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周運的結果 展開
  • 醫生
  •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周運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周運,男,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主持人。1980年10月28日出生於重慶市渝中區,畢業於英國謝菲爾德大學

2003年任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編輯,2003-2014年期間先後主持重慶電視台《英語新聞》、《重慶發現》、《直播重慶》、《財經時間》、《天天630》等節目,2006年任鳳凰衛視倫敦記者站記者,2006-2007年任CCTV-NEWS英語頻道編輯記者,2009-2011年留美期間擔任重慶衛視駐紐約記者,2014年加入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現主持《第一時間》、《天下財經》、《央視財經評論》。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周運
周運
1999年—2003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國際新聞專業。
2005年—2006年,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碩士。
2009年—2011年,獲得美國新澤西州立威廉帕特森大學全額獎學金攻讀MBA。

工作經歷

2003年,任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CCTV-4)編輯。
2006年,鳳凰衛視駐倫敦記者站記者。
2006年—2007年,任中央電視台英語新聞頻道(CCTV-NEWS)編輯記者。
2009年—2011年,留美期間擔任重慶衛視駐紐約記者。
2003年—2014年,先後主持重慶電視台《英語新聞》《重慶發現》《直播重慶》《財經時間》《天天630》等節目。
2014年,任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CCTV-2)《第一時間》《環球財經連線》《經濟信息聯播》主持人。

人物榮譽


周運
周運
2010中廣協長消息類報道一等獎;
國際商學院聯合會(AACSB)2011 Excellence in MBA Marketing;
2014年,獲得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男主持人提名獎。

個人生活


選擇新聞專業純屬偶然
1999年,周運在高中畢業填報高考志願時,對於“新聞報道”沒有太多了解,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的國際新聞專業。他說:“那時就想到北京城見見世面,又覺得國際新聞這個專業‘夠洋氣’。”
事實上,在進入大學后的一年多時間裡,對於一名職業新聞人的工作內容和性質,他依舊沒有太多了解。真正的啟蒙,出現在2001年9月11日。
那天晚上,周運正與同學在路邊吃燒烤,突然聽說美國本土遭遇恐怖襲擊。作為一名國際新聞專業的學生,他的第一反應便是跑回學校,收看電視新聞。
“通過直播節目,我們深深感受到了這次恐怖襲擊給整個世界帶來的震撼。”周運回憶道。
電視屏幕上,記者在事件發生現場進行動態報道,主持人不斷連線政府官員、專家解讀事件發生原因,畫面在不斷切換,各方聲音充斥著直播現場。這彷彿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氣氛激烈、緊張,刺激著周運的每一根神經,讓懵懂的他第一次發現,原來新聞傳播是這樣“消除人們對於未知世界不確定性”的。
沒有想到,這個偶然的選擇卻成為他此後一直的堅守。他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努力,最後走上了央視的大舞台。
新聞價值體現在多方面
周運說:“我首先是位新聞人,然後才是主持人。”
2003年,24歲的周運成為重慶電視台“英語新聞”欄目一名記者。第一次站在鏡頭前,他緊張得冷汗直冒,接連說錯了幾個單詞。
2005年,工作上開始駕輕就熟時,周運卻突然出國了,進入英國謝菲爾大學學習。多年後被問及其中原因時,他的回答是:“時代在不斷進步,媒體人需要不斷學習。”
2006年回國后,周運進入央視英文頻道。
“寒風凜冽的長安街上,行人稀少。我騎著自行車回住地,車頭上還掛著一盒便當。”周運至今記得那年春節期間,自己在大年初一清晨下班回家時的情形,“頭天是大年三十,我在央視值夜班,單位準備的盒飯就是我的年夜飯。進央視的頭三個月沒有工資,為了省錢,值夜班時我就領兩盒飯,一盒晚上吃,一盒留到第二天中午吃。”
半年後,周運收到了央視的轉正通知。但他選擇了回重慶電視台,成為“直播重慶”欄目一名隨時準備沖在“最前線”的記者。
酉陽女童雷冬香父母雙亡、生活困難,卻十分堅強,不但學會了照顧自己,還不離不棄照顧有智力障礙的哥哥。一直關注尋常人命運的周運聽說她的故事後備受感動,進行了深入報道。此一報道引發廣泛關注,許多好心人紛紛向小冬香伸出援手。
“新聞的價值體現在很多方面。通過類似報道,為更多有困難的人提供幫助,這也是新聞價值在某一個方面的重要體現吧。”周運說。
在重慶電視台工作的後期,他開始擔任“新聞發現”“天天630”等欄目的主持人。作為一名主持人,他始終堅持的工作方式是,在理解新聞本身之後再播報新聞,以免給觀眾照本宣科的感覺。
夢的實現需要不忘初心
夢想的實現需要不忘初心的堅守。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時,周運正在家中。在意識到發生地震后,作為一名職業新聞人,他的第一反應是趕到電視台投入工作,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消除市民的恐慌情緒。
2009年,周運再一次出國留學,這一次是到美國攻讀MBA。這期間,他依然是重慶電視台的記者,只不過所在部門變了,成為電視台駐美國紐約記者站的記者。
2010年,優酷網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周運有幸獲得採訪資格。可是,台里沒給他配備攝像機、攝影師,周運犯難了。他向學校借來一台攝像機、一個話筒,又拉來同班同學客串攝像師,最後愣是完成了採訪任務。
“後來,這一報道獲得了中央廣播電視協會頒發的年度金融新聞二等獎。”周運說,“這次採訪經歷再次讓我深刻感受到,當新聞發生時職業新聞人第一時間出現在新聞現場的重要性。”
2011年留美歸來,周運在重慶電視台待了一年,隨後再次進軍央視,擔任財經頻道“第一時間”“環球財經連線”等欄目主持人。多年的新聞從業經驗和MBA專業背景,使其在主播財經新聞時舉重若輕、遊刃有餘。

不容詆毀重慶


說到家鄉重慶時,周運用了“感激”這樣一個詞語:“很感激,感激這麼多年來家鄉為我提供了一個又一個成長平台。”
故鄉就像我身後的大壩,江河終要流向大海,我順著江河探索海洋的廣闊。但大壩在哪兒,根就在哪兒;根在哪兒,我的心就在哪兒。”周運說,身在異鄉的他,從來都容不得別人“說重慶一星半點不好”。
“近年來重慶的經濟發展形勢不錯,作為一名重慶人,我十分自豪。”他這樣表示。
■ 感言:故鄉就像我身後的大壩,江河終要流向大海,我順著江河探索海洋的廣闊。但大壩在哪兒,根就在哪兒;根在哪兒,心就在哪兒。

人物評價


多年來,周運一直保持對新聞的熱情,他說:“哪怕到世界停止轉動的時候,都會有一群人去講述故事,這群人就是新聞人。我覺得這是一種堅守,這就是夢。”
參加工作后,他也不斷學習,曾兩度踏上進修之旅,給自己充電。2005年,他進入英國謝菲爾德大學進修。2010年,他再一次出國留學,這一次是到美國新澤西州立威廉·帕特森大學攻讀MBA。
周運是一個常懷感恩心的人,對一同工作的同事、夥伴,他不吝讚美,時常感謝他們的付出。他即使在忙碌的工作中,還心繫公益,即使在忙碌的工作中,他也前往心目影院,為心目電影院的盲人講電影,錄文章品讀……希望能給盲人朋友們帶去一份快樂。
生活中的周運是個細膩感性的人,他喜歡在微博上跟網友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或是回憶過往的時光、或是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或是記錄遇到的美景……有時興緻來了,還會寫幾句感悟。