南省先進基層黨校、河南省無公害瓜果生產基地等稱號,連續三年在年終目標考核中位居項城市前列。
如今的鎮黨委、政府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按照“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突出抓項目”的指導思想,堅持用經濟的理念抓黨建,用服務的理念抓發展,用招商的理念抓工業,用工業的理念抓農業的發展思路,解放思想,紮實工作,努力實現新橋經濟的新飛躍。

經濟狀況


綜述
2011年,新橋鎮財政總收入346萬元,比上年增長12%,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02萬元,增值稅76萬元,企業所得稅180萬元,個人所得稅3.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05元,比上年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5360元。
2018年,新橋鎮有工業企業7個,規模以上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1個。
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全鎮初步形成人造板材、予製品加工、麵粉加工、生物工程為主的工業企業。截止2008年年底全鎮已發展初具規模的工業企業51個,限額以下企業2個。
農村經濟全面提升。以小麥、玉米、大豆、芝麻為主的糧食經濟作物產量實現跨越。以生豬、槐山羊、肉雞為主的畜牧業產值已佔農業總產值的30%,到2008年年底,百頭以上養豬場128個,百隻以上養羊場126個,千隻以上養雞場23個。
新橋鎮
新橋鎮
商貿
2011年末,新橋鎮有商業網點982個,職工686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45億元,比上年增長9.6%。
金融
2011年末,新橋鎮有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3.6億元,人均儲蓄5146元,各類貸款餘額0.14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新橋鎮有幼兒園2(所)個,在園幼兒385人,專任教師14人;小學27所,在校學生6072人,專任教師38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學生1509人,專任教師12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達43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20萬元。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新橋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5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2人,經營管理人才30人,技能人才12人,農村實用人才52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新橋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室29個,藏書4.5萬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新橋鎮有衛生院1個;病床9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3張,專業衛生人員12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7人,農村安全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9萬人,參合率98%;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0/10萬以下。
社會保障
2011年,新橋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90戶,人數3174人,支出275萬元,比上年增長10%;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1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6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4.3萬元,比上年增長30%,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7人,支出2850元,比上年增長76%,社會福利費66萬元,比上年增長8%,敬老院1家,床位70張,入住五保老人59人;分散供養五保老人466人,年發放五保老人生活費85萬元。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新橋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3個,鄉村通郵率100%,固定電話用戶186戶,行動電話用戶13000戶。
供電
2011年末,新橋鎮鎮區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變壓器36台,綜合電壓合格率98%,供電可靠率99%。
道路
2011年末,新橋鎮鎮區有道路總長度3.6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28千米。

社會文化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村村通工程、有線電視入戶工程在全鎮基本實現。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自2003年以來一直保持周口市一類鄉鎮榮譽稱號。社會治安全面達標,2008年成為周口市社會治安模範鎮。新農合、農村低保等保障措施不斷完善。2008年,全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169元。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充分發揮集鎮輻射廣,客流量大的優勢,2006年完成新橋集南北大街改造工程;2007年完成新橋東西大街亮化、綠化、美化、硬化工程;2008年完成投資1600萬元新橋時代商貿城工程。新橋集逢雙日集,開集之日,南北商客雲集。日成交額達300萬元以上。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新橋鎮轄區總人口6631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763人,城鎮化率19.2%,總人口中,男性36324人,佔54.8%;女性29991人,佔45.2%;14歲以下14435人,佔21.8%;15—64歲41243人,佔62.2%;65歲以上10637人,佔16%。
截至2017年,新橋鎮常住人口46215人。
截至2018年末,新橋鎮有戶籍人口77122人。

交通

新橋鎮有一條新公路從北向南穿境而過,217省道穿越北部,2011年,鎮區開通公共汽車線路1條。
徠新橋鎮
徠新橋鎮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新橋鎮,因明代孫、王兩姓在泥河上修一座新橋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