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蓋陰石蕨

骨碎補科植物

圓蓋陰石蕨(學名:Humata tyermannii)為骨碎補科陰石蕨屬下的一個種。別 名:毛石蠶、岩蠶、白毛岩蠶,其長長的根狀莖上密被絨狀披針形的灰色鱗片,常自然彎曲,如狼尾,因而又稱狼尾山草。植株直立,高約20厘米,其葉闊卵狀三角形。分佈於中國華東、華南及西南地區,越南也有。

形態特徵


圓蓋陰石蕨
圓蓋陰石蕨
圓蓋陰石蕨
圓蓋陰石蕨
植株高達2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粗4-5毫米,密被蓬鬆的鱗片;鱗片線狀披針形,長約7毫米,寬1毫米,基部圓盾形,淡棕色,中部顏色略深。葉遠生;柄長6-8厘米,粗約1毫米,棕色或深禾稈色,光滑或僅基部被鱗片;葉片長三角狀卵形,長寬幾相等,約10-15厘米,或長稍過於寬,先端漸尖,基部心臟形,三至四回羽狀深裂;羽片約10對,有短柄 (長2-3毫米) ,近互生至互生,斜向上,彼此密接,基部一對最大,長5.5-7.5厘米,寬3-5厘米,長三角形,三回深羽裂;一回小羽片6-8對,上側的常較短,基部一片與葉軸平行,基部下側一片最大,長2.5-4厘米,寬1.2-1.5厘米,橢圓披針形或三角狀卵形,急尖頭,基部闊楔形,有極短柄,二回羽裂;二回小羽片5-7對,長5-8毫米,寬約3毫米,橢圓形,短尖頭,深羽裂或波狀淺裂;裂片近三角形,全緣;羽軸下側自第二片一回小羽片起向上明顯縮小,橢圓形,長達2.5厘米,鈍頭,基部不對稱,上側截形並緊靠羽軸,下側楔形,羽狀深裂,裂片近三角形,先端鈍;第二對羽片向上遠較小,橢圓披針形,一回羽狀,小羽片僅上緣有2-3片小裂片,下緣多為全緣。葉脈上面隆起,下面隱約可見,羽狀,小脈單一或分叉,不達葉邊。葉革質,干后棕色或棕綠色,兩面光滑。孢子囊群生於小脈頂端;囊群蓋近圓形,全緣,淺棕色,僅基部一點附著,余均分離。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中樹榦上或石上, 海拔300-1760米。

分佈範圍


廣佈於華東和華南, 也產於湖南 (江永) 、貴州 (興仁、黎平) 、重慶、雲南 (新平、南嶠) 。也分佈於越南北部及寮國。本屬約有50種,主要分佈於馬來西亞至波利尼西亞。中國約8種,其中圓蓋陰石蕨是最具觀賞價值的品種之一。

栽培管理


①溫度與環境:生長適溫21~26℃,冬季室溫應保持在5℃以上,即可越冬而葉色不變。最喜明亮的散射光,夏、秋季遮光60%,冬、春季遮光30%為宜。畏強光,光線過強時易葉片泛黃。
②水分和肥料:須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春、夏季生長旺盛,澆水要充足,早、晚用水噴灑葉面一次,並注意通風。夏季需經常噴水,適當遮蔭,能保持莖葉新鮮柔嫩。生長季節每半個月施1次液肥,並及時去掉枯葉,保持葉片清新翠綠。
③土壤:盆栽可用3份腐殖土加1份粗砂或珍珠岩及少量基肥配成,盆底多墊碎瓦片和磚塊以利透水,一般1~2年換盆1次。
④病蟲害防治: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可用肥皂水清洗防治,也可噴施樂果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殺滅。發生葉枯病時,初期可用50%代森銨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施防治。

繁殖方法


圓蓋陰石蕨主要用分株和扦插、兩種方法繁殖。扦插時,將根狀莖切成10厘米左有的段,在傷口上塗上草木灰,然後斜插入乾淨的腐殖土中,保持一定的濕度並認真遮萌。春季扦插的,約一個月就可發芽居葉。分株常在春季分盆時,將根狀莖分切開,每段留2-3片葉或芽,放在土表或稍加覆土,使其固定,置陰濕處,待新根長出后再逐步移至半陰處。
此草有較強的抗逆性能,較易栽培。栽培中初上益時,不要埋得過深,否則容易導致根狀莖腐爛。它雖有較強的耐旱能力,但乾燥時葉易於老化,顯得粗糙,為了使其正常生長,保持其莖葉蔥綠鮮嫩,生長季節應放置在半明處,給予充足的水肥,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並適當噴水增濕,每月施液肥2-3次,其次,要防止盆中積水。當水過多時,根狀莖上灰白鱗片會變成褐色,此時就應立即停止澆水。8-9月,它有一段休眠期,部分葉片會發黃枯萎,應予摘去,過一段時間即可恢復生長。
冬季到來時,要移入室內給予充足光照,中午前後用微溫水噴霧,若室溫能保持在10℃左右,則有利於保持其良好的觀賞效果。

詳細信息


門中文名:蕨類植物門
綱中文名:蕨綱
目中文名:真蕨目
科編號:
科中文名:骨碎補科
科拉丁名:Davalliaceae
屬中文名:陰石蕨屬
屬拉丁名:Humata
種中文名:圓蓋陰石蕨
種拉丁名:Humata tyermanni Moore in Gard. Chron.
其它屬名:陰石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說)
種下等級:
生境:林中樹榦上、石上
海撥低限:300
海撥高限:1760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外分佈:越南
國內分佈:湖南;貴州;雲南;四川
所在卷冊:6(1)

其他相關


圓蓋陰石蕨
圓蓋陰石蕨
中藥名:圓蓋陰石蕨。
採收和儲藏:10月可採收,洗凈,鮮用或曬乾。
生長習性:圓蓋陰石蕨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能耐一定乾旱,適宜濕度為50%,對惡劣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常見於山坡地。栽培要求疏鬆、肥沃而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不耐寒,也怕暑熱。
為骨碎補科陰石蕨屬多年生草本,在野外多附著於樹榦、岩石上生長。性喜溫暖半陰濕潤環境,對乾旱乾燥也有一定的忍耐力,不耐寒,需保持10℃左有的室溫,才能不致受凍,它適合生長於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園林用途:株型緊湊,體態瀟灑,葉形美麗,特別是粗壯的根狀莖密被白毛,形似狼尾,十分獨特。花卉市場上已常可見到,是小型盆栽觀葉植物中的珍品,可置於窗檯、辦公桌等處;或垂吊於洗漱室中;也可綁紮成動物形態如山鹿、小羊等,擺設案頭、窗檯,奇趣橫生。根狀莖入葯,具有祛風除濕、清熱涼血、利尿通淋等功效。
繁殖培育:圓蓋陰石蕨的繁殖方法可採用孢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組織培養也已成功。
性味與功能:味酸、微辛,性涼。祛風活血,消腫止痛。本種形體粗獷,可供觀賞。根狀莖入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