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王宗炎的結果 展開
王宗炎
中山大學教授
王宗炎教授,男,1913年1月出生,廣西合浦人,1934年畢業於中山大學英語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46年起任中山大學外語系講師,1951年晉陞為副教授;1970年起任廣州外語學院副教授,1977年晉陞為教授;1979年起任中山大學外語系教授;1986年任博士生導師。是中國語言學會第一、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政協第四、第五屆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編委會委員,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現代語言學叢書》兩位主編之一。
王宗炎教授是英語語言學家,長期從事英語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他講授過的主要課程有“歐美語言學史”、“英語散文選”、“翻譯理論研究”等。王先生著作甚豐,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出版了多部學術專著,是國內很有影響的語言學家和外語教育家之一。目前,王先生主要致力於英漢語言比較研究王宗炎教授參加過《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1983-86),現在主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現代語言學叢書》、湖南教育出版社《外國語與外國文化叢書》和北京大學出版社《大學英語實用技能教程叢書》。
應用語言學、英漢語言比較研究。
1934年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英文系,曾歷任公務員、報館編輯、海關人員、中學教員、中山大學外語系講師和副教授兼任《上海密勒氏評論報》(The China Weekly Review)駐廣州特約通訊員、廣州外國語學院教授、中國語言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他在語言文字領域的貢獻主要體現在英語的教學與研究方面(其中尤以寫作、翻譯見長)、對國外語言學知識與理論的評介以及對語言學著作的評論方面。著有《英語動詞》(主編,商務印書館,1959年)、《英語語法入門》(主編,商務印書館,1960年)、《英語語法圖解》(主編,商務印書館,1962年)、《現代英語管窺》(《現代外語》1978年第1期)、《現代英語書刊中動詞時態的呼應——和呼而不應》(《現代英語研究》復旦大學1984年的第1期)、《縮略語:英語辭彙中的暴發戶》(《外國語教學》1978年第4期)、《回春樓談英語》(陝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語言問題探索》(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4年)、《英漢應用語言學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后更名為《英漢教學語言學詞典》)等論著及專業詞典。與許國璋共同主編《現代語言學叢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主編《外國語言與文化叢書》(湖南教育出版社)。他認為學習英語寫作,不能只求句法無誤,還得說理明暢,措辭得體。寫有《英語病句探源》(《現代外語》1979年第4期)一文,對指導英語寫作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在翻譯方面,他推崇趙元任的翻譯理論。結合自己的翻譯實踐,他提出翻譯有4難:了解原文詞義難;掌握原文精神難;添上適當註解難;譯出原文風格難。著有《音譯和義譯》(《翻譯通報》1950年第1卷第5期)、《音譯的幾個問題》(《翻譯通報》1950年第1卷第6期)、《詞兒的義譯》(《翻譯通報》1951年第2卷第4期)、《翻譯工作者要認真學習祖國語言》(《語文學習》1953年第7期)、《求知錄》(《翻譯通訊》1980年第6期)、《紐馬克論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翻譯通訊》1982年第1期)、《辨義為翻譯之本》(《翻譯通訊》1984年第4期)等。在評介國外語言學的知識與理論方面,他著有《美國學者對語言學中若干問題的探索》(《語言學動態》1979年第5期)、《倫敦學派奠基人弗斯的語言理論》(《國外語言學》1980年第5期,該文引起語言學界的廣泛重視)、《評哈利迪的〈現代漢語語法範疇〉》(《國外語言學》1981年第2期)等。在評論語言學著作方面,他著有《評〈中國語法教材〉》(《語文學習》1955年第6期)、《讀岑麒祥著〈語言學史概要〉》(《中國語文》1962年第4期)、《讀呂叔湘〈語文常談〉》(《讀書》1981年第7期)、《評陳原〈社會語言學〉》(《讀書》1984年第12期)、《〈《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簡述〉質疑》(《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1982年第4期)、《現代西方語言學的述評和試用——評陳平〈現代語言學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年第2期)等。另著有《漢字使用者看漢字》(《語言文字應用》1992年第3期)、《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Journal of Macro Linguistics》1992年第2期)、《自我認識與跨文化交際》(《外國語》1993年第1期)、《英語教師看語言和語言學》(《現代外語》1993年第2期)等。譯文有《評斯金納著〈言語行為〉》([美]喬姆斯基著,《國外語言學》1982年第2至4期)、《黎天睦論“著”的核心意義(摘要)》(《國外語言學》1991年第1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