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寺華塔

寶慶寺華塔

《碑林區志》載:寶慶寺華塔,位於今西安市南門內書院門街口北側。寶慶寺修建於隋文帝仁壽(601~604)年間,原址在隋大興城安仁坊。唐文宗時因以五色磚在寺內作塔,故寶慶寺也名華塔寺。五代時殿宇毀於兵火,惟塔存。明景泰二年(1451)移塔建寺於今址。萬曆(1573~1620)年間馮從吾講學於其中。清雍正元年(1723)住僧文天重修寺閣。寶慶寺華塔高約23米,7層,平面呈六角形,內有魏、隋、唐等時代的石刻佛像。在塔東側,現存明景泰二年(1451)重修石碑一通。建國后,政府對寶慶寺華塔進行了整修。系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寶慶寺華塔位於今西安南門內書院門北側。寶慶寺修建於隋文帝仁壽(601—604)年間,原址在隋大興城安仁坊。唐文宗時以五色磚在寺內作塔,故寶慶寺也稱華塔寺。五代時殿宇毀於兵火,惟塔存。明景泰二年(1451)移塔建寺於今址。萬曆(1573—1620)年間馮從吾講學與其中。雍正元年(1723)住僧文天重修寺閣。寶慶寺華塔高約23米,七層,平面呈六角形,內有魏、隋、唐等時代的石刻佛像。再他動冊,現存明景二年(1451)重修石碑
寶 慶 寺 塔
寶 慶 寺 塔
一通。建國后,政府對寶慶寺華塔進進行了整修。系陝西省重點保護單位。
寶慶寺華塔為六角七層,高23米,一層檐下有龍鳳雕飾,塔的第二層每面都鑲有武則天長安三年(703年)鎮國大將軍、左監衛門大將軍、上柱國梁義深等宦官建造的白石造像。這批造像原是唐長安城東南隅的光宅坊內光宅寺的遺物,明景泰年間修塔時移來鑲於塔上。這批造像十分精美,表現了盛唐時期的典雅華麗。清末至民國年間,寺院被毀,惟有塔存。塔中原供奉有大量的石刻佛教造像,部分已散失海外,存於西方各大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